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音速导弹——军事上的“小李飞刀”,中美俄谁先突破?

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每一个国家都希望能保护自己的安全不受侵犯。小国通过与大国建立友好关系来维持自己的安全,大国则需要自己发展战略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安全。

高超音速导弹——军事上的“小李飞刀”,中美俄谁先突破?

二战后,核武器的小扩散(从美国到五常)带来了整个世界长达70多年的大和平,虽然局部战争依然存在但大规模战争已经被理智给克制住了。冷战中,苏美两国大搞军备竞赛,推动了世界军事装备突飞猛进几十年,带来了军事技术的变革性发展。美苏的军事发展基本还是均衡的,不论是战略进攻手段还是战略防御手段,美苏都是旗鼓相当。

冷战结束后,超级大国苏联解体,战略优势的天平倒向了美国。美俄从战略对手变成了战略伙伴,俄罗斯慷慨地分享了很多尖端技术换来了经济上的支持。然而国际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美俄的关系,也是磕磕绊绊,直到决裂。

这一次的决裂,已经跟二战后不一样了。美国已经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军事都走向了世界顶峰。在保证战略进攻优势的情况下,美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战略防御体系,这套战略防御体系几乎遍布全球。而俄罗斯,受经济困扰,军事技术以继承为主,全新的研发进度明显比不上美国。与此同时,新兴大国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需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水平,但是受到西方的技术封锁,在整体技术水平上还有很大差距。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不由让人想起武侠小说中提到的“小李飞刀,例无虚发”,在军事上如果有这样的利器,无需进攻也能维护自己的安全,一旦进攻将带给对方无法防御的伤害。而现今各种防御体系日趋成熟的时候,一款无法防御的战略武器,对于中俄这样技术不够全面发展的国家来说变得尤为重要。因此两国都在高超音速武器上加紧研发。而美国也不会在战略进攻领域停步不前,早就提出了“一小时全球打击”计划,同时还要发展激光防御系统。

高超音速导弹——军事上的“小李飞刀”,中美俄谁先突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国都在大力研发高超音速武器,一种超过五倍声速的武器,让现有各种防御系统来不及响应的武器。为此,三国都在概念级的全新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上下足了力度。小编前面两篇文章《 》和《 》对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了简单介绍,其中提到中美两国都进行了该发动机的试飞。似乎中美两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走在了俄罗斯的前面。

高超音速导弹——军事上的“小李飞刀”,中美俄谁先突破?

但实际上,俄罗斯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发上一直都没有放慢脚步。前几年,公开报道了“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消息和研发高超音速导弹“布拉莫斯二号”的消息。近两年又先后报道了“锆石”和“匕首”两款高超音速导弹。其中锆石报道较多,说是有8倍音速的巡航速度,能在30秒内打到航母上,让防御系统没有时间做出反应。而“匕首”导弹是一款空射导弹,借助超音速飞机发射助推器加速,能够达到十倍音速,理论上也是难以拦截的。虽然,这两款导弹都没有列装部队,但似乎俄罗斯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真的走在了中美的前边。

高超音速导弹——军事上的“小李飞刀”,中美俄谁先突破?

普京说:西方无法防御俄罗斯“匕首”

回来说,虽然俄罗斯试飞成功了两款高超音速导弹,但没有证据表明俄罗斯完全攻克了超燃冲压发动机。虽然中美分别对超然冲压发动机进行了试飞,也不能说明两国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已经可以实用。单从未来高超音速武器专用的发动机研发进度来看,三国都在突破阶段,因此鹿死谁手,尚不可知。

但是,实现高超音速,并非只有一条路,俄罗斯突破说明其他路子也是可行的。借着这个思路,我国也可以发展类似的高超音速武器。或者干脆发展太空再入式高超音速武器,借助地球引力,能把武器的落地速度提高到30倍音速,俗称动能武器。如果给动能武器加上机动性能以及主动欺骗能力,对防御系统来说也是非常难以对付的。需要解决的主要是高速摩擦带来的烧蚀问题,加上烧蚀吸热材料应该可以解决,这种材料在载人航天工程上有应用,但需要进一步改进。最大的困难是,太空武器是受国际法限制的。

高超音速导弹——军事上的“小李飞刀”,中美俄谁先突破?

还有一个思路,就是利用我国领先的电磁弹射技术,在地面让导弹以超音速的初速度飞出去,借助助推器达到高超音速,再进行机动进攻。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初段拦截难度,只要能实现也会大大降低导弹的助推器质量,降低导弹本身的研发难度。

高超音速导弹——军事上的“小李飞刀”,中美俄谁先突破?

电磁炮

但是,必须说,俄罗斯的两款导弹都只能算是战术级别的,射程都在2000公里附近,威慑力度有限。而动能武器和电磁弹射短期内可能还无法实现,爆轰发动机也处于概念突破阶段。未来更远射程的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目前来看超燃冲压发动机还是最可靠的解决方案。

各位看官你觉得,哪个国家最有可能突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