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2018冰火兩重天:誰利潤驟降 誰成為黑馬

過去的2018年對於金融機構而言頗感“寒冷”,信託亦不例外。

超60家信託公司在銀行間市場逐漸披露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顯示,近6成信託機構2018年淨利潤相較2017年出現下降,其中,華融信託降幅超90%,中糧信託、新華信託降幅超80%,中江信託下滑超70%……

一位華東地區信託機構研發部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稱,就整個行業市場來看,多數信託機構淨利潤下降,一方面是因為2018年信託機構在展業過程中,受資管新規影響限制,尤其上半年,信託規模在壓縮;另一方面是,今年二級市場一直在震盪下跌,信託自營等受影響較大,各種原因疊加起來,信託公司業績出現下降也很正常。

另外一位華北地區信託人士解釋,2018年以來,監管部門持續加強對通道業務的監管,推動金融去槓桿,信託通道業務規模明顯減少,行業承壓明顯。

誰淨利潤驟降

雖然安信信託、陝國投信託、山東信託三家上市信託公司業績尚未披露,信託公司的營業收入、淨資產、淨利潤等排名並非最後結果,但是各家信託公司在銀行間市場披露的未經審計財務數據,可能與年報數據有些許出入,也足以引起從業者關注,代表了60多家信託公司大致的業績“沉浮”。“賺錢”與否是衡量信託機構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指標。2018年,不僅近6成信託機構淨利潤下降,“頭部”信託機構也受到波及,淨利潤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截至目前,2018年最“賺錢”的信託機構中,中信信託、平安信託、重慶信託“穩”做前三把交椅。中信信託淨利潤超34億元,平安信託淨利潤超31億元,重慶信託淨利潤超30億元。而目前,淨利潤超30億的也僅有這三家。

儘管如此,“頭部”的信託機構之中,中信信託同比降低近3%,平安信託淨利潤同比降低18.7%,重慶信託同比降低9.1%。

淨利潤在第二梯隊的信託機構中有華能信託、華潤信託、中融信託。華能信託淨利潤超24億元,華潤信託、中融信託淨利潤超21億元,相差不大。目前,淨利潤在20億至30億元的信託機構中僅有這三家。

淨利潤在第二梯隊的信託機構中,華潤信託淨利潤同比下降1.5%,中融信託同比下降23%,而華能信託淨利潤卻同比增加15.9%。

“頭部公司由於基數大,受到影響更大,總體來說穩住了就是好事。”一位信託行業人士認為。

另外,安信信託業績也比較受關注,因為,2017年其淨利潤在行業排在第二名。但是,據安信信託2018年三季報披露,因為投資上市公司印記傳媒“失利”,其前三季度營業收入下跌69.5%,淨利潤更是暴跌99%。雖然安信信託2018年全年業績尚未披露,但是恐受影響也比較大。

長安信託一向在財富端佈局受業內認可,不過2018年,它的淨利潤僅為3.8億,下滑超60%。

不僅“頭部”信託機構受整個行業影響出現下滑之勢,2018按照目前披露數據淨利潤“墊底”的信託機構的淨利潤下滑更加明顯,均超50%。其中,中糧信託淨利潤下滑超80%,華融信託淨利潤下滑超90%,中江信託淨利潤下滑超70%,新華信託淨利潤下滑超80%,華宸信託淨利潤下滑超50%。

值得注意的是,華融信託淨利潤在2017年排名尚且在“中下游”,2018年底,華融信託淨利潤排名基本“墊底”。而中江信託因為在2018年是信託計劃的違約“大戶”,淨利潤下滑也不難理解。

一位華南地區信託公司人士分析,2018年,在實體經濟承壓,資管新規“降槓桿、去通道、限非標、破剛兌”的背景下,行業整體資產管理規模和盈利能力呈下降趨勢,而隨著信託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週期,不同信託公司之間的發展差距迥異,行業前十的信託公司亦出現分化。中信、平安等傳統頭部公司的經營利潤保持穩健態勢可謂不易。

“頭部”信託的“奧秘”

雖然“頭部”信託機構與中下游信託機構的淨利潤等指標相距較大,一方面與公司歷史發展背景有關,一方面也與公司的經營管理戰略佈局有關。

2019年已然到來,信託機構逐漸開始召開經營分析會,一方面對於2018年的成績進行回顧總結,另一方面,也對於2019年進行佈局。

雖然信託業2018年受監管影響較大,行業承壓明顯。但是,中融信託、平安信託等“頭部”信託機構仍然有很多值得借鑑的方面。

據記者瞭解,平安信託業績領先,與公司在風控方面的投入和付出有很大的關係。平安信託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為加強公司的風險管控,2018年平安信託依託平安集團領先的科技優勢,通過將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引入風控,構建了“1+6”智能風控平臺。據瞭解,該平臺是行業首個智能風控平臺,有助力行業提升整體風險管理系統化水平和主動管理能力。

雖然平安信託淨利潤下降,但是平安信託相關負責人指出,2018年公司積極響應監管要求,主動進行了業務轉型升級,並基於對宏觀經濟的專業判斷,重點進行了業務佈局而非價值兌現;同時,公司也採取偏保守的風險策略,對資產選擇更加審慎,重點發展符合國家導向和實體企業需求的業務。

另外“頭部”信託機構中的中融信託也較有代表性。中融信託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58.74億元,較2017年的65.33億元下降 6.59億元,降幅10.09%,仍居於頭部地位。

對於2018年業績表現,中融信託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此次財報中的其他收入上升明顯,而從往年年報推測,其他業務收入中發行收入應該佔有較大比例。從實際情況看,中融信託的直銷團隊中融財富發展較早,目前已相對成熟,這也成為公司重要的新增長點。

此外,中融信託相關負責人對記者稱,從行業發展歷史看,因信託公司以產品創設為核心,資金端主要靠其他金融機構代銷。近年來,直銷渠道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信託公司不斷招兵買馬、加強財富管理業務建設,加快在經濟發達、高淨值人口密集的一二線城市佈局。對於2019年,中融信託相關人士表示,公司仍未來在家族信託、消費信託、城市更新等領域仍將是2019年的重點。

逆勢增長“黑馬”湧現

儘管2018年近6成信託機構淨利潤下降,但是也不乏淨利潤逆勢增長的“黑馬”信託機構。

淨利潤排名在10至20名的信託機構中,其中,中海信託淨利潤近16億元,逆勢同比增長超145%,目前排名在前15名;光大信託超淨利潤近10.7億元,逆勢同比增長102%,目前排名在前20名。

崑崙信託、湖南信託、愛建信託淨利潤同比增長也均超15%,雲南信託淨利潤同比增長也超19%,華澳信託和吉林信託淨利潤同比增長也均超35%。

另外,2018年淨利潤在TOP10的信託機構中,五礦信託淨利潤為17.2億元,同比增長超46%;外貿信託、江蘇信託淨利潤均接近為20億元,同比增長也均超20%;建信信託、中航信託淨利潤同比增長也均超10%。

中海信託、光大信託、雲南信託逆勢增長的原因為何?記者發現,逆勢增長的背後多與公司的戰略發展部署,公司的經營管理有直接的關係。

據記者瞭解,2018年以來,雲南信託“加碼”消費金融。雲南信託總裁舒廣在2018年12月份曾表示,正是致力於針對市場和客戶的痛點,搭建橋樑,賦能資產與資金兩端,為更多積極生活的人提供金融服務。雲南信託成立了普惠金融部,創新各類消費金融產品,目前,公司消費金融業務已累計放款1013萬筆,放款金額391億元,累計為超過500萬客戶提供了服務。

據記者瞭解,2018年光大信託不斷“招兵買馬”,尤其是在一些創新項目領域。此外,2018年光大信託在財富端佈局也在加強,在全國各地增設不少財富中心。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在2018三季度總結會時,對於未來工作,五礦信託提出,公司要關注科技金融領域,加大技術投入,創新業務模式,培育核心競爭優勢,逐步發掘新的、可持續的利潤增長點。這也可看出公司的戰略佈局對於公司的影響。

上述華東信託機構研發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信託公司業績大幅度上升,首先從常理上來講,不太可能是以往的公司本身傳統模式的一個擴大再生產,如果是簡單的擴大再生產的話,肯定是不會有這樣增長幅度。一定是在戰略思路上面有一個很大的變化,或找到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新的領域。

本文源自經濟觀察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