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愛之名斷翼,成為好孩子!

畢業以後我認識了米粒,她說逃離家鄉是因為窮怕了,家裡人還重男輕女,總是對她很嚴厲。在家鄉沒有安全感,就選擇離家但是呆在這裡也沒有任何安全感。我一下想起了以前。

我以愛之名斷翼,成為好孩子!

我小時候和家人不親,每次吵架都會吵鬧一下再義無反顧地跑出家門。前路漫漫,我根本不知道該往哪裡走,不安和迷惘感重重疊疊。最終,我還是被家人找到,抓回去一頓暴揍和臭罵。

第二次和父母大吵的時候,我照樣跑出了家門。一路上我邊走邊想著等會兒我會受到怎樣的懲罰,在繞了幾圈以後就自己回了家。緊接著,我遭受了比第一次還要慘烈的臭罵和暴打。

從此以後,只要一吵架我就關上沒有鎖的房門,縮在那裡不動不說,連眼淚也流不出來。最後我成為了一個大人眼裡懂事的孩子。

我以愛之名斷翼,成為好孩子!

那種感覺和米粒的感受如出一撤:害怕、沒有安全感。這樣的我們的確有些許相像,生活總是穩定不下來。性格敏感,自卑,缺乏自信心,一旦出現問題就只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敢吼別人,認為自己無力改變現狀,然後就會選擇逃避問題,經常覺得生活很喪。

這種現象其實就是“習得性無助”,即指人在最初的某個情境中獲得無助感,那麼在以後的情境中仍不能從這種關係中擺脫出來,從而將無助感擴散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這種擴散了的無助感會導致個體的抑鬱並對生活不抱希望。在這種感受的控制下,個體會由於認為自己無能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嘗試。被認為是人類的一種沮喪表現之一。

我以愛之名斷翼,成為好孩子!

我們都提倡不能溺愛孩子,創設一定的困難情境來培養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的願望是很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些問題。當然,一味地進行挫折教育對於小孩子們來說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無論小孩做了什麼,家長總是不問緣由就開始狠狠教育。到最後發現自己誤會了孩子,迫於面子也從來不會低下頭和孩子道歉。這樣的情況出現一兩次也許不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但是重複的多次發生就會導致孩子習得這種對生活的無助感,從而喪失對生活的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