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帶你瞭解體脂測量的真相之Bod Pod和生物電阻抗!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提到了為什麼體脂測試只能算是一種估測,而不是測量。我還提到了二室模型,它的侷限性,以及為什麼水下稱重對於小組相對準確,而對個人能有高達6%的誤差率。

水下稱重並不是唯一的二室模型,接下來我會介紹另外一種---Bod Pod,也叫空氣置換法。

Bod Pod=Bad

深入帶你瞭解體脂測量的真相之Bod Pod和生物電阻抗!

Bod Pod與水下稱重有相似的原則,因此你可能會覺得它們有相似的誤差率。在某些情況下是這樣,一個研究發現了平均大約2%的誤差率,但是在個體中誤差能到6%[1]。然而,有關Bod Pod的其他研究發現其誤差率比水下稱重要更高,一個研究發現Bod Pod與四室模型之間的平均差異有5.3%,個體之間誤差率高達15%[2]!

Bod Pod比水下稱重更糟糕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有更多的變量會去影響結果。比如,發須、體溫、溼度[3]以及衣服面料的緊張度[4]都能改變結果。而且,與水下稱重相同的是,當追蹤體脂隨著時間的變化時Bod Pod也能有誤差。事實上,有一個研究發現Bod Pod對於追蹤體脂隨著時間的變化非常糟糕[5],下面為該研究中的圖表:

深入帶你瞭解體脂測量的真相之Bod Pod和生物電阻抗!

X軸表示Bod Pod的體脂變化百分比,Y軸表示四室模型的變化,每個圓圈代表獨立的受試者。你可以看到兩種方法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一個人體脂增加了10%,但是用Bod Pod測出來顯示還降低了1%;另外一個人減去了接近10%的體脂,但是隻顯示減去了1%;還有一個人減去了大約5%的體脂,但是顯示減去了11%。

你有注意到上圖中的“R2=0”嗎?你還看到了上圖中的那條直線嗎?這表示用四室模型觀察的變化與用Bod Pod觀察的變化沒有關聯,這還表示Bod Pod對於評估個體體脂隨著時間的改變非常糟糕。現在你再把上圖與水下稱重的那個圖比較一下,你可以看到水下稱重做的更好。即使水下稱重在某些人中誤差較大,但至少它與四室模型在大多數人中有一些一致性。

Bod Pod:小結

當觀察小組平均值時,Bod Pod只能算OK,一些研究顯示誤差率大約是2%。然而,還有其他研究顯示平均的誤差率超過了5%。在個體中,Bod Pod的誤差率可以達到非常高,而且對於追蹤體脂隨著時間的改變非常糟糕。基於這些原因,我不會推薦將Bod Pod作為測量體脂的一種工具。水下稱重雖然有一些問題, 但是會更可靠一點。

不過,水下稱重和Bod Pod不如其他的方法被廣泛使用,比如生物電阻抗法(BIA)和皮褶厚度法,下面我再介紹一下生物電阻抗的準確性,不對,是不準確性...

生物電阻抗

生物電阻抗是預測體脂率最快和最簡單的方法之一。然而,該方法的便捷性就要以犧牲準確性為代價。

深入帶你瞭解體脂測量的真相之Bod Pod和生物電阻抗!

在做生物電阻抗測試時會有輕微的電流流向你的全身。瘦體重大部分是水分,而脂肪包含的水分非常少。因此,瘦體重對於電流的阻抗較小。通過判斷電流的阻抗大小,理論上來說我們就可以估算你有多少瘦體重和脂肪。市面上有很多種生物電阻抗設備,比如歐姆龍、百利達等。(注:各種體脂稱,以及健身房裡教練給你做體側的儀器都是生物電阻抗法)

雖然生物電阻抗背後的理論聽起來不錯,但還是有問題。首先,電流會跟隨你身體阻力最小的地方而通過。這就表示如果你的皮下脂肪含量非常高,生物電甚至都可能碰不到它,相反電流會通過內在組織。其次,我在昨天推送的文章裡還提到過水下稱重法是如何受瘦體重的水合狀態所影響的,生物電阻抗法更能受其影響。雖然inbody有一種設備能通過發送不同頻率的電流去區分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但電流依舊會有通過阻力最小地方的問題。第三,許多生物電阻抗設備會錯過身體的整個部分。比如,百利達有一種秤就會將電流從一條腿送到另一條腿,這樣一來你的整個軀幹就錯過了。還有一些手握設備會將電流從一隻手臂送到另一隻手臂,這樣你身體的其他地方也被錯過了。

錯上加錯

生物電阻抗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是基於「預測之上的預測」。當廠家生產生物電阻抗設備時,他們會召集一大群人並且用另外一種方法去測量他們的身體成分,這種方法通常不會是四室模型這個黃金標準,更多會是水下稱重。廠家接下來就會想出一些預測公式(個體的身高、體重以及性別等變量)將這個結果用到生物電阻抗設備上。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已經告訴過你們水下稱重法的誤差率在個體中能達到6%,我們再用這個結果去預測生物電阻抗的結果,那就是錯上加錯。

不過這裡談到的誤差有多大呢?非常大。下面是來自一個研究[6]的圖表,顯示了生物電阻抗和四室模型測出來脂肪含量的差異:

深入帶你瞭解體脂測量的真相之Bod Pod和生物電阻抗!

X軸表示生物電阻抗和四室模型測出來脂肪含量(kg)的差異,Y軸表示有差異的人數(該研究一共50人)。

首先,你可以看到圖表是向0點右邊傾斜的,這就表示對大多數人來說四室模型比生物電阻抗有更高的體脂含量。其次,你還可以在很多人中看到相當大的差異。事實上,在這50人中,有20人的生物電阻抗結果顯示比實際要少至少8磅的脂肪,有12人超過了10磅。

再看看另外一張圖,來自於對健美運動員的研究[7]:

深入帶你瞭解體脂測量的真相之Bod Pod和生物電阻抗!

該圖顯示了各種體脂測量方法與四室模型相比時的體脂百分比範圍。這個範圍代表兩個標準差,這就表示95%的受試者都處於這個範圍之內,我只想讓你們看看生物電阻抗(BIA)那一欄。你可以發現它在所有的方法中範圍是最大的(兩個方向都是大約8%)。因此,在該研究中生物電阻抗的誤差率達到了8%。

生物電阻抗對於測量體脂隨著時間的變化如何?

我聽到過有人聲稱,雖然生物電阻抗沒那麼準確,但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去追蹤變化應該就沒事。他們的理論就是你每次使用它的時候誤差應該是相同的。

然而這是不對的。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提到過瘦體重的密度和水合狀態會隨著體重的流失而改變。既然這都能影響水下稱重的準確度,那麼它對生物電阻抗結果的影響自然就更大了。

研究人員也觀察過這一點。在一個研究中,生物電阻抗和四室模型的不一致性從-3.6%到4.8%[8]。這就表示你可能減去了3.6%的體脂,但是生物電阻抗測出來沒有變化。或者,它還能告訴你減去了8.8%的體脂,而實際上只減去了4%。

事實上,在該研究中,除了一個人之外,對於預測體脂變化,BMI(體重指數)做的和生物電阻抗一樣好。

讓我們再看看上面提到的有關健美運動員的研究[7]。誤差就更大了:

深入帶你瞭解體脂測量的真相之Bod Pod和生物電阻抗!

再一次,你可以看到生物電阻抗在所有方法中有最大的範圍,甚至比BMI還大。誤差率高達8%,而且那還是測量隨著時間推移的變化。所以如果你減去了4%的體脂,生物電阻抗還會測出來你增加了4%的體脂。

在大多數人中,生物電阻抗法低估體脂的事實也並不令人感到驚訝。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電流甚至都不會經過你的皮下脂肪,因此你可以減去很多脂肪,但是卻測不出來。事實上,它唯一能顯示脂肪流失的原因就是因為你的體重降了,而且體重是生物電阻抗預測公式中的一個部分。這也是為什麼生物電阻抗在有些研究中還不如BMI好。

生物電阻抗:小結

生物電阻抗是基於「估測的估測」,因此有很大問題,誤差也被疊加了。當你看小組測量的平均值時,也會有偏見,通常會低估你的體脂。與其他的方法一樣,個體的誤差率可以達到非常高,一些研究顯示大約在8-9%。事實上,在有些情況下,對於預測體脂它還沒有BMI好。當涉及到隨著時間推移的體脂變化時,生物電阻抗通常也會低估脂肪含量,預測的變化可以減少8%。

基於以上原因,我不推薦用生物電阻抗來測量個體的身體成分。如果你要使用它來追蹤長期的身體成分,我推薦在測量之間隔很久(至少三個月,但是六個月可能更好)。

不管你得到什麼樣的數值,始終記住這是非常粗略的預測,非常粗略!

那麼Bod Pod和生物電阻抗就介紹完畢,在下次的文章中,將給大家介紹皮褶厚度和雙能量X射線吸收測試,請保持關注!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更多人。

參考文獻:

[1]Fields DA,Wilson GD,Gladden LB,Hunter GR,Pascoe DD,Goran MI.Comparison of the BOD POD with the four-compartment model in adult females.Med Sci Sports Exerc. 2001 Sep;33(9):1605-10.

[2]Collins MA,Millard-Stafford ML,Evans EM,Snow TK,Cureton KJ,Rosskopf LB.Effect of race and musculoskeletal development on the accuracy of air plethysmography.Med Sci Sports Exerc. 2004 Jun;36(6):1070-7.

[3]Fields DA,Higgins PB,Hunter GR.Assessment of body composition by air-displacement plethysmography: influence of body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Dyn Med. 2004 Apr 1;3(1):3.

[4]Fields DA1,Hunter GR,Goran MI.Validation of the BOD POD with hydrostatic weighing: influence of body clothing.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000 Feb;24(2):200-5.

[5]Mahon AK,Flynn MG,Iglay HB,Stewart LK,Johnson CA,McFarlin BK,Campbell WW.Measurement of body composition changes with weight los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comparison of methods.J Nutr Health Aging. 2007 May-Jun;11(3):203-13.

[6]Ritz P,Sallé A,Audran M,Rohmer V.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ethods to assess body composition of weight loss in obese and diabetic patients.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7 Sep;77(3):405-11. Epub 2007 Feb 16.

[7]van Marken Lichtenbelt WD,Hartgens F,Vollaard NB,Ebbing S,Kuipers H.Body composition changes in bodybuilders: a method comparison.Med Sci Sports Exerc. 2004 Mar;36(3):490-7.

[8]Evans EM,Saunders MJ,Spano MA,Arngrimsson SA,Lewis RD,Cureton KJ.Body-composition changes with diet and exercise in obese women: a comparison of estimates from clinical methods and a 4-component model.Am J Clin Nutr. 1999 Jul;70(1):5-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