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佩奇》?最愛的方式是學著懂你!


《啥叫佩奇》?最愛的方式是學著懂你!


2019年的第一支刷屏廣告,又被這隻粉紅色的豬頭佔領了。清早起床,朋友圈裡清一色的視頻轉發,朋友們還紛紛配上了文案“淚奔”、“想爺爺了”、“我也想有這樣的佩奇”……

怎麼回事?佩奇怎麼又火了?我的佛系朋友們怎麼集體感性了?

帶著一連串的問號,我打開了鏈接裡的視頻,情緒在5分鐘裡從搞笑轉向感動,從淚奔轉向失落,又掛著滿臉淚水像個傻子似的開始回味這條刷屏廣告。

啥叫佩奇?

在2018年的連番營銷轟炸之後,我們這群過季兒童無一不熟知這個角色。淘寶裡鋪天蓋地的佩奇周邊,抖音裡全是貼著佩奇紋身的“社會人”,朋友圈裡開始瘋傳方言版本的佩奇配音,就連貧民品牌優衣庫也出了幾款佩奇聯名T恤。

當這隻粉紅色的小豬快要被成人們遺忘時,幾乎同樣被生活在城市裡的兒孫忘記的老爺爺,卻在瘋狂的求證——啥叫佩奇?


《啥叫佩奇》?最愛的方式是學著懂你!


他翻開了家裡陳舊泛黃的詞典,逐字查詢“佩”、“奇”,可意思好像不太對。

他走向了聚集在巷尾玩耍的孩子,低頭詢問“什麼叫佩奇知道不”,孩子們卻一鬨而散了。

他敲開了村裡傳達室的大門,藉助廣播一本正經地介紹自己,認真公告尋找答案。

他還跑去詢問了用上智能手機的老夥計、小賣部的老闆娘、圍坐對弈的棋友和隔壁村的張佩奇……

他得到了許多種答案,雖不清楚什麼是正確的,卻感受得到那些都不是自己三歲的孫子想要的。他只有繼續不停,用最土最笨的方式一點一點接近答案。


《啥叫佩奇》?最愛的方式是學著懂你!


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找到了獲取準確答案的渠道——老三媳婦在北京當過保姆,她一定知道!

執拗的老大爺已經等不到第二天,在濃重的夜色裡,他急促地叩響老三家的房門,扯著嗓子問:“佩奇是什麼東西?”

“小豬,紅的。”

終於,他獲得了一個篤定的答案。

他在老三媳婦的指導下,用農村灶臺生活用的鼓風機“打造”給孫子的禮物,敲敲打打、電光石火,這些動作好像跟動畫片裡的紅色小豬沒什麼關係,可是老爺子卻忙的不亦樂乎。


《啥叫佩奇》?最愛的方式是學著懂你!


年關已至,隔壁家的兒子已經回來了。他也一大早就爬起來拾掇,掃院子、包餃子,滿心歡喜地等待兒孫歸來。從希望等到失望,他只好爬上山坡尋找遺失的手機天線,撥通電話問兒子:“你什麼時候帶孩子回來啊?”

得到的答案卻是,“不回來啦”。

看到這裡,我已經淚崩了,同時想著這真是一個成功的公益廣告,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質樸的老農期盼闔家團圓的寫照。

可就在這時,畫風一轉,兒子開車回來了!

原來,他本就打算接老父親進城過年,只不過通訊不暢,始終聯繫不上。


《啥叫佩奇》?最愛的方式是學著懂你!


年夜飯開始前,老爺子閒不住,從自己的百寶袋裡掏出了籌備已久的新年禮物自己採的蘑菇、摘的大棗、打的核桃。最後,鄭重其事地掏出給孫子準備的壓軸大禮。掀開紅布的同時,孫子露出了驚喜的表情,他看到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佩奇。

這個佩奇有些簡陋,同時充滿著蒸汽朋克風,但卻飽含著爺爺的一片深情。

啥叫佩奇?

用老爺子的話說,佩奇是豬,“她爹也是豬,她娘也是豬,兒子還是豬,一窩豬”。

其實佩奇是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終於走近了兒孫的生活,跟他們一起看電影,懂得了他們喜愛的一切。

最愛的方式,就是學著懂你!


《啥叫佩奇》?最愛的方式是學著懂你!


這個廣告短片實在高明!

一是高明在反差。滿臉褶皺、滿身鄉土氣的爺爺走街串巷的尋找“啥叫佩奇”的過程,實在是憨態可掬。

二是高明在製造懸念。因為有了反差,也製造了兩對矛盾——孫子的喜愛和爺爺的不瞭解,城市的新鮮和鄉村的滯後。所以在爺爺尋證的過程中,觀眾們也看到了千奇百怪的答案,同時又在追隨答案是不停思考:這個視頻究竟實在宣傳什麼?

爺爺走向廣播站前,我猜想這或許是中國移動的廣告。爺爺在小賣部裡摩挲手機時,我想這難道是華為的宣傳片?兒子沒回來時,我堅信這是一條公益廣告。萬萬沒想到,視頻的宣傳內容早就藏在標題裡了。

我們為什麼想不到這是小豬佩奇大電影的廣告?

因為我們實在想不到,這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活了一輩子的大爺,怎麼會去看《小豬佩奇過大年》。

三是消費場景構建巧妙。作為一部動畫電影,它的最核心受眾就是孩子們。可孩子們卻不是消費主體,畢竟他們的壓歲錢都是由父母支配的,電影票也自然是由父母買單。這樣一來,觀影人群就上升了一代,孩子+父母,大約是2~4人。

如何將觀影群體再擴大一層呢?只有再上升一輩,擴大到爺爺奶奶輩。

如何讓年邁的爺爺奶奶對一部兒童動畫電影感興趣?其中的連接點就是親情。因為親情,小輩們才願意慢下腳步陪伴父母,同樣是因為親情,頭髮花白的鄉村老朽才願意走進電影院,陪孫子看大熒幕上的一窩豬。

作為一部動畫電影的宣傳片,《啥叫佩奇》的視角始終是從鄉下的爺爺出發的。它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爺爺、父親,一個已經被時代拋棄了很久,卻在努力追趕年輕人的腳步的老者。幾年前,我們的爺爺奶奶為了能讓孩子們多陪陪自己,給自家裝上了無線網,而今年,他們正試圖理解什麼是佩奇,瞭解我們所謂的潮流和時尚。

啥叫親情?最濃卻最細膩的親情,就是跨越時代的鴻溝感受愛屋及烏!

END.

2019/01/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