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的《桃花源記》

流傳了一千多年的《桃花源記》,你以為只是一個超級路痴的迷路經歷?那就太簡單了。咱們慢慢的看看裡面的內容,會不會越讀越詭異?

細思極恐的《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文。

第一句:“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這位路痴生活的時代,家住哪,什麼職業都說出來了。注意那個“捕魚為業”,這貨是個專業漁民,可不是那種節假日找個小池塘釣魚玩玩的人。人家每天的任務就是撐著船,出門打漁,然後拿回去賣錢生活。

就這樣一位專業漁民,居然迷路了?而且還是“緣溪行”。緣溪行的意思就是順著小溪走,不小心迷路了。生活中路痴非常多,有些人隨便拐兩個彎就徹底蒙圈了……但是這位漁民大哥,就是完全順著小溪走的啊!你再路痴,直接掉頭回去不就行了?更別說天天出來打漁了。

就這路痴程度,他們村裡要組織專屬救援隊才行。這是第一大詭異的地方,為什麼這麼容易就迷路了?

接著看:“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這位大仙的心真大,都迷路了,荒郊野外的,多危險,他還有興趣欣賞美景。

細思極恐的《桃花源記》

桃花源

這不是關鍵,關鍵是桃花林。“夾岸數百步”,說明兩岸都有,忽然間出現的大片林子。其實也能說得過去,說不定很久以前某些文人曾經在這裡聚會,吃的桃核亂扔,生出了一片桃樹林(我已經很努力的在扯了)。

但是要注意“中無雜樹”,沒有別的樹,只有桃樹?這片地方按理說沒人打理吧,怎麼會這麼詭異的沒有別的樹?

而且在這種情況下,這位大仙都感覺到很詭異了,還要繼續往前走,想看看走到頭是什麼情況。他是著了什麼魔了嗎?本能反應應該是趕緊往回跑吧?

下面的內容是:“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我承認你膽子大,都探索到頭了。他看見了什麼呢?一座山,一個小洞口,彷彿若有光。注意是彷彿,也就是說若隱若現。

看過恐怖片的都知道,這種情況下,千萬別進去……但是這位神奇的漁民居然扔了船,進去了!從這裡可以看出,他絲毫沒有猶豫,沒有感覺到害怕,

這已經不是正常人的表現了。如果他是來探險的,是來盜墓的,也許還能說得通。但是現實呢?這位大仙是迷路了。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雞犬相聞。”

我越來越覺得他就是個探險家,不然怎麼敢就這麼鑽進去的。不過“復行數十步”,就豁然開朗了。才走了幾十步,就穿過了大山。看到了房屋土地,還有雞有狗的。那說明裡面的人離洞口很近的。這麼多年也沒人好奇出去走走,確實不容易。

再往下看:“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注意這一句“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如果真的是避難到此,經歷了很多年,衣服是怎麼做到悉如外人的?難道每個月還能拿到最新款的時尚雜誌?

後面寫的是:“見漁人,乃大驚……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按照這些人的說法,是為了避難,逃到了這個地方,就不出去了。想想剛才的山洞,既然是躲避戰亂,既然一時半會兒不打算出去。那麼,外面這麼招眼的桃樹林,為什麼不砍了算了?好,就算桃樹林是後來長起來的,那山洞呢?一個小洞口,暫時堵上不是更安全嗎?為什麼還留著,等誰呢?

下面寫的是:“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東晉那時候也不是啥太平盛世,這位路痴漁人已經細緻的告訴了他們外面的情況,他們就這麼輕易把人送走了,僅僅囑咐一句:“別跟外面人說啊!”只能理解為這裡面的人心太大,太善良。

最後:“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剛開始還迷路了,出來之後就輕鬆找到家了?你是假路痴吧!

細思極恐的《桃花源記》

桃花源

詭異的是,這位大仙在路上“處處志之”,留下了很多記號,但是再來的時候,竟然找不到路了!為什麼?除非是記號都被破壞了,誰會專門去荒郊野地破壞記號呢?

所以,這詭異的故事有三種可能性,第一,陶淵明完全虛構的,這就能解釋一切了。

第二,桃花源裡的人有問題,一切跡象都表明,他們似乎不簡單,引來了漁民,又破壞了他留下的記號。

第三,根本就沒有什麼桃花源,這位漁民說不定吃了啥毒蘑菇中毒了,昏迷幾天,產生了幻覺。回到家之後,就開始瞎編亂造了。

所以,大家覺得是什麼情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