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小外援换不得 炮轰战术能帮易建联

江湖突闻广东欲更换小外援德莱尼,接触被公牛裁掉的外援,江苏旧将马尚,我觉得万万不可。

首先,广东积分排名第一,排名第一既然更换外援,这没道理。

其次,广东现在攻防两端的效果,跟两名外援很大的关系。近期战江苏两队,一场首节打出19-2的比分。一场球半场广东80分。体现了广东队在攻防两端的化学反应。两名外援愿意参与防守,无论是联防、还是212前场防守,球队进攻,外援集体篮球的智慧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德莱尼的传球能力比较突出。广东不管是小外援换成大外援,还是换小外援,广东首先就要面临攻防两端的球队整体配合流畅性出现问题。

第三,德莱尼三分球场均42.2%,现排名CBA外援第三,深圳波顿45.3%,北控杰克逊42.4%。

德莱尼得分低跟广东的战术体系有很大关系。另一外援威姆斯的单兵作战能力之强,砍分轻松上篮,也仅场均22.9分。广东进攻强调整体配合,不依赖外援的传统,限制外援个人能力的发挥,当然也限制本土球员的自由发挥。比如当年高尚,刘晓宇。

第四,广东要更换小外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辽宁队,本质是球队整体实力,板凳球员的区别。

凭借现广东的流畅性配合,已经傲视群雄,虎踞辽宁,以有利之姿寻改变,陷自己处于难以预料的风险中,实为不智。

提升广东实力,我有两建议:

1. 板凳对板凳,缩小替补阵容轮换的差距。将曾繁日推向大前锋位置,控卫胡明轩替补赵睿,增加他们的上场时间,通过稳定的阵容轮换,给予他们在紧张的气氛,和对位核心球员的比赛过程提升,在攻防两端与球队磨合化学反应。而不是主力错开轮休,摇摆位置的非正常阵容轮换比赛过程。

2. 进攻劳逸结合,灵活变化。广东面对辽宁,就是主力体能的问题。

易建联今年在受伤和中远投稳定性保持的比较好,最主要就是易建联的休息时间控制的好。也就是说,一旦控制好易建联的体能,特别是他的中远投稳定性就能得到保证,那么放易建联中远投就要付出代价。同时,控制好易建联的体能,才能保证他第四节的效率。这也是周鹏、赵睿的问题。

广东首发第一节在攻防两端的实力大家所见,这其中有首发球员的个人实力,也有首发体能充沛的因素。如果广东队能控制好首发的体能,那么在第四节才能体现第一节的效果。

针对易建联的体能问题的改变:

1. 一般广东防守反击,如果对方回防2-3人,广东会转入阵地战,这是比较正统的打法。但也增加了易建联参与进攻的次数。实际上广东队的阵地战打的很好,也是复杂的,多人参与,多人跑位,但在跑位过程中对抗的体能消耗也很大。但在体能下降,还打复杂的战术,效果就不一定比炮轰好。

当年小牛队、勇士队的炮轰战术,特点是战术简单,阵地战体能消耗少,打你五人站位未稳,你人多势众,也使不上劲。

广东的赵睿突破有速度,现在对抗能力也强。威姆斯单兵作战能力更不用说,德莱尼的三分球急停跳投有一定命中率,如果允许他们2打2,3打3,特别是在阵地战打不开的时候。如果球进了,易建联不用参与进攻,如果不进,易建联可能还没过半场,直接退防。

2. 易建联参与高位掩护太多不是好事。广东随机打高位掩护是比较多的,24秒进攻,甚至易建联要做两次高位掩护,那么他的体能消耗就比队友还多,想象一下,在体能出现问题,还要频繁的参与每次进攻。高位掩护,能不能让大前锋去掩护?前锋与后卫交叉掩护?能不能设置一下不是高位掩护的战术?减少易建联在阵地战的体能消耗?让易建联劳逸结合,调整体能?

3. 广东的高位掩护效果很差,主要是易建联掩护的效果差,基本是流于形式,赵睿与德莱尼给对方后卫防回,突破有小个球员正面防守,还要面对韩德君的补防。辽宁的韩德君掩护效果最好,挡的严严实实的,这样中锋就很难哈德森。易建联的掩护要真真假假,有质量才行。

4.有意增加易建联、任骏飞三分球投篮次数。最好每场球允许易建联投8-10三分球,争取每场投中3个三分球。韩德君防守都是站在篮底等着补防的。后卫突破,中锋跟进效果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