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名字出自《詩經》,而原詩中也出現了“蒿”,真是不可思議

屠呦呦名字出自《詩經》,而原詩中也出現了“蒿”,真是不可思議

在字典裡,呦(yōu)這個字有三種解釋,一是嘆詞,表示驚訝,比如說“呦,是什麼風把您吹來了啊?”。二是象聲詞,形容鹿的鳴叫,也可以用來形容哭聲。三是語氣詞,相當於“啊”,例如說“你怎麼自己就來了呦?”。

屠呦呦的名字據說是她的父親所起,來自《詩經·小雅·鹿鳴》,意思為“鹿鳴叫的聲音”。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詩經·小雅·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屠呦呦名字出自《詩經》,而原詩中也出現了“蒿”,真是不可思議

這首詩不難理解,主要是描繪了古代貴族在宴請賓客時的歡慶場面。在琴瑟等樂器的伴奏下,主人和賓客在友好的氣氛裡開懷暢飲,而不遠處的野外,小鹿在吃草,還不時發出“呦呦”的叫聲,全詩自始至終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千古流傳。

仔細閱讀全詩可以發現,其中有一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這句的意思是說:一群鹿在那裡一邊鳴叫,還一邊吃著蒿草。在後來的《詩經》譯註中,將“蒿”解釋為“一種草,也叫青蒿,香蒿”。而我們知道,屠呦呦此次正是因為其長期堅持不懈地對青蒿素進行研究與提取而獲得了諾貝爾獎的。

這樣的聯繫真是讓人覺得難以想象。難道屠呦呦的父親是一個未卜先知的大師,知道自己的女兒在未來與會青蒿發生如此巨大的聯繫,會像鹿一樣,以青蒿為生?或者像某些幻想小說裡所描寫的,在名字裡隱藏了巨大的生命玄機?這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猜測而已,如果說這種聯繫只是一種巧合的話,實在是讓人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通過釋義我們知道,呦這個字的意思基本上都是與聲音有關的,所有的解釋裡都代表著一種聲音,可能屠呦呦的父親在給孩子取這個名字時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一個勇於發出自己聲音的人。今天,屠呦呦用自己的成就讓全世界都聽到了她的聲音,她是中國人的驕傲。

屠呦呦名字出自《詩經》,而原詩中也出現了“蒿”,真是不可思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