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年的荔枝 FM,希望通过语音直播继续挖掘声音的潜力

三周年的荔枝 FM,希望通过语音直播继续挖掘声音的潜力

2004 年诞生的播客,见证了科技在十几年里的起伏。它的形态,也从“记录和传播声音包括音乐、访谈、独白的新媒介“(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语)的概念,衍生出多种类型,覆盖多种受众的播客节目。与此同时,在距离播客诞生地数万公里的地球另一端,播客也在以自己的形式进化发展。

在美国,搭建播客需要花费资金租服务器或者租用现成播客服务,需要好的设备录制,剪辑,最后还要面临变现的问题。音频节目如何盈利这个事情,从播客出现就开始讨论了。

在中国,技术上的障碍让播客第一次风靡迅速平息,而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播客有了第二次复兴。2015 年和 2016 年,荔枝 FM、喜玛拉雅 FM、蜻蜓 FM 等平台迅速崛起,以不同的侧重点吸引了大量用户。

在这些投身声音创业的公司中,荔枝 FM 创始人兼 CEO 赖奕龙是那个希望让大家“轻松做播客”的人。“我是想通过技术来降低播客的门槛,让这个领域有一些变化。以前,中国所有网络播客只有 2000 多档,因为太难做了,很难坚持下来。但现在我们平台上已经有超过 200 万个播客和 1 亿注册用户了。”

2016 年,视频直播走红,网红经济成为热点。10 年前 Vlog 玩过的那些东西翻炒一下,就能拿到千万投资。在大洋彼岸,创造手机视频直播概念的 Meerkat 关闭;节目制作越来越精良的 YouTube 草根明星影响力越来越大;Facebook 今年则上线了音频直播。

赖奕龙说,今年荔枝 FM 将开始构建播客生态圈,通过更多渠道帮助播客变现。他表示,荔枝 FM 将全力构建立体的语音直播商业模式,形成播客平台多元化营利模式。

他认为语音直播将有可能颠覆固有的播客形态。“播客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缺陷就是,它没有链接,不可以标准化,来源也不能细分。我一直想改变想改变播客的广告方式,如果不能很简单直接的变现的话,主播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受阻的。声音研究院做的声价计划,也是通过互动的方式,再有一个平台把播客连在一起,产生更大的规模效益”他说,“在中国,大家最愿意付费的还是打赏,荔枝 FM 一直也在探索声音类主播的变现形式,所以声音变现的模式最终就三种一个是虚拟礼物,一个是内容付费,一个是广告。这三种在 2017 年会有很大的进步。”

“播客在美国其实市场是很大的,有很多人用,普及率也非常高,但是一直大家好像没有怎么听到播客的一些新闻,关键的原因就是播客的商业价值没有出来……我们在探索要怎么创造几百万的收入,我们今年的目标是想办法为一位优秀的主播创造一百万的收入。”

荔枝 FM 未来将建立一个“声音价值研究院”。研究院将组建一个产学研专业团队,并创办一所播客学院,针对语音直播业务的场景、硬件、市场开展研究,提升这个生态圈的内容力、传播率、转化率,从而实现声音价值最大化。

研究院的研究重点还包括声音大数据等。与其他音频类产品不同,荔枝 FM 是一个 UGC 平台,有着超过 2000 万期节目的长尾内容,需要借助技术进行识别和个性化推荐,因此也需要大数据技术来提供支撑。

除了培养播客社区,荔枝 FM 也希望用其他形式完善整个”声音生态“,作为战略的第一步,荔枝 FM 推出了声音邮局、声音魔方、3D 人头录音等创新产品,这些产品的营利模式已跳出播客原有的营利模式,不再仅靠植入广告来营利,而是将一些创意服务商品化,实现多元营收。

目前,荔枝 FM 与江苏苏州同里古镇合作推出了为古镇打造的场景服务,在线上建立了《同里时光》有声电台,围绕同里的美景、人物、美食、民俗风情进行创作;在线下设置了“声音邮局”,将同里发出的众多真实声音保存在网络空间,进行同里声音代言人选拨等与线上的联动活动。

此外,荔枝 FM 还推出了“声音魔方”服务,这项服务专注策展领域,将艺术、文化及创意等真实场景通过多媒体形式传递给大众。声音魔方团队目前在广州、上海等地的地标进行了互动式策展,如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向现在说未来”主题展,广州塔小蛮腰“在壹柒说心愿”和上海外滩的“让世界听江南”主题展等。

“场景服务的创新能摘得营销奖项,从一个侧面表明我们可以基于直播技术和打造网红 IP 的平台优势,形成品牌互动营销与场景服务的产业链条,这个营利模式的商业闭环已经链接好。剩下的工作就是给这片生态群落浇水施肥了。” 荔枝 FM 营销总经理何钦龙表示,荔枝 FM 将围绕建立生态圈,全面开放合伙伙伴计划,进一步发掘声音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