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珠海航展看點:我們是否再買一批蘇35即將揭曉

2018珠海航展即將於下月6號開幕,筆者將親赴航展,為大家帶來最新報道。本屆珠海航展有兩個懸疑看點,一個就是我國新一代的轟20轟炸機是否會展出縮比模型,一個是我們是否會如同一些傳聞以及俄媒所說的那樣,繼續購買一批蘇35戰機。說起來,第2個看點讓廣大中國軍迷們不免感到有點糾結,因為F35的最新採購單價已經下降到了不到9000萬美元,向著五代機白菜化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而中國進口第一批24架蘇35花了20億美元,平均下來一架蘇35耗資接近8400萬美元,在當時看起來倒還不算太貴,現在似乎有些難說了。

2018珠海航展看點:我們是否再買一批蘇35即將揭曉

F35作為正牌的五代機,綜合戰鬥力(F35是一款主要任務為對地攻擊的戰機,同時兼具強大的信息節點功能、電子戰能力)毫無疑問要比蘇35強出很多;在美軍內部軍演中,F35對陣性能與蘇35類似的F15改進型,交換率都在驚人的兩位數以上;而兩者的價格卻是相差無幾。對比之下明顯讓人覺得蘇35的效費比有點低了,以至於有不少人提出應該立即停止採購蘇35、殲16之類的四代半戰機,集中資源全力生產殲20乃至殲31,這樣才能夠與擁有大量F22、F35的美軍對抗。

2018珠海航展看點:我們是否再買一批蘇35即將揭曉

這個想法在理論上的確很有吸引力,畢竟實現我軍航空兵全五代機化是全體中國軍迷夢寐以求的目標,然而現實卻並非這麼簡單。以美國航空製造業的發展歷程作為參照,我們可以發現要想做到五代機的低成本、大規模批量生產絕非是一蹴而就的,穩定成熟的製造工藝、關鍵子系統的配套能力,都需要足夠的時間積累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狀態。號稱全球協作、全球採購的F35從2011年服役以來,真正實現下餃子也不過是最近一兩年的事情。由於中國航空製造業與美國的客觀差距,充分釋放五代機的產能尚需一定時日。

2018珠海航展看點:我們是否再買一批蘇35即將揭曉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澄清的是,前面所提到的F35單價8900萬美元指的是飛離價格,這個價格只包括戰機的機身和發動機,也就是通常俗稱的裸機價,武器系統、人員培訓、後勤保障等等都需要另行付費。而中國花費20億美元購買24架蘇35則是包括了一攬子配套設備和配套服務的銷售價格。因此F35的8900萬美元和蘇35的8400萬美元這兩個數字之間沒有直接的可比性,並不能以此說明兩者的價格差不多。蘇35的飛離價格俄羅斯尚未公佈,不過通過其他同類型戰機的公開信息可以大致推算出來。

2018珠海航展看點:我們是否再買一批蘇35即將揭曉

兩年前中國官方在報道殲15飛行員成功迫降戰機的時候,明確提到了殲15的出廠價格(基本接近美國飛離價格的概念)約為4億人民幣,大約摺合5900萬美元。考慮到殲15屬於航母艦載機,造價超過同檔陸基型戰機不少,再加上產量稀少、攤銷成本高,因此蘇35的飛離價格應該也在這個區間;實際上,根據俄方公佈的消息,其國內採購價格比這還便宜不少。如此看來比起五代機,蘇35的造價還是有一定優勢的。目前殲20的飛離價格要比殲15、蘇35高出不少,超過F35也是大概率的事件(畢竟殲20是雙發重型五代機),所以還需綜合考慮。

2018珠海航展看點:我們是否再買一批蘇35即將揭曉

在殲20的價格較高並且目前產能相對有限的情況下(至於殲31目前才兩架原型機,距離批量服役還遙遙無期,可謂是遠水不解近渴),採購相當數量的四代半戰機,替換我軍現有的大量殲7、殲8乃至於早期型號的蘇27、蘇30是切實可行的做法,價格比較便宜、又有實戰經驗的蘇35當然是可以考慮的選項之一;當然,具體是否採購還要看我軍自己的需求。綜上所述,我軍就算真的續購一定數量的蘇35也並非一件意外之事(很大程度上也要取決於沈飛是否有興趣將殲11D這個項目進行下去),當然不買也屬正常。總之航空兵的更新換代是一個需要平衡各方因素的系統工程,急功近利只會欲速則不達,大家不妨耐心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