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衰落,諸侯換地35 鄭魯換地

王室衰落,諸侯換地35 鄭魯換地

魯息姑進入在位執政的第個年頭。

>>>> 本年春天,宋國的國君宋與夷和衛國的國君衛晉在垂地會面。

這個事情呢,是因為齊國有所動作。齊國的國君齊祿甫約見宋與夷和衛晉,要調停鄭國和宋衛之間的關係。

鄭齊之間有石門之盟,齊魯之間有艾地之盟,而魯國和宋國是盟國,所以讓齊國有了立場可以調停鄭國和宋衛之間的關係。

但是去年的時候,鄭國和宋國已經達成了和解,並且舉行了宿地盟會。為什麼這位齊祿甫還要大張旗鼓的調停三國之間的關係呢?

這是齊國的野心。他想通過這件事,讓齊國能夠介入到宋衛鄭魯之間的事務,實際上也就是希望介入中原爭霸之中。

當然,宋國也有自己的小算盤。所以宋與夷在三國定好相會的時間之後,致送禮物給衛晉,要求在三國會面之前,兩個人先行會面。這個其實就是大會之前先開小會,來統一立場。

結果,衛國同意了,所以才有了衛晉和宋與夷這次會面。但是因為這次會面要在三國會面之前,所以比較倉促,因此春秋把這次會面記作為“遇”,意思是說,兩個國君見面,就好像在路上遇見了一樣。

>>>> 到了本年的三月,鄭國國君鄭寤生派大夫宛到魯國來歸還祊地。三月二十一,魯國正式接受了枋地。

這件事說起來又推到了鄭國的始祖,也就是西周十一任天王姬靜的弟弟姬友。姬友被賜封枋地,是因為當時周王室經常要在泰山舉行祭祀,所以就希望王室在泰山祭祀的時候,鄭國能夠在旁邊助祭,所以就把枋地封給姬友,讓姬友方便靠近助祭。可是泰山祭祀已經很多年不舉行了,而枋地距離鄭國比較遠。

許田則是當年二任天王姬誦營造成周的時候,當時姬誦有心從鎬京(今陝西省西安附近)遷到成周(今河南洛陽附近),雖然後來遷都沒有成功,但是有遷都的想法的時候,就把許田賜給了魯國的始祖周公姬旦,用作姬旦朝見時暫住的地方。

也就是說,許田這個地方距離鄭國比較近,但是是魯國的地方;而枋地距離魯國比較近但是是鄭國的地方。所以鄭寤生就希望把離自己比較遠的枋地換成離自己比較近的許田。

可是他又擔心唐突的提出這樣的要求,魯國可能會拒絕。

許田這個地方有周公姬旦的祭廟,所以鄭寤生就拿這個藉口說,我們鄭國希望能夠祭祀周公,借許田這個這兒地方來祭祀,所以希望用枋地來換許田,為表誠意,鄭寤生就先把枋地這塊地方交給了魯國,可是魯國對於這件事表現的很謹慎,雖然順利的接收了枋地,但許田直到數年後才交歸鄭國所有。當然是後話,我們之後還會講到。

鄭寤生用枋地來交換許田這件事,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是王室衰落的一個副作用。

因為在王室強大的時候,每一個諸侯受封的土地,收益和繼承都受到王室和整個周代制度的保護,所以大家都在受封的時候儘量找好的地方去封。

這就好比現在的中國,隨便封你三個城市,你想要哪個?大家不用想啊,肯定是北上廣深啊,肯定都是先要富裕的地方。可是富裕的地方不會連在一起,總是離的很遠。

所以最開始封出來的諸侯的土地,東邊一塊兒,西邊一塊兒,南邊一塊兒,北邊一塊兒,互相都不接。當然了,他們可能會有一大塊兒地方是屬於他核心的地帶,可是也有很多的飛地到處都是。

但是當時,因為有王室在,周代的整個制度是比較完整的,所以即使是飛地,這塊兒地方的權益還是可以保證的,因為有制度的保護。

可是到後來,周王室衰落了。這些飛地只能由諸侯來保護。這樣的話,離你很遠的地方,如果別人去侵害它,你出兵,就會費很多錢,不出兵,你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失,這時候,諸侯就希望把這些飛地換成自己周邊的地盤,容易保護和防守。

所以到了後面三家分晉的時候,本來趙魏韓三家都是晉國的大夫,他們的封地也是犬牙交錯,可是三家把晉國分了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飛地交換成自己周邊的土地。

所以我們說,從鄭寤生這次交換可以看出,鄭國正在積極的增強自己的實力,把這些飛地都換成自己周邊的地方,為下一步的行動做準備。

當然,我就那麼一說,您,就那麼一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