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首诗流传后世的诗人,却名扬天下,他是怎么做到的?

没有一首诗流传后世的诗人,却名扬天下,他是怎么做到的?

诗必言唐,词必言宋。可以说“唐诗宋词”已然成为各自朝代的标签,这当然不是说诗除了唐就没有,词除了宋都不行的意思,而是说“诗”“词”分别是唐、宋各自最突出的成就罢了。故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言。在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中,诗句中涉及人名的并不多。而自己写的诗无人知晓,却因为出现在别人的诗句中而被天下人所熟识,屈指可数。

说到这里,你会想到谁呢?想必大家会在脑中闪过内含人名的诗句。《将进酒》中有“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赤壁》中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那是谁符合自己并不出名却因出现在别人诗句中而从此名扬天下的呢?

那就是汪伦,“诗仙”李白笔下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这两句烤炙人口的诗想必大家都会背,而汪伦也藉此名闻天下,无人不识,无人不晓。

没有一首诗流传后世的诗人,却名扬天下,他是怎么做到的?

关于这首诗有个传说。据说汪伦仰慕李白的才华,是李白的铁杆粉丝,但苦于没有机会见到偶像。有一次,他打听到李白要到安徽游历,作为李白的铁粉,他深知李白两大喜好,一是美景,二是美酒。于是写信给李白,说他那不仅有十里桃花,而且有万家酒店。李白读到来信,美景之外,还有好酒,岂有不去之理?于是欣然前往。可到了安徽泾县,汪伦却告诉他:“桃花仅仅是潭的名字,但方圆十里并无桃花;而万家只是酒店主人姓万而已,也没有一万家酒店。”听罢汪伦说的话,李白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折服于汪伦的睿智。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汪伦此人并不简单,他曾是县令,并在此地建有“别业”,所谓的“别业”比现代的别墅更高端,楼台亭阁,池塘轩榭,环境清幽,景致优雅,宛如仙境。置身于此地,再加有美酒佳酿,有高朋胜友把酒言欢,此乐何及?这一切恰恰是李白想要的生活。正因如此,李白还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把汪伦比作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只是这两首均没有《赠汪伦》的名气大。

没有一首诗流传后世的诗人,却名扬天下,他是怎么做到的?

话说李白在汪伦的“别业”里游山玩水,举杯换盏,不知不觉已有些日子。常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了李白乘舟欲往庐山的时候,汪伦自然是馈赠有加,不仅送给李白绸缎、名马若干。更是意犹未尽,在李白乘船即将远航之际,又把家中歌姬悉数找来,并到岸边来给李白送行。这就是所谓的“踏歌”。“踏歌”乃是一种极为隆重的送别仪式,踏地为节,边歌边舞。由此可见,汪伦对李白的仰慕和崇敬之情有多深,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呀。

正是有感于汪伦的深情厚谊,李白立于舟头,不假思索地吟出《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回过头来,我们来看看,汪伦,何许人也?汪伦,字文焕,一字凤林,唐开元年间曾担任过泾县县令,也是一位诗人,可能许多人想当然的以为他是一介村夫,其实他可以说也是富甲一方的当地名流了。只是,历史上有多少富可敌国之人,而流芳百世者寥寥,唯独汪伦做到了。而他自己却没有一首诗流传后世,可以说是蹭了李白的热点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