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傳播》:廈大網紅教授教你兩個祕訣,輕鬆出爆款

有沒有發現,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需要傳播技巧?求職時,你要在面試中說服考官,在一批應聘者中脫穎而出;談戀愛時,你要擊敗情敵,說服愛人贏得芳心;創業時,你要路演,說服投資人給你投資;推銷產品時,你要說服消費者在一大批競品中,把你的產品搬回家。

沒有人不需要和別人打交道;只要打交道,就需要傳播技巧。

這個世界正在獎勵會傳播的人:傳播自己,傳播團隊,傳播產品。傳播做得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不會傳播?對不起,這個世界沒有你的機會。

還記得廈門大學那位在畢業典禮上語重心長告誡學生“不要隨便叫陌生男‘老公’”網紅教授鄒振東嗎?最近,他出了一本書《弱傳播:輿論世界的哲學》(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8年版),專門教大家認清傳播世界的真實規則,如何在泛傳播時代做好傳播。

傳播世界“四大規律”,顛覆你的認知

想玩轉傳播,先要看透傳播世界的運行規則。鄒振東教授提出一套弱傳播理論,描述了傳播世界(也叫輿論世界)的運行規則。

最根本的規則是“弱原理”。他說,傳播世界是現實世界的逆世界,就像陰陽、正負的對立一樣,兩個世界,在強弱屬性、主次關係、輕重判斷與情理導向上,方向基本相反。傳播世界,在爭奪關注時,強者佔優勢;在爭取認同時,弱者佔優勢。

弱傳播理論可一言以蔽之:“輿競天擇,弱者生存。”由弱原理又衍生出“四大規律”:

一是“弱定理”:傳播世界是“強肉弱食”的世界。現實中的強勢群體就是輿論中的弱勢群體。在現實中你可能是個老總、領導、精英,但到了傳播世界,你一定要表現得弱勢一點,不能像現實世界中那麼強勢。大家都聽過或唱過《咱當兵的人》這首歌,開頭是這樣的:“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只因為我們都穿著,樸實的軍裝。”能唱“咱當官的人”嗎?還有一首歌裡面有句歌詞是“咱老百姓,今兒個真呀真高興”。把它改一下,換成“咱當老總的,今兒個真呀真高興”,哪個老總敢唱呀?現實中不能“你弱你有理”,但在傳播世界裡,還真就是“你弱你有理”。

二是“情感律”:傳播世界不講道理。講什麼?講感情。大到國家、政府,小到家庭、個人,在面臨重大分歧時,往往不是靠講道理說服的。比如2013年蘇爾蘭鬧獨立,英國政府不是跟蘇格蘭人講道理、談利弊,而是大打感情牌,回顧歷史、首相哭求,最終留住了蘇格蘭。

在家庭、戀愛中,也常見這樣的場景。聲嘶力竭的父母高呼:“孩子,我是為你好呀!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你聽不進去呢?”欲哭無淚的戀人哭訴:“親愛的,我才是真正對你好呀!他(她)哪一點比我好呢?”這樣講道理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最終相看兩相厭,彼此都受傷,堪稱排名第一的無效傳播句式,其無效根源是“講道理”傳播。

三是“輕規則”:傳播世界是避重就輕的世界。雞毛容易飛上天,輕的東西最好傳播。現實世界中重要的東西,在輿論世界未必重要;現實世界不重要的東西,在輿論世界可能很重要。比方說,國家領導人出訪,本來兩國關係是大事,但最容易引發關注的卻可能是第一夫人的包。按照首次APEC會議時定下的慣例,每一屆東道主向參會領導人及太太團提供統一樣式、具有本地特色的休閒服裝。這麼多年下來,沒有多少人記得APEC會議到底討論了哪些國際大事,但每一次大會的服裝卻常被人津津樂道。

四是“次理論”:傳播世界是主次顛倒的世界。在傳播世界中,主流輿論是最不活躍的輿論,次主流輿論是最活躍的輿論。這道理就像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一樣,最吸引人的男生,不會是那個永遠考第一、中規中矩不苟言笑的班長,而是有點小壞的那個男生;熒屏上的英雄,也都是那些偶爾犯點小錯的人物,絕不是“高大全”。

在這一組“公理”之上,作者又提出“三論(輿論的性別論、主體論、本體論)”“三律(輿論的時間律、空間律、運動律)”“方法論工具(輿論的分析工具、解釋工具與實戰工具)”等一系列的理論和實戰方法等,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如何把主旋律、正能量寫出“10萬+”?兩大秘訣

這本書不僅有最前沿的理論,也有最靠譜的乾貨。

通常人們認為,在網絡空間,主旋律、正能量的文稿最難寫,最不容易出“十萬+”。但鄒振東告訴你,只要掌握傳播世界的規則,這完全不是問題。

鄒振東教授以他的傳播實驗產品《誰是中國最有互聯網思維的大學》,和他最著名的演講《你可以從大學帶走什麼》為例,教大家把主旋律、正能量內容寫出爆款的兩個秘訣。

一是“讓一個要素出列”。2015年,他在給研究生第一次開“輿論學方法論”課前,做了一個特別的極限挑戰:他宣佈要在移動新媒體客戶端上寫一篇推廣廈門大學的文章,在24小時內微信文章閱讀達到十萬加。限制條件:必須主旋律、正能量,同時不借助新聞事件,不炒作、不爆料、不搞三俗、不要水軍等。

於是他寫了一篇《誰是中國最有互聯網思維的大學》文章,僅用6個多小時就達到了十萬加。

當時的廈門大學,既沒有熱點新聞事件也沒有醜聞待澄清,平靜如湖面。如何讓平靜的湖面泛起漣漪?答案是“扔石頭”。“石頭”就是標題的這五個字:“誰是中國最……”

什麼道理?鄒振東指出:輿論運動的區隔律告訴我們,輿論關注的運動朝向絕不是一個隊伍,而是這個隊伍的“出列者”。這個句式做到的,就是讓廈門大學從中國的大學中“出列”。一個要素出列之後,再加上種種鏈接點,加上刺激人們表達欲的表情包,於是一篇無風起浪的十萬加產生了!

二是情懷加傳播。2016年6月,鄒振東在廈門大學人文藝術學部畢業典禮上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不到l5分鐘的畢業致辭,響起29次掌聲與笑聲,視頻被上傳到互聯網後,總計有幾億的播放量。

為什麼這樣一個完全主旋律的畢業致辭,達到了上億的傳播流量呢?鄒振東分享了一系列的技巧,如“把名詞換成動詞,把動詞變成場面”

,在致辭中,整個文本就是用一個個富有畫面感的動作組合起來的;要“創造從未有過的奇妙組合”,致辭中有很多如“理想很空,老師很窮”“老師帶不走,小師妹你帶不走——哦,這個好像可以”“無論是小師妹,還是小鮮肉,好像都不算廈門大學的固定資產”“大學最值得帶走的不是知識,而是姿勢”,等等;“經歷要個體的不能是普遍的,經驗要普遍的不能是個體的”“與其堆積重量,不如找到‘荷尖’”“你需要禮讚,更需要衝突”,不要把文本變成“風雅頌”的“頌”,只顧謳歌、讚美、表白,導致情緒只有一個向度,因為一個向度的修辭是不容易傳播的;故事文本必須創造張力,並儘可能擴大張力。這一切技巧加起來,就是“情懷加傳播”。兩者合一,在輿論場上可謂無往而不勝。

書中還有大量類似的精彩觀點和實戰技巧,可以說每頁都有啟發。作者以弱傳播理論分析大量生活現象,如為什麼男人不壞女人不愛?英雄都是有點小叛逆,那麼叛逆到什麼程度最合適?強者在弱傳播的傳播世界,該如何脫困?如何搶佔輿論的制高點?……亮點在書中俯拾皆是,這裡就不再劇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