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道教之源:巴郡道教的建立和发展

天师道,这叫做正一教,五斗米道,被公认的是最早的道教,五斗米道最开始发源于巴郡一带,这里自然也是道教的发源地了。

道教发源地——巴郡

巴郡在汉中以南,巴郡和汉中都是古代的行政单位。汉代的三巴包括了今天的重庆市、四川、陕西的一大片地区。汉中之南,应该主要指的是四川的达州和重庆市的许多相近区域。(秦地图,凑合定位吧)

天府之国,道教之源:巴郡道教的建立和发展

秦地图


五斗米教的创建和发展

五斗米教的真正创始人叫做张修,这人祖籍不详,活跃于巴郡一带,“时巫人张修疗病,愈者雇以五斗米,号为五斗米师”。五斗米道一开始就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当时还有非常著名的道派,叫做“太平道”,也就是张角的黄巾军。张角起义后,张修也是同年七月在巴郡起义,这场战争开启了三国的战火。

熹平(汉灵帝第二个年号)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矅。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矅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一度被作为政治工具和手段,张修被称为贼子、妖巫等等。张角张修都是尊黄老术,秉承老子的思想和观念。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相似处很多,在教义上主要采用叩拜仪式、符箓等形式,以达到治病除恶的目的,但是五斗米道更高深的地方是真正的使用并普及道家学说,也就是“老子五千言”(《道德经》)。通过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看的出,巴郡这个地方是很崇尚“巫”的,彼时巫师、法师等在民间极有影响力,张修的伟大之处就是将这种民间宗教信仰与真正的道家思想理论相结合,让道教在雏形时期坚定了理论基础和方向。

东汉末年的这场战争,披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张修本人在当时应该也算是大巫。有时我在想,掩盖在黄巾军起义的纷战之下的真相不会是巫神的最后挣扎吧?

五斗米道在巴郡一带一时无两,给当时的东汉统治者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和打击。可惜的是,张角的黄巾军失败了,张修的起义同样被镇压。被政府军处处打压的张修,在益州牧刘焉的多次招安中终于投奔名下,刘焉作为三国群雄之一,割据一方,势力并不弱。在刘焉的要求下,与张陵的孙子——张鲁攻打汉中太守苏固。

张鲁夺权五斗米道并偷梁换柱

这个张鲁是五斗米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被后人称为君师、天师,他的爷爷张陵,又或者称为张道陵则是被认为道教第一人,道教的名誉创始人。其实通过上文的历史脉路我们也看得出,在张鲁和张修合作之前,五斗米道和这爷孙两人扯不上什么关系,五斗米道的创建人和领袖自始至终都是张修一人。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五斗米道改门换姓了呢?(没换姓,都姓张)这就要从张鲁说起了。

天府之国,道教之源:巴郡道教的建立和发展


张鲁祖籍江苏,爷爷张陵(张道陵),父亲张衡(非地动仪的那个张衡)。张陵精通道家学说,也曾出任过巴郡江州令,后来隐居洛阳,潜心研究学问,父亲张衡没有什么大事迹,一直到了张鲁这一代事情发生了逆天改变。张鲁有一位很有手段的母亲,“有少容”“兼挟鬼道”,意思就是说长的好看,并且可以通鬼神,其实看到这里也大概知道张鲁的母亲有点类似于“巫”。张鲁母亲和益州牧刘焉有些交情,张鲁凭借着母亲的关系做了刘焉的手下,我算是另一种子凭母贵吧。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张鲁本身并不具备什么势力和社会地位,最起码与张修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后来,张修张鲁合力杀了汉中太守苏固,张鲁又借机杀了张修,夺得五斗米教的实权。关于张修之死,以及张鲁又是如何夺权,历史没有明确记载,不过从蛛丝马迹我们也看得出这张鲁绝对不是一般二般的人。张鲁是半路杀出来的夺权者,新的精神领袖,“服众”绝对是首要任务。满打满算,距离张鲁最近的也就是他的爷爷张陵还有些名气,再往上追出七八带才有一个“张良”祖先,这杆子就太远了,于是张鲁就从爷爷张陵开始下手,塑造自己的家世传说。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过张陵的一些事迹传说,大多都是成神成仙的机遇,在真正的历史记载中,关于这位道教第一人不是很多啊。其实这就很明显了,张鲁之前对五斗米道并无建树贡献,相对于当下高一些大动作,远比一个摸不着看不见还可以编造丰富的出身来的难,于是张鲁选择了后者。张陵摇身一变成了道教第一人,父亲张衡成了第二代天师,自己顺理成章的坐上五斗米道的天师之位。至于张修,作为对手,自然让他消失在传说中。从此之后,五斗米道彻底变了内心,只可怜了张修……

宗教是讲信仰的,要让教众信仰自己并听从命令,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张鲁做到了,并且受到了巴郡一带巫众教派的支持!想也知道,张鲁不仅仅善于攻城打仗,在攻心一方面也很有办法,他只是缺少了一个舞台,刘焉恰好提供了这个机会。

曹操和五斗米道的迁移

世事变幻无常。

正在张鲁风头正盛之时,他的贵人刘焉病逝,刘焉的儿子刘璋继承父位。刘璋看不上张鲁,并且借机诛了张鲁满门。张鲁彻底与刘璋反目,自己握着五斗米教,坚守汉中,直到曹丞相想起了这里……

曹操一开始操持朝廷,没时间管汉中地区的打闹。后来曹丞相带着十万大军西征,即将进军汉中。张鲁内部发生分歧,后来几经波折,张鲁带步众北迁至巴中,名义上是以躲其锐,其实就是让道示好。

天府之国,道教之源:巴郡道教的建立和发展

曹操


张鲁这么有诚意,曹丞相自然也大方,直接封了张鲁镇南大将军,镇守汉中,并且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张鲁——张鲁不是道士,要么就是道士可以娶妻,很惊讶啊——其实道教一开始真的没有那么多要求,毕竟这时候还不成熟。

一南一北的迁移中,推动了五斗米道的传播和发展,与此同时,也使得巴郡一带一时教众无首,由此也发展了许多其他道教门派,比如上清派等等。

张鲁在汉中镇守二十多年,除了继承了张修的主要思想之外,他还不断吸纳教众,完善教派,五斗米道慢慢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东汉末年一股不小的势力。

兜兜转转大四川

无论是张鲁,还是张修,又或者是张道陵,其实不难看出,兜兜转转都是在四川成都一带。

四川果然是个好地方,景好,人美,还有大熊猫,有大佛,关键是还有火锅……之前分享过几篇关于“三星堆”的文章,不也是在大四川吗?五斗米道的起源又同样追溯到大四川,这还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关于中国多元文明起源的说法越来越得到证实,我看这其中定然少不得大四川的位置。

天府之国,道教之源:巴郡道教的建立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