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麼把4S店經營倒閉的?

在我印象中,張老闆一直都是意氣風發,胸有成竹。在巔峰期時,他曾擁有全國幾十家的4S店。

前段時間他來上海還特地約我喝酒,酒過三巡之後跟我說,因為種種經營壓力,他把手上的4S店都盤出去了。之前賺的錢全賠進去不說,全部交接完還虧損了不少。

出於職業習慣,我藉著飲酒的機會,跟張老闆覆盤了一下他經營失敗的原因。

1、庫存車的週轉率低下,佔用大量資金,產生大量的利息

張老闆首先提到的是庫存問題,太多的老庫存,佔用資金不說,每天睜開眼睛就要給銀行支付一筆高昂的利息。這成為了4S經營最大塊的成本之一。

“市場上有的車好賣,有的車不好賣”。應該任由市場來調節。但廠家強制要求經銷商進貨的比例和數量往往和當地市場並不匹配,縱使經過溝通,問題依然存在。

2、不合理的薪資結構,導致員工舞弊和流失

我問張老闆有沒有執行什麼措施來解決庫存車的壓力?他跟我說的解決方案,與其他大部分4S店並沒有什麼兩樣。

首先,為了降低成本,張總把員工的薪水壓得很低,並非有效地分配獎金池,而是給每個人的薪資設了上限。我記得當時他的4s店店總薪水只有8000塊左右,更不用說一線管理人員和其他員工了。為了消化更多的庫存,他也像其他4S店經營者一樣,用各種各樣的KPI來要求銷售的比例。這些變態的KPI 常常讓執行人員痛不欲生,可能他很努力賣了十多臺車,最後收入還不如一個掃廁所的。不但沒能解決庫存車的問題。舞弊事件頻繁發生,導致優秀人員的流失。要知道,任何一個無法留住優秀人才的企業,都無法發展壯大。

某銷售顧問的工資單(賣了5臺車,公司毛利5萬,銷售顧問到手工資935元。還不如保潔員)

3、廠家的擴張指標,讓經銷商雪上加霜

張總也抱怨廠家要求太高,市場惡性競爭太激烈。確實,目前大多數品牌商主機廠的戰略,主要還是在搶佔市場上。他們不充分去考慮市場的真實供需比例,而是拼命生產,然後強制要求經銷商完成指標。這就導致了經銷商有了非常龐大的庫存壓力,為求自保,只能降價競爭的局面。

4、4S店老闆(投資者)的心態不堅定

張總遇到的情況,相信很多4S店也正在面臨。現在,新車銷售的利潤稀薄,人工、運輸、管理、場地等等成本又在不停地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本來應該下足功夫,從加長做深服務鏈著手。但部分老闆們急功近利,想方設法地設計出一些隱性消費的產品來汲取利潤,可是那些不能擺上檯面的收入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另有一部分4S店老闆,甚至把4S店當成地產投資來經營(4S店虧的錢,從土地和房產的升值部分中賺回)。在這樣的情況下,4S店本身當然很難經營好。

最後,我問張老闆。如果上天給你一次重來的機會。你還會選擇投資4S店嗎?張總搖搖頭說:“還不如在上海多買幾套房”。

張總的經歷可以說是國內汽車市場的一個寫照。依託龐大的人口紅利,汽車市場迅猛發展了近20年。如今,人口紅利已經漸漸消失,整個市場都面臨著新的挑戰。身為4S店的經營者和決策者,應該從銷售產品而盈利的商業模式,向服務客戶而盈利的商業模式過度。因為,4S店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比的就是服務覆蓋度和服務的精細度。

寫在最後:

隨著市場的發展,4S店也將面臨著全面的洗牌。寫這樣一篇文章,並不是因為我覺得4S店沒有前途,而是我們要善於總結問題,積極思考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案。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