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根植沧州的百年名校

厚植绿色文化 蕴育绿色童年

在沧州市水月寺小学,绿色不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更象征着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学校运用绿色教育理念,打造生态人文校园,使“有形之绿”与“无形之绿”相得益彰,让全校师生在和谐、绿色、平等的教育环境中,得到自由发展。

这是一所根植沧州的百年名校

沧州市水月寺小学

“校园充满绿色,课堂焕发活力,活动富有生气,管理体现情感。这是我们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提升办学品味的宗旨。”校长呼卫东说。

  • 百年老校 绿色花园

坐落于古运河岸边的沧州市水月寺小学,始建于1886年,经历了九次易名,至今已有133的办学历史。沧州古语:“先有水月寺,再有沧州城。”所以,具有地域和历史特点的“水月寺”三字被延用至今。学校占地面积17874平方米,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50人,教职工84人。

水月寺小学坚持“绿色、低碳、生态”的建设理念,将校园构建成为一所“绿色生态花园”。桃树、海棠、碧桃、桑树、山楂树、银杏、刺梅、石榴树等各色花木,校园里比比皆是。更有70多株高大挺拔的法国梧桐,将学校环抱其中。水月寺小学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广栽花草树木,使绿化面积达到最大限度。在教学楼南北两处绿色生态园里,学校还种植了一些农作物,综合实践课的老师们经常带学生参与其中的管理,让孩子们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中了解了自然,激起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并体会到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

学校教学楼采用简约风格,室内设计以自然通风、采光佳为原则,减少使用风扇、空调及电灯的几率,冬季雾霾天气学校使用新风机净化空气,以达到节能减排、环保的生态目的。

这是一所根植沧州的百年名校

除了“有形之绿”,学校还进行着“无形之绿——校园文化”的实践。学校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设计了一至三楼楼层的绿色育人主题,让孩子们在通俗易懂的儿歌中规范言行,在人与自然的感人故事中震撼心灵,在励志向上的时代召唤中努力奋斗。

  • 多彩课堂 快乐童年

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份,水月寺小学的孩子们身穿汉服出入校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许多小女生还搭配上温婉端庄的古代发型,好比小仙女一般。“学校已连续四年开展‘汉文化节’,全体师生穿汉服、行汉礼,孩子们都特别高兴。”副校长冯红艳说。

这是一所根植沧州的百年名校

为期一个月的“汉文化节”,在学生们的汇报演出中华丽落幕。吟唱、合诵、诵读,还有武术、古筝、琵琶、大鼓等表演,每个节目都饱含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我们每年为新入学的孩子准备的入学礼,就是一套古诗词的书籍。”冯红艳说,让孩子们从小浸润在传统文化里,才能让他们对汉语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悟,对传承与弘扬母语文化充满信心和责任感。

在不同时段,学校还会推出手抄报展评、书写比赛、听写大比拼、国学大讲堂、师生诵读比赛、古诗文考级等多项活动。其中,每年6月份举办的古诗文考级活动备受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古诗文考级共分为三个等级,考试内容涵盖小学至高中阶段的所有古诗、古文等。经过每年系统的学习和考核,绝大多数六年级学生都能达到三级水平。不少家长感慨,孩子在小学阶段积累的古诗文知识,为初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每天下午放学后,学生们都会根据各自的爱好,参加“星火课程”。国画、书法、陶艺、烘焙、中华面食……多姿多彩的课堂,处处都洋溢着孩子们的笑脸。今天中秋节前夕,中华面食班的同学们还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和糕点,送给附近社区的孤寡老人,老人们都深受感动。

为了培养学生们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水月寺小学还投资几十万元购买设备,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机器人编程课程,并开展校园“绿色科技节”。近几年,学校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多次获奖,获得全国第17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二等奖,河北省第33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沧州市机器人大赛一等奖,河北省机器人大赛创意二等奖和三等奖等。

今年7月29日,在苏州举行的“2018——Early Robot”世界机器人锦标赛中国公开赛上,水月寺小学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王舜瑶、吕家奥同学荣获GBC项目全国季军,并受邀参加2019年2月在美国举行的全球总决赛,张明坤和刘童同学获得机器人相扑比赛最佳创意奖,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亲自为同学们颁奖。

  • 关爱教师 绿色人文

最近,水月寺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赵宇收到了学校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一本记录她在校一年来各种美好瞬间的写真集。课堂上的她是那般专注,校园里的她是那么阳光。赵宇小心翼翼地翻看着,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一阵温暖。

这是一所根植沧州的百年名校

为教师拍生日写真,在水月寺小学已成为一种传统。每年教师节,学校还会请专业摄像师为每位老师拍下“最美的自己”,并制作成精美的摆台。来年,老师们会捧着这些摆台再次入镜。

让教师找到职业的幸福感,一直是校长呼卫东的心愿。这也是学校推行“绿色人文管理”的一个缩影。为了让老师们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能有更多的兴趣爱好,学校还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了“美雅课堂”。特长的老师纷纷带队,义务给同事们上课。瑜伽、广场舞、吉他、古筝、陶艺、国画等等,有趣的课程深受老师们的欢迎。

多年来,学校始终倡导“绿色管理”,构建和谐的、让人如沐春风的校园氛围,让每一位老师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学校通过开展讲述“我的教育故事”,评比“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我心中的榜样”等活动,引领每一位老师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懈追求。

元旦晚会上的欢聚,教师节时的祝福,一束鲜花,一份礼物,都表达了对老师们的深切关怀。“我们学校的老师,相互之间特别和气。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每位老师都将专注力集中在教学工作中,将责任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校长呼卫东说。

  • 爱鸟护鸟 保护环境

在水月寺小学的校园里,一个正在上体育课的小男孩,自觉捡起操场上的一张纸片,扔进了垃圾箱。在每个班级的教室里,都放着几个用纸箱做成的“垃圾分类箱”。废纸、塑料、电池都会被分类收集。

这是一所根植沧州的百年名校

学生们的环保意识与学校的绿色生态教育分不开。学校每年都会结合各种环境保护纪念日,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例如“3月12日植树节”会组织开展“小树认领”活动,组织孩子们定期浇水护绿;3月22日“世界水资源日”,会教育孩子们节约用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会开展“环保金点子”征集、“垃圾分类我先行”“向白色污染宣战”手抄报展评等活动。

每年,水月寺小学还会推出一年一度的“绿色文化节”,活动中,学生们用废旧的易拉罐做成打击乐器,用废报纸、包装袋等变成精美环保的时装,孩子们还排演了环保音乐剧《地球清洁工》,用实际行动倡导大家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做绿色文化的传播者。

在学校举行的各种绿色环保教育活动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爱鸟护鸟”活动,至今已连续开展13年,成为学校的经典传统德育活动。

自2006年开始,水月寺小学都会开展“捐出压岁钱,救助伤残鸟”的爱心捐助活动,13年来已累计捐款30000余元。孩子们将平时节约下来的零用钱,捐给沧州市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用于救治那些受伤的鸟儿。每年爱鸟周,学校也会开展各种爱鸟护鸟活动:“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百米画卷绘图签名活动、“给鸟儿一个温馨的家”悬挂人工鸟巢活动、“爱鸟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活动、康复鸟儿湿地放飞活动、爱鸟护鸟知识宣传活动、“献爱心图书义卖”活动等。

经过多年特色发展,沧州市水月寺小学先后获得“全国养成教育示范校”“全国足球示范学校”“全国优秀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特色单位”“河北省绿色学校”“河北省科技创新教育优秀组织单位”“河北省家长学校示范校”“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沧州市文明单位”“沧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沧州市绿色教育教育品牌”“沧州市优秀少先队大队”等荣誉称号。

“蕴育绿色童年,探寻生命美景”。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引领孩子健康幸福的成长。沧州市水月寺小学始终秉承这一办学理念,在教育道路上驰而不息,步伐坚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