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當皓月升起的時候,四下寂靜,唯有高臺旁的一排精舍

,隱有燈火亮著。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此刻,我們正漫步於泰北清邁大山腳下的隆開寺(Nongai Temple) 中,準備夜宿寺內,與茂盛的熱帶植物和此起彼伏的蟲聲為伴,體驗這座傳統南傳佛教寺院的朝夕生活。

實際上,除了修行的僧人和附近的村民,鮮有外人能來到這裡過夜。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易林精舍,真正的清淨極簡

藉著明亮的月光,我們沿著土路來到精舍面前。

精舍,是精勤修行者的居所,也是“講學的處所”。在佛教中,它指的是僧人說法或居住的地方。佛陀傳法之時,就常在精舍為眾生講法。

佛教聖地“祇園精舍”,就是佛陀在世時規模最大的精舍。它原名“祇樹給孤獨園”,是紀念祇陀太子施樹、“給孤獨者”須達多買園供養精舍的功德。佛陀一生在此久居,弘法長達22年,結夏安居25年,故此地有緣聆聽佛陀法音最多。

作為佛教寺院最早的建築形式,精舍的概念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人們潛心學習、清淨修行的場所。

這裡,是我們人生中第一次見到精舍。這排“易林精舍”,是一位中國企業家捐贈建的,專門供給來此修行的人。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每間精舍內陳設簡潔: 小單間、素白的牆面、木欄窗戶,頭頂一盞明燈、身下一張床鋪。可以冥思,可以休憩,乾淨樸素,不生雜欲。

裝潢雖簡,但設施都很精緻,可以說是隆開寺內規格最高的禪修居所,也是泰北地區極少數裝有空調的精舍(在泰國,寺院內的精舍並沒有裝空調的習慣)。

透過古雅的小窗,藉著月光瞧去,隱隱看到外面矗立著許多參天的古樹。

月光·菩提

南傳佛教寺院與我們常見的漢傳佛教寺院頗有不同,其中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圍牆。

我們住宿的地方遠離廟宇殿堂很遠,甚至隔著一部分村莊。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這裡有一座獨特的黃土高臺,不知是天然形成還是人工所造。

當地人告訴我們,這座高臺有著非同尋常的神聖意義,是隆開寺、乃至整片村莊的聖地:“這裡的故事,你們可以明早向師父請教。”

土臺高出地面3米左右,上面生長著幾株巨大的菩提樹,聽聞與菩提伽耶聖樹頗有淵源。

行走其間,只覺得漫天枝葉相連,根莖與樹幹形成粗壯的樹體,格外高大莊嚴。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根莖間供奉的一尊尊小型佛像,沐浴著枝葉間投下來的斑駁月光,讓人恍惚感受到大樹之中蘊藏的神聖靈氣。

相傳,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行腳僧慕名而來,在這裡修行、朝拜。

這讓我們想起方才在大殿觀摩到的隆開寺晚課——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黃昏將至時,晚課伊始。

晚課是隆開寺每日的必修課,傍晚時候,僧人們往往聚在一起誦經。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在1200年的古老佛像前,僧人們陸續走進殿內,一一坐定,加入誦經之列。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他們有的年事已高,有的看起來卻只有十幾歲。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年幼年長,就這樣同在一堂,合掌而坐,唱誦經文。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晚風之中,大山寂靜,夜幕四合處,唯有大殿中透出的燈光,隨著迴盪的誦經聲飄遠。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大殿旁的另一處光源,來自一座還未建成的正覺塔

這座塔仿照菩提伽耶正覺塔,按照比例縮小建造成原型的二分之一大小。由於建塔的經費都是信眾、村民一點點捐贈和積累的,

塔建得很慢,塔頂還有幾層剛搭起框架。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曾經有人來到這裡,想捐款將塔全部修完,住持師父卻說,不著急,我們還是繼續匯聚大家的捐贈吧,讓更多的人,能有機會獲得福報。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久違的靜夜

這裡的夜晚極為安靜。

居於精舍之中,就彷彿回到了兒時的家鄉,在山村熄燈後的夏夜,沒有電流與亮光的干擾,亦沒有車馬人聲。

大山無音,唯迥月臨窗度,吟蟲繞砌鳴。

黑暗中靜靜躺了一會兒,內心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寂然。

原來,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是那麼紛繁複雜,將我們的心智侵擾得如此徹底,讓我們對喧囂苦海,如此地習以為常。

此刻,忽而想起古龍筆下,目盲不見世間繁蕪的花滿樓,曾有過這樣一問:

你有沒有聽見過雪花飄落在屋頂上的聲音?

你能不能感覺到花蕾在春風裡慢慢開放時那種美妙的生命力?

你知不知道秋風中,常常都帶著種從遠山上傳過來的木葉清香?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你可曾體會過,要如何清淨的內心,才能有這樣的美好感觸?

這一刻靜臥此間,我大概是體會到了。

迎向黎明,寧靜與震撼

安然入眠,一夜無夢。

彷彿剛躺下就睜開了眼,鬧鐘響起的時候,天仍黑著。

四點半的空氣有些涼,混著溼漉漉的草木香。我們陸續踏出屋子,起這麼早還有些懵,一邊一腳深一腳淺地去往上早課的地方,一邊在心裡慨嘆,寺院的作息才是真正的“一天之計在於晨”。

讓我們未曾想到的是,上早課的地方,是一處開闊的露天廣場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廣場由一條一條的木板拼接而成,最前方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有三位法師在前排靜坐。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其他僧人陸陸續續來到這裡,脫下鞋子踏上木板,盤腿而坐。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六七十位僧人,就這樣安然冥思,沒有人發出任何的聲音,整個廣場陷入完全的寂靜。

我們坐在後面,看著僧侶們靜坐如山的背影,浮躁的心緒也漸漸平靜下來。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慢慢地,在自己的一呼一吸之間,頭腦完全放空,進入一種自由無礙的心流狀態。

閉上眼睛,能夠感受到輕微的風聲從周身拂過,四下除了蟲鳴鳥聲,再無其他。

—— 很久,很久都沒有過這樣完全沉靜下來的體驗了。

四肢百骸,與自然相融,說不出的舒適流暢。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不知靜默了多久,誦經聲忽而響起 —— 坐在最前面的僧人聲如洪鐘,開始唸經文。他們用的語言是

巴利文,也就是佛陀釋迦牟尼傳法時最初使用的文字。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巴利文經文,凝結著佛教古老而純粹的智慧,我們雖不能聽懂,卻能夠聽著其唱誦時特殊的韻律,感受到其中源源傳達的能量。

漸漸地,僧人們也全部開始誦經:

一波又一波梵唱相和,一時間,原本寂靜的廣場上充滿了經文之聲,那聲音並不算巨大,卻極有穿透力,起伏遠播,彷彿山川原野都在為之和鳴。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正在此時,東方天際忽而泛白,清亮的天光開始顯現,曉霧散去,最前排的佛像在初生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輝,剎那間鋪滿整座廣場。

僧人們的身影,連同這山間的萬物,都沐浴在溫暖的晨曦之中,瞬間勃發出燦爛而又蓬勃的生命力量。

腦海中忽而想到《妙法蓮華經》中描繪那佛陀講法時的場景:“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於此世界,盡見彼土六趣眾生,又見彼土現在諸佛。及聞諸佛所說經法……”

那一刻,內心平和中湧起的震撼感受,至今想起,仍是在胸中激盪不已。

在他們心中,外物皆為虛妄,唯有佛法是真,支持著他們一路潛心修行,度化眾生。

河採流雲,田映遠山

清晨的村莊,便在這和著光芒瀰漫的佛號聲中甦醒。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下了早課,沿著溼漉漉的小路往前走,能夠看到木欄架起的小屋,爬滿藤蔓繁花似錦的籬笆,雀躍在路旁溝渠裡的清亮溪水,熱帶樹木特有的寬厚樹葉,都在和煦的晨風裡鍍上一層溫暖的光暈。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這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精舍旁邊是一片碩果累累的龍眼林,淡金色的龍眼果實累累壓枝。

於是迫不及待地奔過去摘下一串天然美食,撥開殼子嘬出裡面的嫩白的果肉——很甜,不比市場上賣的大,味道卻要香得多。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哎,你們快過來看這邊!”

一位奔到龍眼林山坡下面的夥伴衝我們吆喝。

於是踩著厚厚的枯葉草枝穿越樹林,我們來到山腳水邊。

撥開樹枝的一剎那,幾乎驚呆了——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眼前豁然開朗,清凌凌的水田連著無垠的碧草;遠山在天空下是黛色的一撇,自由任意地起伏綿延。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而昨晚夜宿時誰又能想到,精舍後面,竟然是這樣的開闊美景?

在這裡,真的是處處可以遇見想象之外的驚喜。

高臺:佛陀講法之地

在精舍前面,師父為我們講述了這座高臺的傳奇故事。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相傳,這裡是佛陀釋迦牟尼來到泰北時停駐過的地方,佛陀曾坐在這高臺上的菩提樹下,為眾生講法。從那時起,人們就將這裡尊為“聖地”。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這裡,也是隆開寺最初的所在。供奉在隆開寺大殿中的千年古佛像,舊時就供奉在此處,是因為一場大洪水,才被挪入殿中。

然而,僧人和村民們早已把這裡當做心靈歸屬的聖土,春秋流轉,從未停止過對它的朝拜和敬仰。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若說深度行走寺院是一次智慧的啟悟,那麼居住在隆開寺的一天一夜,與僧人們一同上課、一同吃飯,腳掌踏遍這篇千百年來修行者安駐的土壤,就更像是一次身心的盪滌。

從晚課開始,巴利文誦經,月光下的菩提樹,甚至是精舍背後稻田與河流中吹拂的晚風,都已將人帶入了一種非同尋常的平靜狀態。

一切喧囂都不復存在,唯有單純的修行,一如那些身無外物的托缽僧人,只感受著最純粹的精神渴求。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隆開寺·菩提樹

你可以聆聽,可以感受,可以與這裡所有的修行者共同學習;

可以與知己暢聊,思維碰撞,交匯無數靈感的火花;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當然,也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進行一次透徹無擾的冥想—— 大殿、佛像與儀式僅是實在可見之物,而實際上,此處存在的一切氛圍,都是最好的靜思地。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靜下來時,菩提行的點點滴滴,便歷歷在目。

正是於精舍前,菩提樹下,我們萌發了以菩提行路上所思所感為源泉,創作一套靜象原創產品的想法。

懷揣著根植傳統、致力創新的初心,“靜象原創”之路就此正式啟程。我們將立當下,為夢想的第一座里程碑,以夢為馬,行走不息,創作不止。

夜宿精舍,是怎樣的人生體驗:最盛大的光明,與最原始的寂靜

忽然間,想到“精舍”的又一重含義:古人認為,心是精神的居所,因此也將人的內心稱為“精舍”。

如此想來,精舍,本質上就是心靈的棲息地呀!

回望參訪過的諸多許多古剎殿堂,亦不乏高山雲深處,人間清淨所。

只期未來,開放共享的菩提行路上,我們能夠讓精舍這種形式,在更多寺院落地開花;讓人們能夠體驗到這樣純粹的居住與修行,於自然的安寧中,沉潛靈魂,靜受智慧,且聽心音。

臨行時,回看那精舍的小窗木簷,只覺得雖才見一日,已如遇故園。

自此前望菩提行路,背上新的期盼,再度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