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B亮相 專家:美俄後中國第三個掌握矢量技術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6日)上午,第12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正式拉開帷幕,兩年一屆的大會,分為專業日和公眾日,在航展的第一天,就有八一飛行表演隊、紅鷹飛行表演隊,以及殲10-B、殲20等重磅機型亮相。

殲10—B亮相 專家:美俄後中國第三個掌握矢量技術

此外,航展還有中俄聯合研製的遠程寬體客機CR929、VT4主戰坦克、彩虹7隱形無人機等高精尖設備,以及可以噴灑農藥、撒種的無人機,快遞無人機等更貼近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全新產品登場亮相。

殲10—B亮相 專家:美俄後中國第三個掌握矢量技術

“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後,第三個掌握推力矢量技術的國家”

在本屆航展上,諸多航空航天科技悉數登場,但最讓人期待、讓軍迷大飽眼福的,應該屬於首次裝備矢量發動機的殲10-B了,在現場表演中,殲10-B進行了三組主要動作,包括“眼鏡蛇機動”、“榔頭機動”和“無半徑機動”。十多噸重的戰機懸空停滯數秒,引得現場觀眾的一片叫好。

殲10—B亮相 專家:美俄後中國第三個掌握矢量技術

軍事專家傅前哨認為,殲10-B的精彩表演,說明我們國家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後,第三個掌握推力矢量技術的國家,它可以讓戰鬥機的機動能力大幅提升,實現普通戰鬥機難以實現的動作:

殲10—B亮相 專家:美俄後中國第三個掌握矢量技術

這是經過我們航空人幾十年的努力,最終我們取得了技術突破,並且把它用在了戰鬥機上。有了這項技術,戰鬥機的機動能力,特別是高機動能力和超機動能力就會大幅度的提升,它就可以做出很多普通戰鬥機難以實現的一些機動動作。

殲10—B亮相 專家:美俄後中國第三個掌握矢量技術

傅前哨表示,殲10-B矢量發動機的成功表明我國飛控系統和發動機控制系統已經成熟,飛行員在短期內掌握飛行動作,也需要過硬的技術。未來帶有矢量噴管的戰鬥機,也會更多:

當然這款飛機試飛時間不長,我們還是處於摸索階段。它今天能夠來到珠海現場,說明我們在飛控系統包括髮動機控制系統已經基本成熟,飛行員已經掌握了很多這種過失速機動操縱的能力。僅僅一年時間能夠到現場進行飛行表演,應該說已經很了不起成就了。我想今後帶有推力矢量噴管的戰鬥機,也不一定侷限於殲10,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更精彩的表演動作。

殲10—B亮相 專家:美俄後中國第三個掌握矢量技術

cr929標誌我們真正進入大型寬體客機研製新階段

另外一個首次亮相的,是由中國商飛公司與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一起研製的CR929遠程寬體客機樣機。這是CR929遠程寬體客機1:1展示樣機首次在國際航展上展出,CR的命名,來自China、Russia首字母的合體,在外表上,也有許多中俄元素,機身上以中國五星紅旗和俄羅斯的藍條旗設計成綢帶狀的圖案。兩個翅膀的圖案也是分別以中國的紅色和俄羅斯的藍色組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大飛機專家委員會主任張彥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CR929與俄羅斯合作,可以在技術、資本和市場上進行共同投入。

它是中俄聯合開發研製一個大型寬體客機,基本形式280個座位,基本航程是一萬二千公里。這是可以跨洲和遠程飛行。那麼這款飛機的研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C919之後的又一款大型飛機。與C919成為一個系列化的發展。

張彥仲院士表示,CR929標誌著我們真正進入了大型寬體客機研製的新階段,與C919已經試飛不同,CR929距離空中飛行,還要再等一段時間:

CR929是不同的戰略,更大航程也飛得更遠,是瞄準當代世界上的先進的寬體客機先進水平,它會採用更為先進的機體材料結構、發動機和機載設備。因為這是搞一架大型飛機,總體上總得要十年左右的時間,希望我們能搞得更快一點。

未來的作戰飛機一定會有中國特色

此外,殲20在航展上再次亮相,以三機編隊的形式做出一系列動作,空軍某基地司令員、空軍特級飛行員張偉林表示:

空軍出動了三架殲20戰機,三機以箭隊、密集隊形進場,先後完成了雙機低空盤旋、上升轉彎,單機的加力盤旋、戰鬥轉彎,半徑的翻轉脫離,單機的大仰角拉起、斜半滾、上升橫滾及大速度通暢、垂直爬升等飛行的動作,充分展示了空軍殲20戰機良好的操控性能和優異的作戰性能,也展示了殲20飛行員精湛的飛行技術水平。

與兩年前珠海航展不同的是,此次殲20是由空軍飛行員進行的操作,表演的動作也大大超越了兩年前的表演,殲20總設計師楊偉介紹,未來大家可以看到殲20會更加的完善:

我覺得飛行的表演和動作相當的到位。和2016年航展相比,我覺得這次有兩個突出的特點。第一個,這次進行飛行表演的是我們真正的作戰部隊的飛行員。第二個,這次表演的動作大大的超出了2016年的飛行表演,展示了飛機的機動性能。所以我想在未來,大家也能夠看得到,殲20會更加的完善,更加的性能優異,更加的效能突出。

除殲20外,運20也現身本屆航展並進行了飛行表演,在低空小速度飛行,運20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唐長紅介紹,大飛機展現小速度,展現了運20優異的空氣動力性能。

對於飛機來說有一個基本的飛行空間,大速度小速度,飛行高度,這是飛機的基本的飛行保險。這個小速度飛行也是展示飛機一個方面的能力,小速度飛行對於飛機的作戰運用有很多好處,比方說空投、空降等等。當然,要把它飛好,除了飛機的能力以外,還有飛行員的能力。

軍事專家傅前哨向記者介紹,回顧1996年的第一屆航展,只有殲8、殲7等二代戰鬥機,與國外的差距巨大,22年後,我國的三代、四代戰機集中亮相,說明我們國家的研發能力已經從對發達國家“望其項背”追到了大致可以“並駕齊驅”的階段,今後我國戰機的發展,也將更有中國特色,乃至未來引領世界潮流:

因為第一屆珠海航展,我們展出的是二代機,美國的F22,它當時已經在進行試飛,F35在進行研製,那人家是屬於第四代了。我們展出的產品跟國外是差了兩代,大概是30多年。而我們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開發出了自己先進的第四代戰鬥機,未來的作戰飛機會向哪個方向發展?我想一定會有中國特色。未來的第五代戰鬥機可能就有中國特色,但是到了第六代戰鬥機的時候,我想我們在某些方面要引領潮流了,要讓別人向我們學,我想這才是我們最終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