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流出|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近期交流14要点!

政策流出|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近期交流14要点!

Q1.房地产市场形势发生的变化

高价房堰塞湖现象开始缓解,成都已经把过去的高价房慢慢放出来了,两个半月前已经行政性限价默许取消了。限价放开的目的是把真实的市场价格逼出来。现在北京、上海限价已经有一点点放松,但是要管控速度,不让高价盘一下放出来,北京上海太敏感。

政策流出|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近期交流14要点!

Q2.方向:【一城一策,不会中央发文件了】

中央的长效机制方案已经研究完了,未来主要调控方式:

(1)中央建立房地产的监测系统,统一建设,面向70个大中城市,会把限价等手段慢慢放开。

(2)春节前,会有20个城市陆续出台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政策。预计12月会先试点10个城市,调控下放到市一级政府,【中央只对量、价等15个指标设定考核区间,不设强制措施】。首付比例,中央给个区间,房贷利率由基准利率决定,税由中央制定,其他的限购限贷政策和利率优惠,地方自主决定,不做窗口指导,【需要放松还是加紧政策,取决于各地情况】。

Q3.长效机制:长效调控管理机制,一套考核机制

后需要做金融土地税收的制度建设,中央最关心的是数据要联网,税财公安联网系统。

Q4.长期方向

广东之前传的取消预售制试点可能还是长期方向,但短期阻力很大就不会做了,现在房地产被宏观经济绑架了,成为了调控工具,过去的房地产政策没有独立性,这次担心调控权限归还到地方了,还是会丧失政策独立性,还是比较难。

Q5.调控目标

【主旋律是稳定房价】,不让涨也不允许跌。从国外经验看,房价一旦趋势性下跌10%以上就止不住了,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08年美联储计算可以承受23%的房价下跌,但房价跌了13%之后两房就顶不住了,对经济的负反馈效应很强。

基础性制度,按政策在推,明年上半年的政策,还要取决于明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央层面的基础性制度和监测,很复杂。

Q6.房产税

政策流出|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近期交流14要点!

按照预期的节奏在推,会更快一些(两会前)。中央立法,地方细则,人均扣抵面积。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理顺。一读的意见,预计【不会有很大震惊,豁免的空间很大】。还是那个原则,不会损害80%的人。核心指标,扣减面积,评估价,以省为单位,税率税基由地方定。

能收多少?财政部按照全国平均预算过,和土地出让金相比,就是零头。整体原则:个人总体税负不变,减交易环节的税。

Q7.三四线城市

明年担心三四线断崖式下降,经济形势变化,现在放开了,但三四线销售还是下降很多。去年有些大开发商赚了很多韭菜的钱。

接下来3-4个月是最关键的时候,半年会把堰塞湖放完,会把真实的房价放出来。

中央只管22个大中城市。也要防止地方出于经济压力,大幅放松。三四线不在中央的监测名单中,有些城市肯定会出问题。

Q8.【未来可能全国统一,只认房不认贷】

一二线城市未来主要都是置换型需求,原来认房认贷的认定规则有不合理性。

Q9.指标

新房和二手房两个指标都要,二手房指标相对宽松一点

(1)中央对地方考核:过去是月度考核,未来可能也是月季年都要监测考核。

(2)底线:房价不能打压,也不能刺激,多推共有产权房,搞租赁市场。

Q10.棚改

国务院三年1500w的目标,18年608w套,山东一个省棚改占10几,对货币化比例有限制,对【棚盖的量,明年会大幅度缩减】,主要原因是中央的政策+地方的隐形债务。

政策流出|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近期交流14要点!

Q11.中央对于地产投资增速容忍度

【明年5%-6%可能是政治上的底线】。房地产投资增速跌到5%,固投增速就稳不住了,现在的增速在8-9%。

Q12.未来的对冲方向

【增加一二线城市的投资,土地供给】。现在的情况是减少供应,控制人口。一线城市,可以增加政策性住房。

Q13.企业融资

【最紧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中央的地方政府考核指标里面,预警监测指标,如新增个贷存量房贷余额占比等。

(1)企业债:以前很少有民企,今年有两家。

(2)公司债:证监会,之前调整得很紧,也有放松迹象。

(3)中期票据:限制不大。

(4)再融资:不太容易放开。

Q14. 最担心

政策流出|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近期交流14要点!

过去两年家庭债务快速攀升,近3年增加的幅度,是最高的,已经影响到消费了。个人去杠杆是重点,严格控制消费贷,在银行中消费贷新增占比降低得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