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陸揚 《妄想曼陀羅》(錄像截屏) 單頻錄像 16"27' 2015

陸揚的新作《妄想曼陀羅》,是藝術家以自己為原型創建的一個數字化無性別的人類模擬作品,以幽默詼諧的方式,表達她對於科學、宗教、生死等宏大命題的冷靜且機智的思考。

在北京公社陸揚的個展上見到她,一身中性朋克風,就如她影像作品中無性別的人物一樣,個性十足。在回答我問題的時候,也捎帶著一些漫不經心。我很好奇她工作時的狀態是怎樣的?她笑稱自己是伴著日落而作,日出而息的典型抱著電腦做作品的宅女。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2015年9月月24日,北京公社與藝術家陸揚首次合作的展覽“妄想曼陀羅”開幕現場。

與陸揚一樣的年輕人,充斥在當下的80、90後中間:電腦成了日常,有的人打遊戲,有的人追劇,有的人通過它創造出更加新鮮的東西。從傳統媒體,到網絡媒體再到自媒體。時代的轉變裹挾了一代年輕人,也改變了年輕一代藝術家的創作方式。比起上幾代藝術家在理想的刺激下對西方“新潮藝術”的模仿,當下的年輕藝術家利用新媒體的技術進行創作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習慣。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編輯景觀:媒介化之後的個體與工作方式”群展現場,伴隨著林科的影像作品發出的充滿節奏感的音樂,策展人朱朱談到了他對展覽主題的思考:“和上面的兩代、甚至三代的人比起來,80後、90後一代的藝術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伴隨著數碼成長起來的一代。尤其是在互聯網開放之後,每個人都會遭遇大量的信息與媒介,如何對這些新的數碼技術,新的媒介與資訊進行編輯,成為他們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2015年10月17日,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推出的“編輯景觀:媒介化之後的個體與工作方式”群展,圖為藝術家林科展出的最新作品:《工程師》。

畫廊:我們是被藝術家引領的

觀看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此次圍繞80後藝術家籌辦的群展“編輯景觀:媒介化之後的個體與工作方式”,在受邀參展的17位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年輕藝術家中,運用新媒介的方式進行創作的藝術家將近一半,包括:李燎、李明、林科、程然、楊心廣、塔可、張鼎等。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之前的展覽在“東方美學趣味”的定位下,其關注的點主要在當代水墨、以及抽象藝術方面,因此“編輯景觀”群展的呈現不免讓許多人稍感詫異。據夏季風介紹,畫廊從去年開始就在籌備這個群展,希望以群體的方式關注當下青年藝術家創作的一個整體面貌,而關注當下這些新媒體的藝術家,是因為:“這個鏈條的發展是由藝術家引領的,新媒體顯然成為關注當下青年藝術家創作繞不過去的一個類型。”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2014年12月13日,“不在圖像中行動”展覽在佩斯北京、常青畫廊、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同時開幕,呈現了34位藝術家的創作,展出作品大多為“新媒體”作品。圖為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現場。

去年12月13日,由佩斯北京、常青畫廊、當代唐人藝術中心三家畫廊聯合舉辦的“不在圖像中行動”大型群展,讓新媒體藝術以一種強勢的姿態進入一級市場:34位藝術家,80多個視頻,需要花費20、30個小時才能將所有的視頻看完。這一全新的展覽面貌在上個冬季引發了不小的討論熱潮。與此同時,據瞭解,這樣的影像作品也開始得到了藏家的關注,比如何遲的作品:《就這樣忘記》便被烏里·希克收藏。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2014年7月26日在楊畫廊開幕的林科個展“Link”,在業內贏得了許多的好評,藝術家林科也因此獲得當年雅昌藝術網“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的青年藝術家大獎。

這一展覽或許正代表了新媒體在近一兩年來一級市場的突出表現。比如楊畫廊,在去年7月26日舉辦的林科個展“Link”之後,其在新媒體這一塊的關注度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從今年開年後的第一個個展:曾宏個展開始,到接下來的張新軍個展“褶皺”,宗寧個展“落水狗”,厲檳源個展“水源地”,展出的藝術家作品都包括了攝影或錄像,其中厲檳源的個展則完全是影像的作品。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2015年8月22日,楊畫廊推出的厲檳源個展“水源地”現場,展覽主要呈現了藝術家基於自己的家鄉進行創作的影像作品。

再觀看一直關注裝置新媒體的香格納畫廊,在2014年推出了一場跨年展:“V&P”,主要關注的就是Video與Photograph這兩種新媒介的創作。參展作品囊括了許多重要的以及年輕藝術家的“新媒體”作品:從楊福東、胡介鳴、朱加、周鐵海、耿建翌到徐震、孫遜、王鬱洋、張鼎等,總共20位參展藝術家的陣容成為香格納畫廊北京空間開館以來首個大型的影像群展。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一直關注裝置新媒體的香格納畫廊,其北京空間在2014年推出了一個跨年展“V&P”,關注Video與Photograph這兩種新媒介的創作,展覽呈現了畫廊收藏的許多重要的影像作品。

其他代表性的畫廊近兩年來對“新媒體”領域也都頗為關注。如北京現在畫廊在今年1月24日推出的王勁松個展:“王勁松的90年代”,裡面展出了許多王勁松早期的影像與攝影作品;麥勒畫廊在8月29日推出的鄢醒個展“賊”,展出了他最新創作的影像作品;北京公社在9月24日推出的陸揚個展,是畫廊首次與這位以“新媒體”創作為主的藝術家進行的合作;長征空間在近幾年新簽約的藝術家:胡向前、陳天灼,也都是從事“新媒體”領域的藝術家。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王勁松 《北京您早 - SW - MW》 視頻 1994

今年年初北京現在畫廊推出的王勁松帶有回顧性的個展“王勁松的90年代”,呈現了許多藝術家早期重要的影像作品。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醒 《賊》 影像 2015

作為鄢醒國內唯一的代理畫廊:麥勒畫廊,繼上次2013年在畫廊北京空間舉辦其個展之後,時隔兩年再次舉辦其最新個展“賊”,帶來了藝術家的影像新作。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陳天灼 《眼》240x240x100cm 2013

這件作品在剛剛舉辦的2015上海佳士得秋拍“+86 First Open 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專場上以19萬元落槌。

除了畫廊之外,如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這樣的藝術機構對“新媒體”的關注也值得一提。在關注成熟藝術家之外推出的關注青年藝術家創作的“新傾向”項目,從今年6月11日首次舉辦的何翔宇個展到剛剛結束的陶輝個展,以及即將開幕的李明個展,所推出的藝術家幾乎都以“新媒體”的創作為主。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新傾向”項目,推出的第二位青年藝術家陶輝個展現場。

正如夏季風所說:“這個鏈條是由藝術家引領的,就像我們的生活方式被改變了一樣,年輕藝術家的創作方式也正在經歷著改變。新媒體創作的藝術家無疑會越來越多,隨著他們創作的成熟,優秀的藝術家會不斷地浮出水面成為大家關注的對象。”也許是基於此,不少畫廊的經營有了向“新媒體”方向傾斜的轉變。比如今年8月1日在上海設立新空間的亞洲藝術中心,之前的經營方向是以“新東方精神”為主,關注當代水墨版塊。此次新開的上海空間,其開幕展覽“←→”展出的作品卻極具實驗性,邀請了四位年輕藝術家分別來自臺灣和香港,作品以影像為主。接下來的9月19日,畫廊在其臺北二館舉辦了胡為一的個展,呈現了藝術家具有代表性的攝影及影像作品。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許家維 《花東新村》截屏1 五頻錄像

8月1日剛剛在上海開幕的亞洲藝術中心新空間:A+ Contemporary,帶來了開幕展“←→”,展出極具實驗性的新媒體作品。該空間今後將聚焦70末、80、90後一代的創作力量。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2015年7月29日,由戴卓群策劃的Moprojects開幕首展“所謂何事”開幕,展覽展出了多位藝術家的影像、攝影、聲音作品。圖為策展人戴卓群(右)以及MoProjects負責人何脈(左)

新媒體:又一市場窪地?

今年7月份,策展人戴卓群受邀為798內剛剛開幕的一個非盈利空間:MoProjects策劃其開幕展。空間負責人何脈是從事設計工作的,十年前就來到了798,可以說是第一批探索者。不僅對藝術感興趣,也有自己的收藏。在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完成資金積累之後,他有了開辦一個非盈利藝術機構的想法。一來可以更加系統地瞭解藝術,認識藝術家;二來也可以從中收藏自己感興趣的作品。

他坦言自己並不是資金非常的雄厚的人,所以平常的收藏都是價格不算高的作品。隨著對藝術的瞭解與認識加深,他發現了攝影、影像這一塊作品的藝術價值與意義,更重要的是,比起許多的繪畫作品,影像作品的價格在當下並不是非常高,於是他的收藏有了從之前的繪畫向“新媒體”方向的傾斜。而他邀請戴卓群幫空間策劃的開幕展,便展出了包括何遲、蔡東東、馬一、曹羊等藝術家的影像、攝影、聲音的作品。

在夏季風看來,目前新媒體作品的價格還處於被低估的階段。比如剛剛結束的2015上海佳士得秋拍,其首次引入的“+86 First Open 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專場上,上拍了一件黃然的影像作品,作品的起拍價僅為6萬元,最終落錘價為16萬元,成交價為20萬元。另外一件陳秋林的攝影作品起拍價則只有3.2萬元,雖然最終超估價3倍多成交,創個人的拍賣紀錄,其最終成交價也只有16.25萬元。與當晚拍賣的最高價格劉韡的作品《紫氣》成交價363萬比,中間的差距超過了10倍。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黃然 《下一輪才是真實的生活》 高清數碼拷貝 彩色 無聲 2009

這件作品在剛剛舉辦的上海佳士得“+86 First Open 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專場上,以20萬元成交,這是藝術家作品的首次上拍。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陳秋林 《花園》 No. 1 攝影照片 2007

這件作品在剛剛舉辦的上海佳士得“+86 First Open 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專場上,以16.25萬元成交,創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劉韡 《紫氣》 油彩 畫布 2009

這件作品在剛剛舉辦的上海佳士得“+86 First Open 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專場上,以363萬元成交,成為當場最高價。

再拿兩位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楊福東作品的拍賣價格來說。楊福東上拍的“新媒體”作品比較多,有16件,其中最貴的一件作品是2000年創作的攝影作品《第一知識分子》,價格為148萬港元。另外,在16件中唯一上拍的一件影像作品:《我並非強迫你》,時長2分50秒,成交價為68.75萬港元。而在張培力的拍賣紀錄中,目前總共有8件“新媒體”作品上拍,其中最貴的為1993年作的黑白照片《連續複製》,成交價為27.5萬港元;唯一一件成交的錄像作品是2004年作的《向前,向前!》,價格為2.16萬美元。這兩位藝術家的“新媒體”作品價格與同時代動輒過百萬、千萬的藝術家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楊福東 《第一知識分子》 照片 畫框 2000

這件作品是目前楊福東拍賣的最高價,於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以148萬港元成交。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楊福東 《我並非強迫你》 VHS 錄像帶及迷你DV錄像帶 2分50秒 2/5版 1998

這是目前藝術家上拍的唯一一件影像作品,作品在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以68.75萬港元成交。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張培力 《連續複製 》 (一套共二十五件) 黑白 相片 1993

張培力目前上拍的“新媒體”作品不多,該件是目前拍賣價格最高的攝影作品,在2014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以27.5萬港元成交。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張培力 《向前,向前!》 錄像 DVD盤 2004

這件作品是張培力目前上拍的三件影像作品中唯一一件成交的作品,於2006年紐約蘇富比上以2.16萬美元成交。

據夏季風介紹,目前年輕藝術家的“新媒體”作品價格普遍在幾千到幾萬元,尤其是攝影作品,許多藝術家的作品定價就幾千塊錢。像他們此次參展藝術家塔可的攝影作品,價格只有六、七千。而影像作品的價格可能在幾萬塊錢。比如畫廊前一個展覽吳俊勇的作品價格,以及此次參展的幾位年輕的新媒體藝術家的作品價格,都在這個區間內。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編輯景觀”群展參展藝術家:塔可作品展出現場,其攝影作品價格在六、七千塊錢左右。

他看到的更重要的一點是,年輕藝術家對市場的理解跟定位已經跟之前的藝術家不太一樣。“他們不希望把價格定的過高,尤其是新媒體這一塊。而且他們的版數也不多,這些恰恰是吸取了之前許多不規範的經驗。不會在賣了之後又重新弄一個版本,那種不太嚴謹的方式在現在年輕藝術家的身上幾乎看不到。對市場本身來說,也越來越規範了。”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今日美術館·未來館”新聞發佈會現場,該未來館將呈現對全新生存環境,即網絡化社會的思考。

網絡售賣藝術品的那一天會到來嗎?

未來的藝術會變成什麼樣?在上任今日美術館館長之前,一位老師問高鵬,你準備好做當代藝術館的館長了嗎?因為你今後可能會遇到許多你的教育、經驗之外的藝術家,你還可能會討厭,甚至不可能喜歡他,但也許他的創作正在改變人們既有的審美經驗,推動藝術向前發展。

正如高鵬的老師對他所說的,現在正在從事各種各樣“新媒體”實驗的青年藝術家們在今後會改變這個市場也不定。高鵬做了一個大膽的假設:“時代發展到今天,藝術的表達和人們對藝術語言的認知已經發生了變化。在未來,因為人口的增長,交通的堵塞,沒有人願意花兩、三個小時在路上去看一場只有一個半小時價值的展覽。時代的發展必然會導致藝術的前行,也許現在看起來還非常前衛的各種’新媒體’藝術,在十年之後,大家就會覺得藝術其實就是這個樣子的。”

依託數碼技術創作的新媒體作品,與網絡有著天然的聯繫,不僅讓作為美術館館長的高鵬大膽假設今後藝術品可能改變的呈現方式,也讓畫廊看到了新的藝術品銷售渠道的多樣性。比如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吳俊勇個展的作品《水滴計劃》,藝術家創作之初的設想就是在線上進行交易和收藏:“這是一個收集GIF圖的項目。藝術家專門建了一個網站來放置這些GIF圖,銷售之後在每個藏品里加上藏家的姓名,這樣只有藏家自己才能打開觀看。於是,那個網站的平臺就成了藝術家的展廳,而作品的展示、銷售、收藏全部都在網上完成了。”夏季風談到。

新媒體藝術會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嗎?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吳俊勇個展:“光的肖像”展覽現場

“媒介創作的多樣化是隨著時代變化的一個趨勢,現在無論是畫廊,還是藝術家,還是信息本身,自我更新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整個社會變得像一臺巨大的信息處理器,每一個人似乎都難以置身事外。”策展人戴卓群談到:“從畫廊的角度來講,對年輕藝術家的關注要遠比以往偏重得多,而新一代藝術家身上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媒介和語言的泛化,因此,從這一點來看,在未來新媒介的創作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的趨勢。”

對當代唐人藝術中心負責人鄭林來說,這種新的趨勢帶給他的更多的是一種緊迫感:“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藝術家趨向於用新媒介的方式來創作作品,因為在一個高科技的時代,利用新的媒介方法比傳統的藝術表現方式更容易讓年輕人掌握,比起繪畫也更容易表達自己的觀念。”

他認為新媒體更多的是當代藝術範疇內實驗性當代藝術的概念。當下越來越多的畫廊對“新媒體”的關注,說明實驗性的當代藝術在當代藝術的範疇裡更加的普及了,更多的人接受這種材料和表達方法。如何保持自己在這個變化大潮中的領先性?是畫廊非常緊迫的事情。“一級市場代表的是未來更好的學術市場。畫廊關注的藝術,呈現的展覽如果代表不了學術的方向和價值,未來也很難實現它的商業價值。”

藝術市場何時會颳起“新媒體”的熱潮?目前難以給出非常明確的答案。但夏季風相信,今後新媒體肯定會成為藝術市場中很重要的版塊。因此即使“編輯景觀”這個展覽的花費是普通展覽的好幾倍,而且許多新媒體的作品幾乎是不可能銷售的。在展覽現場,他還是露出了笑容:“十年前淘寶出現的時候,沒有人會想象它像現在這樣被大家喜愛,它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還改變了一個社會的結構。所以當下畫廊如果不關注新媒體這一塊,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