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窑货”浴火重生

西关窑货”在上世纪曾兴盛了几十年。后来,烧窑业走向了衰落,有一对父子却坚守着这门手艺。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王进、王煜东父子二人接力传承,让“西关窑货”重新回到了人们视线中———

天气渐冷,西关“汶水窑”的炉火也渐渐熄灭,进入了一年一度的休整蛰伏期。不过,王进、王煜东却没有停歇的意思,开始总结一年来的烧窑工作,反思一年来的点点滴滴,以图来年天暖开炉时,炼制工艺与思路再来一个大的突破。“冬季温度低,不利于烧制,我们也正好休整一下。总体来说,这几年产品销售还是不错的,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着。”王煜东说。

王进,今年60岁,儿子叫王煜东,是名80后。烧窑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享受。烧窑这门手艺,是王进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是姥娘门上的活。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塑料制品大量出现,对于传统陶器造成巨大冲击,各乡镇的窑货场相继关闭,土窑也几乎全部拆除,传统陶器没有了市场,为谋生计,相关从业者纷纷改行。此时,王进也被迫从商开起了饭店。不过,他仍心心念念着这门手艺,在业余时间仍从事陶瓷器的收藏和研究。

不过,王进是幸运的,因为儿子王煜东自小就对艺术感兴趣。2004年,王煜东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习美术。为了振兴这门手艺,本科毕业后,又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攻读绘画与陶艺方向硕士研究生,拜师于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陆军门下系统学习制瓷技艺,从拉坯入手,逐步掌握了烧制瓷器的全部工艺并顺利毕业取得硕士学位。2011年底,王煜东放弃在外面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到家乡重振祖业。

2012年6月,王进亲自设计并建造了当时莱芜地区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倒焰式柴烧窑炉。窑炉经过近三个月的调试试烧后,解决了过去传统陶器烧造温度低、不耐高温、工艺粗糙等问题。经过不断创新,父子二人从全手工制陶入手,不使用任何模具并以柴窑烧制,结合茶文化生产茶具,很快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与认可。“我们三个月才会烧窑一次,烧一次窑能烧制20多把茶壶,最多能烧50多个茶碗,由于成品率比较低,一年下来也就能烧100把茶壶、200个茶碗。为了多出精品,很多时间都是在构思、创意中度过的。”王煜东说,“近年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产品除了在莱芜当地销售,还销往济南、青岛、河北、东北等地。”

凭着手艺人专有的执着劲,王进父子珠联璧合,精品不断,2014年10月随莱芜代表团参加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对于今后发展,王煜东表示,他们将继续坚持全手工制作、坚持使用柴窑烧制、坚持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创作理念,把制陶烧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