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李誕池子的《吐槽大會》背後,綜藝如何實現“脫敏”?


如果《快樂大本營》沒有何炅和謝娜,《天天向上》沒有汪涵和歐弟,會是怎樣的一番光景?時至今日,這些都不是偽命題。只是近日這些經典組合一再被提起,用來類比一檔剛剛兩歲的節目和它的“網紅藝人”:《吐槽大會》沒有李誕,也沒有池子。

雖然曾偶爾缺席,但李誕、池子兩人連續缺席兩期仍然引發了“熱議”。23日新一期節目上線後,#吐槽大會沒有李誕和池子#被刷上微博熱搜,不捨追問有,質疑調侃亦有。

沒有李誕池子的《吐槽大會》背後,綜藝如何實現“脫敏”?


“節目都第三季了,我們得出新人吶,策劃人老上自己策劃的節目,是不是顯得這個策劃人挺不會策劃的”,當晚,李誕在微博回覆網友。這句很濃烈的“誕總風格”的話語背後,解釋的不僅有自己的缺席,更多的是《吐槽大會》的“排兵佈陣”。

沒有李誕池子的《吐槽大會》背後,綜藝如何實現“脫敏”?


顯然,走到第三季的《吐槽大會》,正在試圖做的,是對“經典配置”的“脫敏”,以及通過節目培養和輸送更多新人。而這份“主動成長”背後,是笑果文化對綜藝發展難題的預知和預防:當綜藝陷入對“經典配置”的依賴,又將如何長青呢?

“李誕只有一個”背後:不止“藝人”

某種程度上,李誕是和《吐槽大會》劃等號的,就像何炅謝娜之於《快樂大本營》。只是這一季以來,李誕開始越來越多的“缺席”《吐槽大會》,這檔助力他走紅的超級網綜。目前播出的8期節目中,李誕參與了4期錄製。

另一方面則是他在綜藝圈紅紅火火的戰績。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李誕參與了十餘檔綜藝,《奇葩說》《奇遇人生》《野生廚房》《嚮往的生活》等爆款節目,都有他的身影,而無論是“懶人”還是“導師”亦或是“段子手”,他都得心應手。

沒有李誕池子的《吐槽大會》背後,綜藝如何實現“脫敏”?


強烈對比之下,李誕“紅了”“飄了”的質疑也由此而來,他並沒有嘗試著去解釋。只是如果嘗試著把李誕視為一個脫口秀行業領軍者,而不僅僅是一個藝人的話,那他這套看似矛盾的“打法‘背後,或許自有一套行為邏輯可循。

中國脫口秀產業流傳著一個段子,“下班後千萬別打同一輛車,萬一出車禍了,這個團隊就要解散了,因為幹這行的一共就這麼幾個人”,讀起來不勝唏噓,但卻是我國脫口秀的現狀,而這一直是從業人士致力於打破的,李誕亦在此列。

和藝人身份同樣為大眾所熟知的,還有他笑果文化聯合創始人、首席內容官的身份,而這也要求李誕比一般的藝人在傳達歡樂之於更多一份擔當:如何助推中國脫口秀產業在更大眾的領域中曝光和推廣,被更多人喜愛。

沒有李誕池子的《吐槽大會》背後,綜藝如何實現“脫敏”?


不妨大膽猜測,和《吐槽大會》上致力於京劇推廣的王佩瑜、推廣檯球的潘曉婷等人一樣,

李誕同樣瞄準了市面上的爆款網綜。畢竟娛樂至死的時代,沒有什麼比綜藝覆蓋面更廣、更受大眾尤其是年輕人喜愛的。

相比對他參加綜藝用心的猜測,李誕以《吐槽大會》策劃人身份致力於對新人的培養和輸出,則由他本人“官宣”。而這一點也得到了首席編劇程璐的肯定,“李誕不可能一直都在,目前這個時間點他是可以放手的”。

事實上,李誕缺席的這幾期節目,龐博、呼蘭、Rock等脫口秀新人也開始受到觀眾喜愛,具備一定觀眾基礎的建國、思文等人也贏得了更高呼聲。如今的《吐槽大會》,在李誕和池子之外,正在成為更多脫口秀演員的舞臺。

“李誕只有一個”,是大眾給藝人李誕的認可;而隨著脫口秀產業的不斷推廣、以及脫口秀新人的不斷輸出,或許未來,我們將看到更多的“李誕”,而這是“從業者”李誕的功績。

沒有李誕和池子,誰在成為《吐槽大會》“臺柱子”?

迴歸《吐槽大會》,誰在為沒有李誕和池子的節目持續買單呢?在李誕那條“推新人”的微博下面,某微博網友寫道,“道理我都懂,但是想你”,而這恐怕仍然是大部分的心情。“看到他們倆極富感染力的表演,就不自覺的開心,快回來吧”。

2017年至今,《吐槽大會》走過了三季,李誕和池子也從“生面孔新人”,到以詼諧幽默的語言和極其有趣的段子圈粉無數,和張紹剛一起成為節目的“經典配置”,而如今張紹剛仍在,兩人“正在淡出”,也難怪觀眾不接受了。

只是輿論之外,節目究竟表現如何呢?“李誕和池子,是被建國收買了還是出國旅遊了?”“怎麼又沒有李誕和池子,兩期了”……最新一期節目剛上線,彈幕迅速便被“李誕池子”攻陷,不過這樣的攻勢只持續了兩分鐘,嘉賓出場尤其是吐槽開始後,內容開始逐漸向內容靠齊。

沒有李誕池子的《吐槽大會》背後,綜藝如何實現“脫敏”?


另一方面,李誕和池子的缺席,也讓大眾開始將目光轉向脫口秀新人。“每段都是梗,句句都是影迷心,呼蘭可以的,看爛片太有心得了”,呼蘭吐槽王晶“爛片”的段子受到了網友力贊;“最近兩期《吐槽大會》觀後感:rock表演得最棒,在我心裡僅次於李誕”,某微博網友寫道。

沒有李誕池子的《吐槽大會》背後,綜藝如何實現“脫敏”?


在之前便曾多次登上《吐槽大會》、擁有一定觀眾基礎的建國,也迎來了人氣新高峰。多次和李誕“正面剛”的諧音梗,即使在李誕缺席的時候也會引發彈幕和微博上的吐槽潮,與此同時,#王建國太好笑了#、#王建國梗太破了#等話題也迅速發酵,無數網友坦言“被戳中了笑點”。

李誕所說的“培養新人”,效果很顯著。“雖然沒有李誕池子,但這期可以算是本季最佳了吧,每個嘉賓表現都很優秀,想把MVP給建國和喬杉,太好笑了。霍尊笑眯眯的還挺可愛。”最新一期節目上線後,更是收到了網友大量肯定。

沒有李誕池子的《吐槽大會》背後,綜藝如何實現“脫敏”?


當然,這些喜愛也都直接作用於數據。第三季最高單期播放量3.1億,但那期節目中李誕缺席,主咖為楊超越;兩人同時缺席的第八期節目,拿下了2.5億流量,創連續四期新高,主咖為包貝爾;最新一期上線一天,也拿下了1.3億點擊量,主咖為周筆暢。

沒有李誕池子的《吐槽大會》背後,綜藝如何實現“脫敏”?


換言之,觀眾買單的,仍然是《吐槽大會》本身,是吐槽作為溝通方式,是一種嬉笑怒罵皆文章的生活態度,而脫口秀新人的出現,正在為這檔節目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讓它始終年輕。

經典配置“脫敏”,綜藝節目如何規避“生長痛”?

《吐槽大會》的“生長痛”,似乎並沒有到來,至少沒有因為李誕和池子的“淡出”而到來,相反,建國、龐博、呼蘭正在成為新一代生力軍。而這背後,得益於笑果文化打造的一套線上線下並行的人才培養機制,而《吐槽大會》中推出的新人背後,都有著這樣的成長路徑。

從《脫口秀大會》走向觀眾的龐博,也曾在噗哧脫口秀等線下表演中歷練,最終登上《吐槽大會》、《奇葩說》等超級網綜,迅速圈粉。而呼蘭、Rock也都是噗哧脫口秀線下表演的常將,有著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這也是他們登上《吐槽大會》的“基本功”。

沒有李誕池子的《吐槽大會》背後,綜藝如何實現“脫敏”?


只是相比《吐槽大會》,太多的綜藝便沒有那麼“幸運”了,甚至連綜藝常青樹《天天向上》和《快樂大本營》也曾遇到一些困難。歐弟遠走,成員大換血,如今的天天兄弟,老面孔也就只有汪涵錢楓和小五了,而這樣的結構重組再加上調檔,《天天向上》收視暴跌、影響力大不如前,如今也只是“一部分人的狂歡”。

相比之下,走過20載的《快樂大本營》似乎更加平穩一些。謝娜懷孕休息、新人代班主持、以及李浩菲等新人主持的加入,都曾直接作用於收視,所幸如今謝娜迴歸、觀眾也開始試著去接受其培養新人的計劃,甚至開始主動挖掘李浩菲在內的新人的優點。

綜N代方面,也或多或少受到此類困擾,不過依託其本身強大的流量基礎和IP效應,將代表性藝人退出或是缺席再次轉化成了流量。《奔跑吧》中的Angelababy產後休息,新人迪麗熱巴加入,帶來了雙方粉絲長久的“掐架”,但也最終作用於市場和流量,也是一種別樣的勝利。

沒有李誕池子的《吐槽大會》背後,綜藝如何實現“脫敏”?


歸根結底,這樣的“痛”正是在於綜藝節目對某一位或幾位藝人的過度依賴,當下這些人為節目帶來了收視和話題,但是這也意味著藝人生命週期的有限、以及事業規劃的調整、甚至是個人私事都將為節目帶來巨大的影響。

相比之下,《吐槽大會》自主選擇的推新人模式,雖然可能經歷短期的爭議,但從長遠來看,對於節目和行業來講,都不失為一種更加“長遠”的做法,同類亦可參考電視劇市場常見的“老帶新”模式,楊冪之於迪麗熱巴系列。

而如何能夠讓觀眾更加主動、快速的接受這些“淡出者”和“新入局者”,內容無疑是最好的秘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