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不要模仿巴菲特!

我對巴菲特的基本態度是敬仰但不去模仿。

在A股不要模仿巴菲特!

為什麼不應該去模仿呢?因為巴菲特身上有很多的特質是普通人所不具備的,比如說巴菲特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對商業的高度敏感,不到十歲的時候就知道販賣可樂來賺錢,十幾歲時開始嘗試送報、運營遊戲機等生意。還有一些特質是普通人也能做到,但是大多數人不會選擇去做的,比如節儉到近乎吝嗇的程度,一輛車開了十幾年都不換,不買嬰兒床而讓自己剛出生的孩子睡在抽屜裡(傳說)。

拋開巴菲特的這些特質而去簡單的學習、模仿、複製或追隨巴菲特,是註定難以成功的。然而,很多人都高估了自己,認為可以在缺少這些特質時,也能夠通過巴菲特的方式取得巨大的成功。高估自己是人的常態,一項調查顯示,90%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高於平均水平,顯然很多人都高估了自己,對於駕駛這不太複雜的技能,人們都普遍高估自己,對於投資這種非常複雜的技能,結果更是可想而知。

我一直主張價值投資應該去學格雷厄姆而不是去學巴菲特,這是因為格雷厄姆的思想體系中,對投資者的能力進行了一個基本假設:假設投資者的能力是普通水平甚至低於平均水平,而不是假設讀者都是巴菲特那樣在他的課上能得到A+的天才(在格雷厄姆的眾多學生中,巴菲特是唯一得到A+的一個)。退一步來說,要不要學習價值投資,也需要根據每個人自己的興趣、經歷、特質來進行選擇,每個人需要自己做出獨立的選擇,因為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對自己的投資結果負責。

價值投資不是教條,它既是方法論,也是世界觀。尋找有價值的公司,同時也要尋找自身的價值所在,而發現自身的價值可能是更重要的部分。持續的獨立思考與實踐,是發現自身價值的唯一可行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