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运动员

我是一名运动员

自从我跑进十公里耗时51分钟后,我很喜欢以标题那话作自我介绍,就好像,小学第一次拿到奖状恨不得站在旗帜下呐喊:“我是三好学生。”属于自给自足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比泡女大,毕竟我的爱情观很肤浅,“长得好看的人都相信一见钟情,稍微欠佳的都寄望水滴石穿”,大部分男生泡女都是为了证明自己长得不差,但我更倾向证明自己拥有运动价值,因为运动就我而言从小到大不太自信。

我最初接触的运动是兵乓球,当时学校扩展培训班,母亲帮我报名,授课的老师是当时的体育老师,还记得没报培训班之前,常被体育老师批评课间操动作不标准,自从报完后老师常表扬我,不是熟络了,而是当时的培训班要收费。

于是在这种表扬下,我算是爱上乒乓球,乒乓球很考人反应能力,换言之你把别人打赢了会有一种比别人反应更快的错觉,那年代反应快好像就跟聪明划等。女生又喜欢聪明的男生,所以我很聪明地在小学里保持六年单身,起初我以为是用不错的球技欺负了女生们,招人反感,后来发现(这里的“后来”是指十八岁),大部分的女生都不喜欢太快的男生。

但我放弃乒乓球并非受女生影响,恰恰是男生。

有一次学校举行一个比赛,比赛前夕,老师想用双人对打培训我们从中选两位优秀学员,我打到一半刚要走位接球,队友是位高年级的学生,绊了我一脚,这一脚猝不及防,我摔倒后门牙磕断一小截,或许看着不明显,那位高年级的同学连安抚都附有笑意——

“没事,会长出来的。”

那段时间我经常照镜子,我还为它浇水,希望它能快点变长,至今我28岁,有些地方相比以往确实长了不少,但那仍原封不动……所以从那次起,我的兵乓球生涯索性让给了张继科。

但我对运动的心不灭,我开始恋上踢足球,那年代所有的小屁孩喜欢足球不是因为英超、意甲、罗纳尔多,都是因为《足球小将》里面的一个角色,戴翅伟(香港翡翠台译音)。为了苦练球技,我先自称广东省未来之光,我还记得2002韩日世界杯费尽唇舌劝父母给我买下当年世界杯的足球——飞火流星の山寨版。虽然是山寨版,我总感觉它和正版没有差别,它的泡沫层依旧是由众多超强耐压且大小相等的微型气囊构成,这结构赋予球身出众的能量回复性能及额外的受力缓冲性能,并有效提高足球的可控性及运行的精准度。我甚至抱住它来睡,圆大圆大的,很舒服,结果它还没满月就被隔壁班的男生踢爆了……但我没有哭泣或者气馁,反之我看见了曙光,因为当年中国队首次踢进世界杯。

我的足球生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职中,一直都是踢前锋,因为我对后卫及守门有阴影。足球对于我们小城市而言有一个地方踢就很不错,七八年下来,我没踢过一场有裁判的足球,也没试过一队凑够11人,因此做后卫、守门员常常要挨球,偶尔别人还会使坏朝敏感部位踢,总要验证你是否是真男人。在这杂乱的规则里我也难免受伤,临近高考前被踢断锁骨,右手握不了笔……

当时我妈对着我哭,我爸骂着骂着也哭,我喜欢的人因手机欠费一周跟了别人……很现实,更现实的是我没想过我被踢断手的消息成为同届学生的反面教材,同学说现在操场上再也看不见三年级的人踢足球,他们都努力备战高考,“对了,你在干嘛?”

“我正和隔壁病友互加QQ。”

很遗憾,我十九岁就从足球生涯退役下来,但还算幸运地考进大学,别人都忙着谈恋爱、加入各类部门,我大一就开始挖掘新的运动,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爱上打羽毛球,这种爱显得收敛,至少我没说自己是90后林丹,毕竟打了三年羽毛球我也没学会用球拍挑起球,更别谈什么杀球技巧,陪我打的室友也特别纳闷,他说:“你能不能上身别那么笨。”

我说,“男人不都是靠下半身思考么。”

他无语。

我说,“有些事确实如果不打羽毛球,永远不会懂。”试图拆解尴尬的氛围,他很感慨:“是啊,羽毛球教会了我们平静对待,承认被动,不放弃。”

其实我想说——好的球拍牌子叫YY,好的羽毛球叫川崎,买二还能送一。但为了面子,我也顺着话题嗯了两下。

毕业后我还接触过两项运动——打篮球、自行车。打篮球我只和初中以下的人打,因为还没完全能做到不犯规,他们因为我的年纪稍大不敢吭声,算是尊老。打了半年篮球开始迷恋踩单车,不是我吹水,如果有人记载共享单车发展的历史,我是第一个从番禺区把共享单车踩到南沙区的人,全程五十多公里,我的朋友圈可作证,而我朋友当时跟在身后,算是第二个,那感觉很微妙,我俩互相对望,目光颤抖,像是为国争光。后来跌跌撞撞,人生起起伏伏,中间有一年多没接触运动,其实更早一点我还是名游泳爱好者,至此我差不多七八年没碰水,越长大越发现一群大男人去游泳动机不纯。

所以现在我的运动只剩下跑步,我对自己跑步的成绩挺满意,至少朋友中能跑过我的人不超两人,我有分析过为什么会喜欢跑步,或许随年龄的增大慢慢习惯接纳孤独,每晚用自己的孤独面对这座城市,想些点子,想些故事,想些小诗,心很静,但很希望这种延续不会让我成为这城市的空气净化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