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給孩子貼標籤了嗎?

前幾天帶七寶童鞋在小區裡盪鞦韆的時候,碰到了一對父女,女孩大概7~8歲的樣子,也在盪鞦韆。但因為是大孩子,鞦韆是沒有保護措施的

那種。於是,柒七一邊推七寶,一邊就聽到那位父親一直在給女兒說教“這麼大了,怎麼蕩不起來的,你腳要用力啊,身體要向下傾一點。哎呀,你笨死了,怎麼鞦韆都不會蕩,之前不是都會了嘛,你怎麼這麼沒用的”。


今天,你給孩子貼標籤了嗎?

然後女孩挺委屈的,說“之前都是你推我的呀,我自己蕩不起來”。接著那位父親又開始新一輪的說教,但依然沒有幫助女兒的意思,也沒有給女兒演示一下具體要怎麼自己蕩起來。即使是女兒已經提出要爸爸演示的要求。後來他們就這麼不歡而散,女兒大哭,爸爸生氣。

柒七當時就覺得那位父親過於嚴厲了點,女孩雖然已經不小,但也畢竟是孩子,盪鞦韆父親幫助一下,還可以增進下父女感情,而且在公眾場合說孩子笨,沒用,這個柒七完全沒辦法認同。

後來,柒七帶七寶去另一邊玩滑滑梯的時候又遇到了他們,這次是女孩吊雲梯,但因為上肢力量不夠,基本只能抓住吊一會,根本無法移動。結果那位父親這次的說教完全變成了叫罵,說的全是“你這麼沒用,就知道吃,你什麼都不是”等這一類的話,有些話柒七甚至無法相信是從一個父親的口中說出的。後來呢,很明顯感覺到那個女孩很傷心也很落寞,結果因為做不好也不回家吃午飯,父親獨自回家。


今天,你給孩子貼標籤了嗎?

柒七覺得這位父親的行為雖然有點過分,但並不是偶然。很多時候,我們大人容易給孩子貼標籤,即使沒有那位父親說的那麼過分。比如說,七寶慢熱,柒七帶七寶去上早教班,一段時間後,柒七和七寶的早教老師聊天,想從她的角度看看七寶的表現,結果那位老師一開口就說“七寶沒有之前那麼扭捏了”,於是柒七當下就打斷了她的話,說“七寶並不扭捏,他只是還不是很清楚如何跟陌生人交流”。

雖然柒七覺得打斷別人說話很不禮貌,但是因為當時七寶就在旁邊,柒七並不希望讓七寶給自己留下這麼一個扭捏的標籤,而且當媽的真的是無法忍受別人給自己的孩子貼不好的標籤吧,於是柒七隻能在當下做一個不禮貌的人。


今天,你給孩子貼標籤了嗎?

當然,生活中柒七也經常見到過父母或者祖輩給孩子貼標籤的,比如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給小夥伴玩,就說孩子“自私”的,又比如孩子在外哭鬧就說孩子“臭脾氣”的,還有孩子玩具玩不好就說孩子“笨蛋”的,更有甚者,如前文那位父親一般,用一些羞辱性的言辭來給自己的孩子貼標籤的。

那麼,給孩子貼標籤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後來這個實驗被用在老師和學生身上,同樣發現,被老師有更積極期待的學生真的會做的更好。這個就是有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今天,你給孩子貼標籤了嗎?

同樣的,我們給孩子貼的比如“笨手笨腳”、“自私”“害羞膽怯”等這一類的標籤會在孩子的心裡形成一個預期,以後在遇到相似的場景時,孩子自發的就會覺得自己本應如此“自私”“害羞膽怯”等。並且,這些不好的評價會逐漸內化到他的潛意識裡,並最終成為現實,這個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自我實現的語言效應。

那麼,如何避免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貼一些貶低性的、不好的標籤呢?

首先,對於孩子做不好的事情,陳述客觀事實,避免主觀評論。

比如說,柒七帶七寶出門的時候,在電梯裡通常會遇到一些鄰居,柒七一般都會主動打招呼,但基本不會在當時要求七寶也主動,有一些鄰居會跟七寶打招呼,如果七寶不回應,就會說“哎呀,這麼害羞的呀”。這種時候,一般柒七會告訴七寶“七寶只是還不是很清楚如何跟陌生人打招呼,如果跟爺爺/奶奶熟悉了自然就會了”。既是說給七寶聽,告訴七寶他並不是害羞,也是說給對方聽的,好讓雙方都有一個臺階下。


今天,你給孩子貼標籤了嗎?

其次,讓孩子多體驗事物的多樣性,多感受世界的多元化。

這個其實就是讓孩子形成多元認知,而避免對他不熟悉的不常見的事物進行評判,或者其實就是上面一條反過來,讓孩子學會不輕易評價他人。只有見識過多樣的世界,理解了事物多樣性,那麼在看到任何不同於自己的人、事、物事才能淡然處之,才不會輕易評價。

比如說,孩子以後上學了,難免碰到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那麼,我們要教會孩子接受這樣的與我們自己家庭組成不同的家庭,告訴他有的孩子有父母,但父母不住在一起這很正常的,而不是讓孩子看到這樣家庭的孩子後,默默在背後喊別人“野孩子”。雖然現在這種事情很少,但柒七小時候這種事情還是可是很常見呢。

最後,幫孩子建立一個強大的內心。

貼標籤這種事情,有時候即使父母注意了,孩子也還是難免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被貼標籤,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內心,讓孩子明白他人的評價並不重要,自己怎麼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你給孩子貼標籤了嗎?

說起這個,柒七想起來很久以前看到過的一個小故事。說是一個小男孩,僅僅只有5歲,但是某一天想穿一雙有蕾絲邊的鞋子去上學,媽媽認真詢問後,確定男孩真的是想穿這雙鞋子去學校,就問了男孩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同學因為你穿了這雙鞋子而嘲笑你,你會怎麼辦?”當時男孩是怎麼回答的呢。男孩告訴媽媽“我只是穿了一雙鞋子而已,並不能代表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猶記得當時柒七看到這個事情的時候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歡喜和佩服,然後立馬就分享了這個小故事給老公,並告訴老公希望七寶以後也能成為這樣一個內心堅定的人。

他人的評價並不是十分重要,只有我們自己認可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評價,那麼任何外來的評價,即使很不好,也無法撼動我們分毫。

願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強大堅定的內心。


今天,你給孩子貼標籤了嗎?


更多走心好文,點擊紅色關注查看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