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人请客吃肉,不认识的人也能来,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在清朝的时候,满洲人有一个旧俗,遇到什么大喜事,就会设立“食肉之会”,说白了就是请客吃肉。不过请客的主人不发请帖,无论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是懂里面的规矩,都可以来吃肉。

满洲人请客吃肉,不认识的人也能来,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吃肉的时候,在院子里搭一个棚子,棚子要高过自家的屋顶,像喜棚一样;在地上铺满席子,席子上又盖上红色的毡毯,毡毯上又放一堆坐垫。客人来了的时候,就盘膝坐在垫子上,基本上就是十个人左右围成一圈坐好,然后就等着吃肉了。

满洲人请客吃肉,不认识的人也能来,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一块肉差不多十斤重,用二尺的铜盘端上来;除此以外还有一大碗肉汁,碗里面搁一个铜勺。客人手里就有一个小盘子,也没有什么蘸料。吃的肉虽然鲜嫩肥美,但是煮的时候不放盐,根本没有味道。这个时候就要用到一种东西,那就是酱油煮的高丽纸。

满洲人请客吃肉,不认识的人也能来,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这种高丽纸需要简单介绍一下。它是一种类似调味品的东西,用酱油煮透,然后再晒干。等吃肉的时候可以拿来佐味。清朝皇宫里有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其中就要用到猪肉。祭祀完以后,这些猪肉被侍卫分享。祭祀用的猪肉不放盐,难以入口,侍卫就会用到这种酱油高丽纸。经过这么一道工序以后,难吃的没有味道的猪肉又变得鲜美起来。

满洲人请客吃肉,不认识的人也能来,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来吃肉的客人自带高丽纸和刀子,一边割肉一边吃。在这个过程中主人是不上去吃的,只是来回看客人吃了多少。客人吃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如果有客人吃完了,还要再添肉,主人还要致敬道谢;如果一盘肉都没吃完,那么主人还会不高兴。有的饭量大的人,几乎一个人都能造下十斤肉。

满洲人请客吃肉,不认识的人也能来,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在入场和散场上也有规矩。客人刚进门的时候,先半跪向主人道喜,然后入座,其实坐哪里都行,没有那么多规矩。等肉吃完了以后,客人拍拍屁股走人,不过这里面有两个忌讳,一是不能向主人道谢,二是不能抹嘴巴。其中的原因也很好理解。不向主人道谢,是因为这是神吃剩下的东西,也就是祭品;不能抹嘴巴,因为抹嘴巴就代表对神的不尊敬。所以说这些肉其实应该也像皇宫侍卫吃的肉一样,是祭祀神祗后剩下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