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是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多少父母,是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很多家長由於繁重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瑣屑,而忽略孩子的一些變化,或者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就應該徹底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對孩子不管不問,做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當孩子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時,很容易由於沒有父母的理解和幫助,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有多少父母,是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電視上曾報道過這樣一個真實案例:

一個14歲的少年,被發現在一個小池塘裡溺水身亡,經法醫斷定是自殺。少年的父母無法相信這樣的事實,悲痛欲絕,泣不成聲。

後來經過深入調查,警方發現,少年其實早有自殺的徵兆——在他的日記中,談到了自己面臨了“感情糾葛”、高年級學長找茬“對付”等等,讓他十分痛苦;少年的母親也回憶,兒子自殺前有一段時間總向家裡要錢,在父母的逼問下,兒子也告訴他們說有人敲詐他,可是他們認為只是兒子的藉口,並沒有太放在心上;他在自己房間的牆壁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忍”字,父母也認為青春期的孩子為了耍酷而已;並且,一向體弱的少年還狂熱迷上了拳擊,當家人問題為什麼時,他冷冷地回答“如果我不練,萬一有一天被人打死了怎麼辦?”;學校旁邊商店的老闆也證實,少年曾好幾次向他賒賬,有一次甚至提出要賒好幾十條香菸......

有多少父母,是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無論是向家裡要錢、在牆上寫字、迷上拳擊,還是買香菸、賒賬,少年的這些反常的言行都表明孩子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可惜的是,家長沒有及時注意到這些,成為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最終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有多少父母,是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據統計,自殺已經成為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因素。雖然絕大多數孩子遇到的問題沒有嚴重到自殺的地步,但是終究會造成負面效應。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做好孩子的“心靈雷達”,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及時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疏導負面情緒,解除孩子的心結,才能夠避免悲劇發生,讓孩子健康成長。

有多少父母,是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當孩子遇到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和挫折時,往往會在言行上有所表現,家長需要特別留意:

①突然變得情緒低落,焦躁,易怒;

②心事重重、欲言又止;

③突然作息不規律;

④身上莫名其妙出現了傷痕;

⑤發呆,對周圍發生的事情提不起興趣;

⑥突然逃學,厭學;

⑦以各種理由向家裡要錢,對錢的用途卻支支吾吾;

⑧突然說“活著有什麼意義。”“如果我走了,你們會難過嗎?”等這類和離家出走、死亡有關的話。

有多少父母,是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