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擴城提質奮力崛起碩果累累

(記者 盧蘭容)

金秋十月,碩果累累!10月15日,岳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第九場新聞發佈會之岳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專場新聞發佈會。該局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胡列宇發佈新聞,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葛文斌,黨組成員、工會主任易立先,黨組成員、副局長葉湘林,黨組成員、副局長沈曉初等出席並回答記者的提問。岳陽市政府新聞辦主任趙泉主持新聞發佈會。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擴城提質奮力崛起碩果累累

岳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第九場新聞發佈會現場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擴城提質奮力崛起碩果累累

改革開放40年來,岳陽市大手筆擴城提質,繪就了秀美城市崛起的美景!

進入21世紀,岳陽市委三屆七次全會提出“東擴、北靠、西聯、南延、中提”城市發展戰略;2004年岳陽市委四屆七次全會提出“民本岳陽九項工程”,城鎮初步形成“一核”,即中心城區核心區;“三圈”,即環核心區一級圈、環縣城二級圈、環市域周邊三級圈;“兩側”,即沿京廣線和308省道兩側的發展格局。“十五”期間,完成市政基礎設施投資45億元,建成區面積擴大了33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間,完成市政基礎設施投資78億元,建成區面積擴展到82.5平方公里。2014年之後,岳陽處於長江經濟帶、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和長江中進入21世紀,市委三屆七次全會提出“東擴、北靠、西聯、南延、中提”城市發展戰略;2004年岳陽市委四屆七次全會提出“民本岳陽九項工程”,城鎮初步形成“一核”,即中心城區核心區;“三圈”,即環核心區一級圈、環縣城二級圈、環市域周邊三級圈;“兩側”,即沿京廣線和308省道兩側的發展格局。“十五”期間,完成市政基礎設施投資45億元,建成區面積擴大了33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間,完成市政基礎設施投資78億元,建成區面積擴展到82.5平方公里。2014年之後,岳陽處於長江經濟帶、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和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的疊加區,被國家列入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規劃,同時列入湖南省“一點一線”和“3+5”城市群,並定位為全省發展三個新增長極之首。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擴城提質奮力崛起碩果累累

2015年岳陽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提出“一極三宜”江湖名城戰略目標,成功創建湖南省新型城鎮化試點城市和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岳陽長江新區”被列入《湖南省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綱要》(2014-2020年)。“十二五”期間,完成市政基礎設施投資 80億元,實施億元以上重大城建項目71個,城區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2017年岳陽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建設“吞長江、擁洞庭、銜遠山”的“1+4+2”城市組團,打造200萬人、200平方公里的城市圈目標;2018年,市委七屆六次全會作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大部署,城市建設進一步由量向質飛躍,以大氣魄打造山水之城生態美,全面實施了中心城區32處和縣城、鄉鎮20處黑臭水體整治行動、汙水管網建設三年行動、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以及全市粘土磚瓦行業整治行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進入“十三五”以來,推出市政基礎設施項目300多個,完成投資200多億元。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擴城提質奮力崛起碩果累累

至2017年底,岳陽市城區建成區面積110 平方公里,比40年前的10平方公里擴展了10倍多;城市道路總長759公里,比2000年的88.7公里增長了8.55倍;城市排水(汙水)管網1142公里,比2002年的300公里增長3.8倍;全市建成28座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能力比“十一五”末提高6.5倍;全市城鎮化率57.21%,比40年前的16.2%增長了3.5倍。同時,創建了16個國家級重點鎮、3個省級示範鎮、7個省級中心鎮、20個省級特色鎮,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重點中心鎮為梯次,層次分明、規模適度的現代化城鎮體系。

進入21世紀以來,進一步科學規劃住房供應計劃,引導房地產業加速從“粗放增長”向“質量優先”轉變;從“本域經營”向“跨界發展”轉變,在建立“商品房、保障房、租賃房”供房模式的同時,實現了與文教衛體娛、旅遊、養老、金融、商貿物流、工業園區、現代農業等產業的高度融合發展。

2017年下半年以來,全國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普遍呈現高位運行走勢,岳陽也不例外,表現出商品住房量價齊升、二手房交易活躍等特點,對此,市委市政府精準施策,及時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大力平抑房價、穩定市場預期。

「改革開放40年」岳陽市擴城提質奮力崛起碩果累累

目前,岳陽在受監控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排名由2017年高居前位下降至第41位,調控效果明顯。 2017年,全市完成建築業產值372億元,比1978年的年產值1.38億元增長了271倍,實現增加值168.7億元,約佔全市GDP的5.2%,貢獻地方稅收20.3億元。同時,岳陽市完成房地產開發以及存量房交易產值178.2億元(其中存量房交易25.18億元),比1978年的年產值5918萬元增長了301倍,約佔全市GDP的3.2%,貢獻地方稅收17.2億元。目前,全市建築業已發展到擁有施工企業772家,勘察、設計、監理、檢測、商品混凝土等企業179家,從業人員16萬多人;全市房地產業已發展到擁有開發企業354家,物業企業、房產中介、裝飾裝修等相關企業670多家,從業人員6萬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