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科技工作者要不得

歡迎點擊「科學網」↑關注我們!

我長期從事科研工作,有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科技工作者,所以對我國目前科技工作者行為比較熟悉。綜觀目前我國科技界現狀,相當一批科技工作者兢兢業業,為科學而獻身,作出了嬌人的業績,令人欽佩!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科學界也不是一塊淨土,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雜音,主要表現在科技工作者政治化、庸俗化傾向愈來愈明顯,甚至有“規模化”趨勢,如果這種不良現象長期下去,不僅蠶食中國科技工作者整體形象,而且會影響中國科技進步整體步伐,影響到中華民族毅力於世界之林,後果不堪設想!

我國的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化、庸俗化傾向是近年來興起的,而且發展極為迅速。其主要特徵是科技工作者失去科技工作者本身所具有的獨立、科學、客觀的立場,阿於奉承,庸俗化。科技工作者政治化、庸俗化傾向表現形式是多樣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1

跑“部”型

科技工作者想法設法接近各級政府官員,或者打探政府官員的想法,對症下藥;或者宣傳自己的主張,希望通過自己的主張被政府採納,提供經費資助;或者通過長期的跑“部”,與官員建立密切的聯繫的通道。跑“部”型科技工作者一般具有一定的聲望,通過已有的資本作為進“部”的敲門磚,科技工作者級別越高。進“部”的層級越高,其政治收益越明顯;

2

執行型

科技工作者將心思用於揣摩領導官員的意圖,盲目地跟從於政府,無條件地去執行,缺乏科學的判斷。更有甚者,將某人的講話作為科學的評估標準,如在某評獎大會上,有人提出你的“研究結果與某人的講話精神不符,你如何解釋?”。

3

講演型

只靠自己的一張嘴,不在科研第一線工作,憑藉與政府的關係密切掌握的信息資源,到處發表演說講演,成為“嘴皮子科學家”。

4

花瓶型

擔任各種所謂的顧問,或者出席各種研討會、開幕式,成為一種名副其實的“花瓶”。

5

建議型

將向有關部門提出各種建議作為研究的終極目標,希望得到高級別的領導批示,然後拿著領導的“尚方寶劍”,既有個人的資本,又可以獲取相關部門的資助,一舉多得。

6

評審型

由於已經有一定的威望,每天穿梭於各種評審會、鑑定會、諮詢會等各種會議之中,發表“無關痛癢”的個人意見,相機為自己或者朋友謀取信息或者利益。

7

官學型

科技工作者官化或者官員學者化。科技工作者取得一定成績就想當官或者委派給一個官,官員不幹寂寞通過各種途徑找一個學者的帽子戴上(如客做教授、博士),最遊刃有餘的是“官化”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工作者面前他是領導,在領導面前他是科技工作者,雙方都尊重他,對科技的影響力更大。

科學是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的,上述七種類型的學者不同程度地汙染了科學殿堂,最終影響中國科技的輝煌。這七種學者要不得。

說明:這是一篇舊文,今天看來還有一定的意義。此文收錄在《觀察:一個科技工作者眼中的萬象》中。

七種科技工作者要不得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92-1005930.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