《论持久战》:日本为什么灭亡不了中国?

《论持久战》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篇文章的开头直接明了,针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毛泽东列举了诸多问题,主要包括:

一、抗日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

二、抗日战争中国能不能取得胜利?

三、如果中国能取胜,那么是否能迅速的取胜?

四、持久战是什么?怎样进行持久战?

五、中国应当采取怎样的战略和战术以求获得最后的胜利?

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可分为一个总问题的两个环节一一其一,中国能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其二,中国应怎么样行动才能取得胜利?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就是《论持久战》的写作目的。

《论持久战》:日本为什么灭亡不了中国?

亡国论者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对于抗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场,分成了亡国论者速胜论者,亡国论者又分为公开的亡国论者暗地的亡国论者

针对上面的问题,亡国论者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说:日本的军事实力远远强于中国,中国积贫积弱已久,在近代史上没打过一次胜仗,因此中国没有能力抵抗日本。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亡国论者是在公开的场合鼓吹“开战必败”;等日本发动全面战争、侵入中国后,开战已成事实后,他们又改口说“再战必亡”。

亡国论者看问题实际上采取的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立场,其所犯的错误是根本性和一贯性的,较难以纠正。亡国论者的社会阶级基础是那些

大地主、大资本家和官僚即得利益者,对于他们而言,如果开战,而且战争继续扩大,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都会因此失去许多的私有财产。因此亡国论者以自己的即得利益为立足点、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极力的鼓吹“开战必败、再战必亡”,一盘心思的阻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他们中最容易产生妥协倾向,并且最后要倒向投降主义。这类亡国论者爱的不是国家,而是自己的财产。从自己的个人利益出发提出观点,他们反对任何战争——包括出于正义的自卫战争。

另外一些在战争中遭遇挫折、目睹中国军队惨败的人也会因自卑和悲观的情绪触发,从而走向亡国论,这种错误则是暂时的,较容易纠正。只要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鼓舞起士气,就可以克服掉。这类亡国论者是爱国主义者,他们犯错误的原因不是唯心论,而是片面性。他们片面的看到亡国的一面,而否定解放的一面。他们不知道这两面是在战争的全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中国确有亡国的危险,但也有胜利而解放的可能,而且这种可能无论如何不到真正亡国的时候都会存在。不能因为一次战败,亡国危险的扩大而片面的倾向亡国论,忘记了解放的可能性。

速胜论者的“幼稚病”

与亡国论者对立,速胜论者对战争充满了不知天高地厚的乐观。他们忽略内忧外患的现实,夸大中国的实力和底气,认为日本不堪一击,甚至会不战自败,说日本发动战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只需抵挡三个月日本就会不战自退、溜之大吉。

速胜论者只会去辱骂敌人、藐视敌人,而不敢实事求是的正视它、分析它。他们浑身都是陈腐的书生气以及充满幻想的幼稚病,在思想根源上是不懂矛盾论的缘故。速胜论者不肯承认敌强我弱的事实,而且常常要回避这一点。他们拿一些次要的矛盾来充当主要矛盾,发表一些毫无根据的空谈。他们从来不会分析,只会喊无用的口号。赵奢曾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纸上谈兵正在于此,这些人的措辞强硬度会随着战局扭转而转变,一当遇到挫折,就备受打击,灰心丧气,转向亡国论;当战败可能真的到来时,最先投降的也会是他们。

因此毛泽东说:“这些话,讲起来好像有道理,实际上是毫无根据、似是而非的空谈。扫除这些空谈,对于进行胜利的抗日战争,应该是有好处的。”

《论持久战》:日本为什么灭亡不了中国?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当然,亡国论的投降主义比速胜论更为直接,无论如何都极不利于抗战,因此有必要痛驳一番,而要驳斥亡国论,就需要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抗日战争。对抗日战争的初步分析就是要弄清楚战争的现象和本质,解决抗日战争究竟是什么样的战争问题。

首先,我们应当知道,战争不是别的东西,它无非是政治斗争的延续。政治是战争的基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与其大陆政策分不开。而政治的基础又是什么呢?日本为何要提出大陆政策呢?一一是经济利益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夺取经济利益,才制定向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日本之所以产生这种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又得归因于其社会制度和阶级状况。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是一种混杂着浓重军国主义色彩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生产力发展到其本国资源无法承受的程度,资本有向外扩张的趋势和需求,而资本输出最需要的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日本才制定了大陆政策,期望通过战争的手段从中国东北、苏联远东和东南亚掠夺生产资料,再从中国、朝鲜半岛和印度获得劳动力,以生产源源不断的剩余价值,满足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需要。

因此这场战争的性质就是日本出于其经济利益、按照原定的大陆政策向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性决死战。这是抗日战争的本质,是理解抗日战争的根据。

日本为什么灭亡不了中国?

接着再对交战双方进行分析。

在日本方面:它是一个强大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具备一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的方面远远高于中国;其次,战争的性质对于日本来说也是一种冒险的、野蛮的行动。日本是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才发动战争的,是为了挽救垄断资本主义的崩溃进行的冒险。因此日本在战争中也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是获得胜利、满足期望、摆脱危机;另一方面是遭遇失败、希望破灭、雪上加霜。由于战争对于日本而言就是一种赌博,日本输不起,因而这种战争就具有退步性和高风险性。

与第一条相对,日本在质上远优于中国,但在上却明显处于劣势。日本的国土资源、用于支持战争的物质不如中国丰富,因而发动进攻无法持久;日本的军队、人力数量不如中国,没有能力在中国的全境驻军坚守;日本的财力、物力不足以支持其进行长久的战争,一旦它不能在短期内占领中国,就会增加其获胜的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战局上会走向被动;最后,在外援方面,日本能得到法西斯同盟的支持,可同时会面临一切被占领国家的反抗,同时遭受英法美苏等国的包围,存在寡助的隐患。

因此,从日本的优缺点、战争目的和外援等方面来分析,日本不是不可战胜的。

在中国方面:中国是一个饱经苦难、屡战屡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军事装备、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上都远不及日本,是一个弱国

但是中国与日本相反,日本处于帝国主义崩溃的前夜,而中国却身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己经具有了反抗外敌的觉晓意识、具有相比过去先进得多的武装力量。其次,战争对于中国而言,是一场保家卫国,追求解放的正义战争,这样的战争能唤起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争取大多数国家的同情和援助。

此外,中国虽然是个弱国,但相比日本而言却是个大国。日本无法像德国消灭彼兰和法国那样,迅速的俏灭中国。中国的领土极大,可供军队进行撤退迂回,地形复杂利于退守,人民众多,使日本无法轻易地实现沦陷地区的管理。大国的特点使得中国能够进行持久的战争,能够在战争中消耗日本的实力。

最后,由于战争的进步性,中国必将得到许多国家的援助,能够团结一切被日本侵略的国家,一致抗日。

《论持久战》:日本为什么灭亡不了中国?

《论持久战》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中国在战争中既有亡国的危险,又有获胜的可能,这是同一场战争的两个方面,亡国论者和速胜论者只看到一面而彻底的忽略了另一面。亡国论者由于被自己的利益所蒙蔽,因而看问题显得过于片面,缺乏辩证精神;速胜论者则被美好的愿望冲昏了头脑,忽略了危险,利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满足。

正确分析战争,一定全面而系统的分析问题,要坚定实事求是的方祛。亡国论者援引开战必败、再战必败的依据,不过是各种历史案例。比如:蒙元灭宋、满清灭明,是小国能灭大国,因此他们说日本能灭亡中国;英国殖民印度,又是先进国家能占领落后国家,所以日本也能蚕食中国等等。亡国论者看问题从来不是从现实状况出发,而是从历史、从教条出发。

中国会不会开战必败,再战必亡,需要从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而不能以其他的事例为依据。对于交战双方而言,谁都有战败的可能。如果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我们会发现,日本利于速胜战,日本想要的是能够迅速的征服中国,战争的时间拖得越长对日本越不利;对于中国来说,能够速胜固然好,但基于现实力量的对比,中国没法实现速胜,当务之急是延缓决战的到来,把敌人拖入持久战中。

从现实状况来看,亡国论者的妥协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的大地主、大资本家们为了维护即得利益,期望于对侵略者妥协以避免战争。但现实是日本军队在占领中国后,实行了公开的掠夺和野蛮的屠杀政策;在物质上掠夺平民的衣食,使其贫寒交困,掠夺大地主和资本家的生产资料,使其损失利润,沦为被榨取的对象;在精神上,日军实行皇民教育,摧毁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种残酷的殖民政策,令所有保有侥幸心理的妥协都归于破灭,无情的打破了那种“无论谁来统治,老百姓都能安然度日”的幻想。从而使亡国论的妥协越来越失去市场。

所以,亡国论者的妥协虽然存在,但是能够被克服的。亡国论者的观点不仅不正确,而且其主张也不可能得到实现。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不仅不会开战必败、再战必亡,而且很有胜算,但不是速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胜算会越来越大。至于如何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这就转入文章的核心部分一一什么是持久战?我们要怎样打持久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