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令反映美国对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担心 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出路

禁售令反映美国对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担心 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出路

美国商务部16日发布声明说,由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违反与美国政府去年达成的和解协议,将对该公司执行为期7年的出口禁令,这意味着7年内美国企业不能向中兴提供产品。

中兴通讯20日发布《关于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的声明》,提出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中兴不能接受!

美方禁售令是否仅针对一家企业的“不合规”经营?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差距到底有多大?未来如何破解“缺芯”之痛?

事态

商务部: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企合法权益

针对美方16日晚宣布对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口管制措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于17日应询发表谈话指出,将密切关注事态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规开展经营。中兴公司与数百家美国企业开展了广泛的贸易投资合作,为美国贡献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希望美方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并为企业创造公正、公平、稳定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外交部:以国家安全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0日表示,美国频频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美高科技领域贸易投资活动设限,是以国家安全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华春莹说,最近美国动作很多,一会儿指责中方强迫美国企业转让技术,一会儿又惊呼中国高科技领域发展威胁美国家安全,说到底是暴露了美方“只有我可以有,就不允许你有”的霸权心态。

“在中国,苹果手机等产品随处可见,我们不觉得是威胁。但是在美国如果有人买了华为手机,在美国一些人看来,就成了威胁美国家安全的严重事态。作为世界上头号强国和科技强国的美国,难道已经脆弱到如此地步了吗?”华春莹说。

中兴:美禁令极不公平,不能接受

针对美国商务部发出的出口权限禁止令,中兴通讯20日在其网站和官方微信发布中文声明,称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极不公平,中兴不能接受。声明同时表示,中兴不会放弃通过沟通对话解决问题的努力,也有决心通过一切法律允许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声明称,2016年4月以来,中兴通讯吸取过去在出口管制合规方面的教训,高度重视出口管制合规工作,把合规视为公司战略的基石和经营的前提及底线。

声明表示,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以中兴通讯对涉及历史出口管制违规行为的某些员工未及时扣减奖金和发出惩戒信,并在2016年11月30日和2017年7月20日提交给美国政府的两份函件中对此做了虚假陈述为由,做出了激活对中兴通讯和中兴康讯公司拒绝令的决定。

声明称,“BIS无视中兴通讯过去两年在遵循出口管制合规方面的艰苦努力、巨大投入和长足进步;无视上述两份函件中的问题是公司自查发现,及时主动通报;无视公司第一时间处理了对此可能有疏忽的责任人,并快速纠正问题,并聘请权威美国律所独立调查。”

2016年3月,美国政府以中兴通讯及其三家关联公司违反美相关出口禁令为由,将中兴列入出口限制名单,限制美国供应商向中兴出口包括芯片在内的美国产品。2017年3月,中兴通讯与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和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中兴通讯同意支付约8.9亿美元罚金。同时,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兴的3亿美元罚金和为期7年的出口禁令被暂缓执行。

美企连带受损,美投资环境遭疑

“中兴通讯与包括高通、英特尔等在内的不少美国企业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美国政府对中兴的出口管制措施将使这些中兴在美国的供应商也蒙受损失。”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指出。据了解,高通是中兴通讯手机芯片的最大供应商。

作为全球主要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中兴通讯在与众多美国供应商合作的同时,为全美近13万个高科技就业岗位提供支持。有媒体预测,如果对中兴的7年制裁完全实施,仅高通、Acacia通讯、OclaroInc三家美国供应商就将损失68亿美元的销售额,超过3.2万名员工受到波及。事实上,近日高通、Micron、英特尔等公司股价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在2017年中有30%的营业收入都来自于中兴通讯的Acacia通信公司股价在本周一暴跌35.97%。

起因

美此举是希望增强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美国商务部的处罚是对两年前处罚的一个延续。

2016年3月8日,美国商务部指控中兴通讯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对中兴实行禁运。随后中兴通讯被美方列入“特别审查名单”,随后又经申请给了3个月的临时许可。随后经过多方博弈和谈判,临时许可不断被延长,直至2017年3月份双方达成正式协议。

2017年3月,中兴通讯认罚。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中兴通讯要向美国政府共支付11.9亿美元,其中有3亿美元是缓期执行,如果在协议签署之后7年内未违反协议内容,该笔罚款将被豁免支付。除了罚金,中兴通讯还进行了内控整改,还解雇了公司CEO在内的多位公司高层。这一事件让中兴通讯元气大伤。

不过,美国商务部最新的表态是,认定中兴通讯做了多次虚假陈述。美方称,根据协议,中兴通讯承诺解雇4名高级雇员,并通过减少奖金或处罚等方式处罚35名员工。但中兴通讯只解雇了4名高级雇员,未处罚或减少35名员工的奖金。

电子分析师方竞认为,本次禁运事件发生在中美贸易战的特殊背景下,美国此举更多是希望增强自己在谈判桌上的筹码,“考虑到中国目前已在4月4日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此外,中国商务部还在审核高通对NXP的并购案,该并购案耗时日久,为商务部近年来首次使用两个180天期限没有审核完成的案例。我们认为,美政府此举部分用意可能在于向中方施压,从而推动并购案的进展。”

关切

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差距真有那么大吗

业内人士指出,中兴禁售令一方面透露出美国对中国迈向高端制造的焦虑,另一方面也警示我们正视自身存在的短板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差距。

芯片被喻为信息时代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

“中兴事件既不等同于整个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但也不是中国制造中的个案。”经济学家张连起说,中国的“缺芯”困境一定程度代表了中国制造的现状:够大而不够强。

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坦言:“我们在芯片设计、制造等方面确实存在短板,特别是制造环节相对较弱,部分核心技术、关键设备没完全掌握,但这些技术我们都有布局,而且与国外差距不断缩小。”

近年来,我国一批集成电路制造关键装备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以中兴通讯为例,其国际专利申请量在全球企业中连续八年排名前三,公司各主要产品中大量使用自主研发专用芯片。

“只有强大了,对方才会把你当对手。‘禁售令’一定程度上反映美国对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警惕和担心。”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表示。

亟待在关键领域有所作为

从通信基站到智能手机,谁掌握了高端芯片这一技术,谁就掌握了行业的核心。中兴危机背后,是我国高端芯片产业长期受制于人的残酷现实。“一个国家如果高科技的核心领域长期被别人控制,很容易被卡脖子。而中国的核心科技尤其是半导体领域,与先进国家之间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不足,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也远远不够。美国制裁中兴一事为国人敲响了警钟,告诉我们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形成自己的能力,补上以前亏欠下的课,要在关键领域有所作为。”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指出。

项立刚认为,“我们既要看到与美国等国家的差距,也要看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芯片领域也积累了一定的能力,如果尽快启动高端芯片的专项攻关,加之市场意识、资金投入、政策推动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应该会在5-10年时间里比较快地见到一定的成果。”

在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看来,美国对中兴通讯的制裁本质上是美国对近年来突飞猛进发展的中国科技水平一种围追堵截的手段,未来也不排除这种手段会成为一种小常态,“中兴之‘危’或许也是产业之‘机’,提醒我们要尽快强身健体。一方面,我们要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加强集成电路、元器件等领域的‘强芯聚核’工程;另一方面,也要着重加强产业链建设,加快形成从芯片到软件、系统、标准以及人才的生态建设体系,更加注重打造体系和产业链的竞争力,加快形成自主可控技术,增强整个产业的抗风险、抗冲击能力。”

突围

摒弃“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做法

未来中国能否破解“缺芯”之痛?

在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看来,中兴事件给中国敲响了一记警钟。现在必须统一思想,摒弃“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做法,痛下决心、坚持不懈把关键技术设备掌握在自己手上,否则会持续受制于人。

“中国有自己的显著优势,比如正在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拥有庞大的市场等。中国在半导体等领域发展速度极快,未来10年到20年,将有望补齐短板,进入第一梯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对此信心十足。

得益于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一些芯片制造、设计公司正逐渐转向中国,半导体行业高端人才也不断向中国汇聚。

“这些无疑都成为行业发展的加速器。”一位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感慨地说,过去“缺芯少屏”中的显示屏,经过十几年发展已从完全依赖进口到规模世界第一、引领全球技术演进,芯的问题也一定能破解。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跃升之路注定不平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表示:“不管遇到什么干扰,我们都要保持战略定力,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和节奏,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作为一个坚持市场主导、开放包容的战略规划,也欢迎国外企业参与其中,实现合作共赢。”

鼓励国企多采购国产芯片

那么,中国应如何“补芯”?芯片行业遵循已久的摩尔定律认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每隔18至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但浙江之江实验室芯片中心高级顾问李序武博士说,由于半导体光刻技术等瓶颈问题,再加上半导体做得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现在更新换代速度正在慢下来,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机会。

“前面走得慢,后面追得容易。有了国外公司的先行,后来者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李序武说,“当然,路上埋下了很多‘地雷’,就是各种专利,要想全部绕开也很有挑战。”

阿里云智联网科学家、芯片策略组长丁险峰博士也认为,目前国家对于创业人才的政策已不错,但需大幅倾斜到可在大公司长期奋斗的人才,“芯片需要大规模作战,需要有统领千军的能力,而不是发表文章的能力。”

此外,专家认为,更重要的是鼓励中国企业在国产芯片技术到位的情况下多采购国产芯片,而不是一味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心态,“长期满足于进口替换,不思进取”,比如华为、展讯通信的手机芯片完全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