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夫妇做豆皮30余年 坚持手工传承汉川老味道

七旬夫妇做豆皮30余年 坚持手工传承汉川老味道


陈春娇正忙着煎豆皮。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豆皮制作逐渐被流水线所取代,手工制作豆皮工艺越来越少。南河豆皮是汉川市一道地方传统特色美食,承载着一份乡愁、一份对美食文化的传承。近日,记者专程来到汉川市南河乡,目睹了传统的豆皮制作工艺。

在南河乡姜岭老街,一家老店铺里,一位老汉用火钳往土灶里添柴,一位老妇人忙活着将豆皮摊在锅里,简单地刷锅后,她将包好馅料的豆皮在锅里铲起翻面,不过三五分钟功夫,煎炸得金黄的豆皮就出锅了,香气扑鼻而来,让人有些口馋。

记者上前询问,得知老汉名叫姜渭洲,煎豆皮的老妇人是其老伴陈春娇,老两口是土生土长的姜岭街人,改革开放初期,两人便在自家门前开始经营,一晃30多年过去了,老两口一直没有放弃。

七旬夫妇做豆皮30余年 坚持手工传承汉川老味道


手工豆皮是当地传统小吃,豆皮的原料为大米、豌豆、绿豆、黄豆,经过土灶烹炸,其皮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随着时代的变迁,坚守这一传统手艺的已经寥寥无几了。

“土灶火力适中,温火及时,豆皮做出来非常香,好吃些,要掌握好火候,否则烧焦或者生了,就不好吃了。”姜老介绍,“豆皮原材料也很讲究,需用早稻米,不带糯性,质好口硬。我们用的黄豆也是黑龙江的小颗粒黄豆。米与黄豆、绿豆等搭配后,用石磨子磨出来的浆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干。”

火候重要,选料关键,但加工也很讲究。

“加工豆皮根据传统手艺做的,大米、豆子要泡多长时间,什么样的比例,我们经过多次反复的研究,得出了一定的经验。”姜老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原先都用土磨子,后来钻磨的老师傅一个个都逝世了,找不到钻磨的人了,我们只好买了个电磨子,虽然方便快速,但手感毕竟差一些。”

说着,老姜长叹了一声。

磨好豆浆,下一步开始做豆皮了,不同于市面上的大锅豆皮,老两口的豆皮都是现做现卖。

“我今年74岁,老伴71岁。除了电磨以外,其它工艺都是我和老伴手工操作。有一定的限量,一般平均一天做200个豆皮,做一点卖一点,天天是新鲜货,做多了我们身体也吃不消。逢年过节定制的人多了,我也是定量的,价格是3.5元一个,八年了都是这个价格。”姜老乐呵呵地说。

七旬夫妇做豆皮30余年 坚持手工传承汉川老味道


老两口为人热情,做生意又灵活,每天早上,老人的早点摊前会排队等候。看到顾客吃的香,他和老伴心里都乐滋滋的。

“我从小就在这里吃,基本上每天都来,吃了三十多年。这两个爹爹婆婆做了蛮长时间,炸的豆皮又脆又薄,口味独特,蛮好吃的,有一种小时候的味道。”前来购买的市民汪超竖起了大拇指。

别看只是一块普通的豆皮,相比于现如今最快半个小时就能做好的现代工艺,用传统方法制作一次豆皮,通常需要5个多小时,虽然每天都很辛苦,挣得也不多,这也是一门手艺。

“我们的付出得到大家的认可,心里非常高兴。我虽然有退休钱,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只要还能动就要把这传统手艺继续做下去,让更多的人吃到记忆中的美味。”姜老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