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拜金主义者

我们都是拜金主义者



“所谓拜金主义,就是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以上这段解释我是从网上拷贝的,但我认为不一定要如此极端才算拜金主义,或者说我们这代人都存在拜金主义。

周六晚上和朋友吃饭聊到三观,我至今还是一名三观模糊人士,认为三观对一名从事写作的人而言,若要定义自己的三观它可能就变成“好听”的话。我建议朋友先说说自己的三观,朋友只和我聊价值观、人生观。他说世界观暂且不说,我猜他也不知道世界观该怎样说,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里若聊世界观很容易聊成中美贸易战这类政治观。他只说他的人生观是不害人,价值观是做名有钱人。

我和大家一样对他的人生观并不反感,但对他成为有钱人这价值感或多或少有点刺眼,好像价值感等同价钱观,我没反驳也没说他肤浅,因为仔细一想这就是社会最真实的现象,就算换一种方式提问——“你的梦想是什么?”答案大部分都是想成为有钱人,即便那类“我想环游世界”“诗和远方”,说白了都是掩盖想成为有钱人的文艺手法,并非说穷游不行,而是穷游这操作不是朝九晚五、周六日自然醒的大众可操作。所以我们这代人其实都拜金,尤其年轻人,因为都不拜佛只好拜金,拜金算是没得选择的选择,因为当今社会好像没有一种能不花钱的信仰被传播,即便存在一小部分文化,很多小文化的精神层面都是由物质的底层所构建——球鞋文化、饰品文化,包括音乐文化都因版权问题该收费还是要收费,成为有钱人早注定是我们这代人离不开的念头甚至梦想。

若然一种观念被普遍性植入众人的思想里,它似乎不能用对错衡量也不能一味责怪社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待拜金主义就没有态度。我们的态度往往具备矛盾性,类似全中国人都知道吸烟危害健康,但烟草行业一年的利润家还是能挑战四大行加二桶油。

这里的矛盾所在是我们的潜意识会对拜金的“爱”自我私藏,再将拜金的“恨”尽可能对外开放。

我们之所以认为拜金主义可恨、拜金是个贬义词,不外乎觉得拜金主义者缺乏人情味,因此所有大企业家为了显得不拜金都做慈善,我们才不认为马云、化腾拜金,反而认为那类欺骗感情的女孩特别拜金,这种认为源于我们对人情味的解读极其片面,片面得若拜金主义者既没做慈善又没在自己身上留有人情味,对方就是彻头彻尾的拜金主义者,所以从不深入了解拜金主义者的另外一面,毕竟一个人若拥有很差的印象,在语言尖锐的年代里不骂对方已算仁慈表现,所以上述我才说我们都潜意识对拜金的“爱”自我私藏,因为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自己缺少人情味。

这种矛盾继而对拜金主义的看法缺少公平性,退一步来说这公不公平和我郭栩鹏没半毛钱关系,即便你们非常讨厌拜金主义者也完全不影响我单手开兰博基尼……

可是……可是我有一个很可笑的念头,我居然想尽自己那点微薄的传播量释然一些戾气,即便你的身边不存在我所认为的拜金也不承认自己是拜金,没关系,若某天你遇上了关于拜金的事情,我希望你不要把这件事的单面性当成全部,成为你心中的一丝憎恨,就像古人认为地球是一个飞机场,但地球长得挺丰满。包括前些天我看到一份数据全中国的大学生只有5%,可身在广州的我一直觉得双眼所及之处都是大学生。对待拜金主义若能够看到一个完整性,这词就不那么带刺,就像很多人说妓女无情,说不定妓女对自己的父母要比各位要好,但我不希望这篇文章被误读成:“郭栩鹏说:‘我们连妓女都不如’”。人各有志,互相尊重,这里的尊重要理性不要感性。

金可以拜,这拜能省去诚心,别丢掉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