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大結局,是迷信愛情的天真少女的悲劇-歡兒與夜語

《如懿傳》大結局,是迷信愛情的天真少女的悲劇-歡兒與夜語

在《如懿傳》播出的幾個月裡,網上關於女主弱雞無用的爭議一直沒停過。確實,跟我們之前看的其他宮廷劇不一樣,《如懿傳》並不是典型的步步驚心步步宮鬥,靠打怪升級立穩腳跟直至站到權力巔峰的清宮爽劇。如懿不是開了金手指的瑪麗蘇,《如懿傳》也沒有《甄嬛傳》的兩次復寵制霸後宮的刺激,更沒有《延禧宮略》遇鬼殺鬼見佛殺佛的痛快。這部劇有它獨特的氣質,它試圖在複雜幽深權欲交織的宮廷裡,講一個帝后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故事。

《如懿傳》大結局,是迷信愛情的天真少女的悲劇-歡兒與夜語

如懿和乾隆曾經是青櫻和弘曆,他們青梅竹馬,一起聽“牆頭馬上”。還是四阿哥的弘曆情竇初開,彼時彼刻眼裡只有青櫻,他寧可冒犯父親也要爭取她,做不了正室至少要把自己的“初夜”留給青櫻。故事便從最好的光景展開,兩人的愛情從最開始就達到了巔峰,於是之後怎麼走都只能是下坡路。

做了皇帝的乾隆被權力和各種勢力左右,已經不是最開始的簡單心思。但如懿因為對兩人情意的篤定和信賴,即使沒有子嗣,沒有位份,卻仍然一派安然。對於皇帝那句“從今以後,朕會一直握著你的手,你只要依靠著朕便是...”如懿是信的。後宮裡的嬪妃貪名分地位有之,貪榮華富貴有之,但如懿卻什麼都不在意她只貪愛,聽郎世寧解釋西洋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如懿滿心向往。她追求的愛情,是“一生一次心意動”。

《如懿傳》大結局,是迷信愛情的天真少女的悲劇-歡兒與夜語

可是在後宮,這樣的願望只能是奢求。前朝後宮權利交錯,乾隆作為最高統治者,整日在謀求算計裡翻滾,再難單純。明知道舒嬪一心一意愛著自己,但為了警惕太后和葉赫那拉氏的勢力,一日日地給她喂著避免有孕的“毒藥”。君心幽深難測,帝王的愛情飄渺如幻影,是最不可把握的東西,如懿的一腔真心只能被辜負。

如懿被人一次次暗算陷害,那個牽著她的手說“你放心”的男人不僅沒有護她周全,反倒一次次讓她失望。聽信讒言,自私涼薄,還屢次懷疑她是否不忠,質疑她的清白。

去除少年情分的濾鏡後,如懿發現當初那個為她拼盡一生休的少年郎,變得腹黑不堪,這個男人就像臨水自照的水仙花,冷心冷情,他真正愛的只有自己。

《如懿傳》大結局,是迷信愛情的天真少女的悲劇-歡兒與夜語

後宮裡無休無止的猜忌爭鬥算計背叛,早已讓她心力交瘁,如懿本就不是個心機深厚的人,一直以來他都是她唯一的寄託,如懿是靠著與皇上的舊日情意在勉力支撐。如今親眼目睹愛人的坍塌,多年的信仰被所愛之人親手摧毀,她引以為生命的愛情迎來了徹底幻滅。

人生若只如初見該多好,人被繞在世故之間磋磨,曾經相知相惜的情分早已被消耗殆盡。開始我們彼此深愛,到最後互相厭惡。有時候想如懿太不像一個混跡深宮多年的女人,她身上有一種近乎天真的,對愛情的執念。海蘭曾經說她:“你所愛的男人,會為了其它女人而厭棄你。你所疼愛的孩子,會為了自己利用你。你太重感情,這是你最大的軟肋。”

《如懿傳》大結局,是迷信愛情的天真少女的悲劇-歡兒與夜語

如果只是求君恩,如懿的日子何至於落到如此地步呢?宮廷戲裡活得最風光的都是不愛皇帝的人,不愛才有分寸,才懂得進退有度。後宮嬪妃會利用皇上的憐愛爭寵,也會利用皇上的喜好獻媚,如懿卻從來沒有刻意揣測過帝心,更沒有過謀求算計,她全部的心思就只是想陪在愛人身側,做他攜手並肩的妻子。這點天真的少女情痴正是她悲劇的最大來源。

只是在那個時代,囿於倫理綱常,她沒有辦法像現代一樣分手離婚。愛時海誓山盟,情散也該有個儀式。斷髮絕情是如懿對這段感情的祭奠,某種角度來說,也是最後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