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入局,家居人應有危機意識

抱團取暖,併購熱潮掀起

2015年,被投資界稱為“合併之年”。據統計,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併購市場再創新高,活躍度與規模量雙雙突破歷史記錄。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併購市場共計完成併購案例2110 起,同比大漲60.0%;披露金額的併購案例總計1,716起,共涉及交易金額1,392.88億美元,同比提高53.0%。

資本入局,家居人應有危機意識

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幾次合併是: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合併;2015年4月17日,58同城和趕集網合併;2015年10月8日,大眾點評與美團合併;2015年10月26日,攜程併購去哪兒。

業內人士可能會發現,從2015年伊始的合併僅僅處於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階段。但這兩年隨著資本市場發展,越來越多讓人咋舌的千年死對頭的併購事件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中,這背後幾乎都有BAT、紅杉資本等身影。如2017年8月24日,餓了麼宣佈合併百度外賣。合併完成後,百度外賣成為餓了麼的全資子公司;2017年9月22日,拉勾宣佈獲得1.2億美元戰略投資,投資方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人力資源公司前程無憂51job。在不明真相的群眾看來,這或許只是市場發展的一個階段,殊不知,伴隨著群眾一次又一次的驚呼,以及不明覺厲媒體及市場人士的借勢炒作背後,投資人如意算盤正打的響亮。畢竟,通過合併的方式,減少了競爭,壟斷了市場,也整合了兩方的用戶資源,做高估值,對投資方來說,這錢賺的放心。

那麼在資本力量“橫行”的當下,它也毫無意外的進入到了家居業。德爾、大自然、喜臨門、索菲亞、顧家、亞振、夢百合等企業,通過資本帶來了大眾層面美譽度與知名度的大幅提高,而融資後獲得的資金也為企業更多渠道的業務拓展提供了保障。客觀來說,在行業集中度相對不高的家居業,通過資本之手確實能幫助企業快速站上龍頭地位。尤其對於資金鍊就是發展命脈的建材製造行業,融入資金的優勢是銀行借貸無法媲美的。

資本入局,家居人應有危機意識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資本的“入侵”確實為家居企業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廣闊平臺的大門,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大眾點評與美團併購以來,並未如願成為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霸主,反而逐漸喪失市場主導權。而在內部,美團點評被兩家公司的整合弄的焦頭爛額:變相裁員、高管陸續離職、虧損也仍在繼續;攜程收購了去哪兒,也並沒有因為將這個實力強大的對手收入麾下而變得羽翼更加豐滿。原本業內以為可以見識到一場“1+1>2”的絕對壟斷,而隨著去哪兒創始人莊辰超等一批核心高管的離開,徹底喪失了巨頭的風采;再看滴滴,滴滴在陸續併購快的、優步,徹底壟斷叫車軟件中國市場後,逐漸取消了補貼,沒有了補貼卻賺慣了“小費”的老司機通過漫天要價的方式運營,投訴不斷,問題不斷。今年,又在順風車端口頻頻爆出醜聞,所有的這些問題讓滴滴已然成為眾矢之的,站在風口浪尖的滴滴,走的每一小步都受到了大眾的關注。

不得不說,資本的力量確實非常神奇。它可以助推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熱”度,讓其成為人們追逐的風口,讓資方賺得盆缽滿溢。但也因為資本的本質是逐利,如果你的項目不能賺錢,資本就會把你拋棄。於是,漸漸地,一個被資本相中的行業就變成了以賺錢為目標的行業。

再反思家居業,當資本進入家居業,資本太過操控家居產業,這些玩慣了左手倒右手、賺快錢的投資方,有多少可以安心於製造業的慢速度,研發創新的慢工出細活?與其等待企業專研打磨,不如搞些驚爆眼球的營銷,這樣財報看起來豈不更漂亮?

當然,並不是所有企業在資本投入便失去了“初心”。市場中還有那些即使在資本入注後,依然願意安心做實業的家居企業家們。畢竟,對於一個與普通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對於一個從工匠精神而起的產業,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是,能夠給普羅大眾提供好產品好服務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