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字却能组成13个字的上联,更绝的是有人对出了下联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在民间也流传着非常多关于对联的趣事。

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有何特别之处呢? 13个字的上联,实际上只有3个字进行排列组合,但组合的很有意思,要对出下联也绝非易事。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呢?

用3字却能组成13个字的上联,更绝的是有人对出了下联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举人要进京赶考。在赶考的路上,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当他匆匆忙忙地踏上小河上独木桥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位挑着两箩筐竹笋的村姑。就在他俩即将迎面碰上的时候,村姑抬起头,发现了面前的举人。她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书生,心里就明白了眼前人的身份,于是开口问道:“先生头也不抬,匆匆赶路,想必有什么急事吧?”

举人赶紧回答道:“我是举人,要进京赶考。因为时间紧,劳烦姑娘让我先过去吧?”

用3字却能组成13个字的上联,更绝的是有人对出了下联

姑娘笑了笑说:“既然先生是要入京赶考的举人,想必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样,我出个上联,你要对上了,自然让您先过。要是对不出来,那就得让我先过去。您呢?若对不上,就赶紧回去继续读书,等三年后再去考吧。”

举人心中暗笑,一个村姑,能识得几个字?又看村姑大大方方,出落的也是俊俏模样,便笑着说:“承蒙姑娘关爱,在下洗耳恭听。”

用3字却能组成13个字的上联,更绝的是有人对出了下联

姑娘指了指自己肩膀上的竹担,从从容容地念道:“竹担挑、挑竹担、竹担挑竹竹挑竹。

初看这句没什么,仔细一读,大有讲究。这句不仅使用了复字、叠字,还使用了顶针的手法,仅用“竹、担、挑”3个字,反复排列组合,却生动地归纳出村姑的劳作生活。

咋一听,举人觉得这容易的很,可仔细一琢磨,发觉大有玄机,只有3个字,却能组合出13个字的上联,且环环相扣。举人在桥头踟蹰了好一阵子,愣是没对出来。只好低着头退回桥的这一头。

只见姑娘过了桥,走进了桥边不远的一个院子里去了。举人依旧思索良久,就是没法得出答案。羞愧难当,想回去呢,这寒窗苦读,三年一考,机会难得呀。思前想后,还是强打起精神,匆匆继续上路赶考去了。

举人参加完考试,不敢久留,便踏上了回家的路了。这天夜里,因赶路错过了旅店,便在一个财主的大院子门口将就着过夜了。

用3字却能组成13个字的上联,更绝的是有人对出了下联

半夜时分,在一阵敲门声中,他醒了过来。抬起头一看,不远的灯下,有家童站在门口,大门上的铜锁在铜门环上吊着来回晃,发出一阵响声。

举人见状,一下子来了灵感,便从地上爬了起来,一路小跑地来到了上次遇到村姑的那个院子前。一到院子门口,他便高声叫唤:“姑娘,姑娘,在下对出下联来了。”

姑娘从院子里拉开门走了出来,见是举人,一阵惊喜。举人高兴地念道:“铜环锁、锁铜环,铜环锁铜铜锁铜。

这个下联对的妙呀,也和上联一样,仅用“铜、环、锁”3个字,反复组合而成,却也自有意境。堪称绝对。

村姑听了,连声称好。这时,村姑的父亲闻声也出来了。从女儿的描述中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对举人的才华甚是佩服,便把举人留在他家里了。

没几天,这一对年轻人便心生爱慕,村姑也把芳心许给举人了。老人家自然欢欢喜喜,不多日,便给他俩操办了婚事。等到举人携妻子回到家时,官府的喜报也来了,举人也高中进士。可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名利双收,一时传为佳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