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看不懂的電影就一定有深度?

最近無聊買了一個騰訊會員,每天都刷幾部2018年的新片,看完之後我發現《我不是藥神》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煽情,《西紅柿首富》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搞笑,《無雙》的劇情也不是特別燒腦,總之2018年這些國產大片都是中規中矩,說不上特別好,也不算差,最起碼故事讓人看懂了,但唯獨姜文導演的《邪不壓正》又一次讓我“中邪”了。

觀眾看不懂的電影就一定有深度?

電影

從《太陽照常升起》開始,我就感覺姜文的電影有點邪,故事好多都是隱喻,看完之後不在豆瓣、貼吧看看網友解析,我真的是一頭霧水,每部電影的人物對白都是神神叨叨的,看似很荒誕,但是荒誕的背後又都有一些隱喻,彷彿我在看一篇文言文,懂的人都說好,但我就不清楚好在哪裡。

記得姜文“民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讓子彈飛》最後張麻子的兄弟坐火車去了浦東,硬有人說黃四郎也在車上,我看了好幾遍也沒看出來車上哪兒有黃四郎,然後就是各種隱喻,有些網友蛋疼還把什麼下一部作品名字都起好了,叫《張麻子血濺上海灘》,其實,這群腦洞大開的影評人應該眾籌搞一部電影,估計怎麼也比《斷片之險途奪寶》強一點點吧(保留意見)。

觀眾看不懂的電影就一定有深度?

說實話,觀眾有獵奇心理,《讓子彈飛》確實成功了,但是《一步之遙》的口碑就不是那麼好了,難不成觀眾看一部電影都得陪著導演嘗一口“醋”?唉,我看完《陽光燦爛的日子》就喜歡上姜文的電影了,那時候就感覺寧靜的胸真好看,不不不,那時候感覺姜文的電影很脫俗,但是現在的感覺是太脫俗了,都有點像導演的自娛自樂了……

有不少人說十年之後再看《邪不壓正》會有更深刻的感悟,現在應該是姜文太前衛,拍的片子我們俗人都看不懂。我個人感覺也有可能是市面上俗套的電影太多了,給我們觀眾的檔次拉低了。現在我一點也不愛看好萊塢的那些超級英雄片,不知道是不是心態老了,還是審美疲勞,看著一點都提不起精神來。不得不說,現在全世界90%的電影商都走商業化路線了,追求初心的電影人可能也越來越少,未來不知道有多少導演還有勇氣站著把錢賺了……

反正現在多數觀眾都是俗人,看電影也就是看個樂,真跟《私人訂製》裡大導兒那樣,玩高雅藝術,彈個100多分鐘“棉花”,那觀眾肯定不買賬,畢竟高雅是小眾的,電影本來就是通俗藝術,做出來就是拿來賣錢的,現在敢拍文藝片的多一半都會賠錢,既搞商業片,又要搞出文藝片的範兒名留青史,難!

難!難!難!藝最玄,不對知音不可談。對了知音談幾句,不對知音枉費舌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