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體化機身遇到摺疊屏,就像《三體》裡「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在談 vivo 的概念機「水滴」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和藍廠沒有關係的幾個故事。

1879 年,托馬斯·愛迪生髮明燈泡的時候,找到了康寧公司,希望找到一種穩定安全的玻璃燈罩。2010 年的時候,蘋果設計靈魂人物喬納森艾維帶著自己的核心團隊人員來到康寧公司,在康寧小鎮的工廠裡和工人們一起燒製玻璃。

後來,這種玻璃幾乎出現在了大部分的中高端智能手機上面,它的名字叫大猩猩玻璃。和蘋果開啟合作的康寧希望,有一天能夠做出足夠堅韌的玻璃和陶瓷用在 iPhone 上,這樣 iPhone 就不需要使用金屬外框了,只需要渾然一體的玻璃機身。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科幻小說《三體》之中:約 200 年後,人類派出了 20000 艘宇宙飛船組成龐大的艦隊,在太陽系外部迎擊三體文明的探測儀「水滴」。這是人類文明和外星文明的第一次正面衝突,最終,僅長 3.5 米的「水滴」瞬間就摧毀了人類的 1998 艘宇宙戰艦。這是人類第一次知道,自己和三體文明在科技上的差距。

兩個故事說明了兩個問題:渾然一體的手機結構是產業上下游一併希望達到的境界;在極致的精巧面前,越龐大反而顯得越粗糙越脆弱。

「水滴」來了

還有不到一個禮拜,vivo 就要在北京發佈新的概念機,而更早之前的一些洩露郵件指向這款概念機的代號就叫「水滴」,出處自然是上面所說的科幻小說《三體》。

當一體化機身遇到摺疊屏,就像《三體》裡「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在發佈會披露具體消息之前,關於「水滴」這款概念機的細節我們知之甚少,但最大爆點已經通過懸念海報上的「渾然天成」和預熱海報上的「至簡未來」略知一二:完全一體化機身。

當一體化機身遇到摺疊屏,就像《三體》裡「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 APEX 概念機

在 2018 年 2 月的 MWC 上,vivo 冷不丁地發佈了名為 APEX 的概念,包括半屏屏幕指紋、屏幕發聲技術和升降式前置攝像頭等等技術組成了一個完全的真·全面屏解決方案,使得這款手機也成為當時市面上屏佔比最高的智能手機,也為接下來的 NEX 手機奠定了基本形態,說是真·全面屏手機的開宗立派之作也不為過。後續或有不同形態的真·全面屏手機出現,但萬變不離其宗,屏幕指紋的應用和機械機構的升降,成為走向全面屏的通用之路。

從所謂的 18:9 全面屏,到劉海屏、水滴屏、美人尖屏,再到真·全面屏,手機的正面屏佔比將無限趨近於 100%。但,這就是智能手機的終極形態了嗎?

實際上,智能手機的終極形態,在初級形態面世之前,就已經開始孕育。

當一體化機身遇到摺疊屏,就像《三體》裡「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當一體化機身遇到摺疊屏,就像《三體》裡「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 十多年前的 iPhone 工程機

不討論諾基亞或者 Palm 這些早先的智能手機,以 Android 和 iOS 系統的出現為當代智能手機的斷代點的話,iPhone 初代發佈之前,蘋果的實驗室裡就有一款全身無任何開口和按鍵的 iPhone 工程機。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不光是 iPhone,整個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按鍵和接口越來越少的極簡設計發展史。從實體鍵盤的消亡,到 USB 接口將充電和數據傳輸統一,到 3.5mm 耳機接口的消失,指紋識別組件的隱匿,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手機的實體按鍵以及開口,會越來越少,直到完全消失。即便這個過程中有一些陣痛和交接上的摩擦,但技術和設計的發展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否則,黑莓或許還是加拿大之光,諾基亞依舊可以讓冰天雪地的赫爾辛基充滿暖意。

十多年前的初代 iPhone 工程機是完全一體化手機的一張寫意草圖,vivo 這次想畫的,應該是工筆畫。

摺疊屏來了又來

2014 年 CES 的時候,三星和 LG 各自在展臺顯要位置展出了旗下的弧面屏手機,以現在的視角看來,那些手機除了更貼合面部或者臀部的輪廓,就沒有更多的用處了。兼顧產業鏈首尾兩端的韓國巨頭,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的屏幕面板用到更多的手機上面去。

當一體化機身遇到摺疊屏,就像《三體》裡「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 Galaxy Round

時過境遷,若非他人提起,五年後大多數人應該忘了那幾款手機。科技和產品形態的發展中,不免會有彎路,弧面屏就是一例。

弧面屏只是柔性屏發展過程中的不成熟形態。而柔性屏的較成熟形態:摺疊屏似乎在 2019 年又要襲來。

又?為什麼要用又?是因為這幾年來,幾家做屏幕面板的廠商總是會冷不丁的把摺疊屏手機放在玻璃櫃裡展出,小心翼翼地張揚著來自未來的弧度。

當一體化機身遇到摺疊屏,就像《三體》裡「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 柔宇 FlexPai

不過隨著深圳廠商柔宇科技 PPT 發佈 FlexPai 摺疊屏手機,三星即將和 S10 一起發佈售價可能高達 2000 美元的摺疊屏手機 Galaxy F,以及其他有供應鏈地位的手機廠商跟進,預計今年大眾消費者就可以正兒八經地用到摺疊屏手機了。

智能手機的發展史,不僅僅是按鍵和接口消亡史,也是一部屏幕尺寸的膨脹史。就連我自己這樣一個原先的「4.7 英寸原教旨主義者」,也不得不對現在的各種大屏旗艦機說「真香」。

以人類對於顯示面積的追求,摺疊屏看起來確實是解決設備尺寸和屏幕顯示面積的絕佳解決方案。

當一體化機身遇到摺疊屏,就像《三體》裡「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 中興 Axon M

實際上,這一批真·摺疊屏出現之前,已經有中興這樣的廠商做出了偽·摺疊屏手機 Axon M。這款手機適合不差錢的人交個好奇稅嚐個鮮,但是要是說日常使用的話,還是乖乖選主流廠商的主力機型吧。

當一體化機身遇到摺疊屏,就像《三體》裡「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而又在中興之前,還有 Fujitsu 富士通在 2010 年 CEATEC 上展示過一款可旋轉的內合雙屏設備。你會看到,它的設計和曾經的長條狀日式翻蓋機非常相似,只是將原本放鍵盤的區域改成了觸控屏,但上下兩塊屏幕都可以實現 90 度旋轉。

可以這麼說,現在的摺疊屏,並非憑空出現,而是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和發展,這其中更多的是彎路。

「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作為首家把屏幕指紋技術商用起來的廠商,vivo 近來的動作就很不因循守舊了。

「水滴」這款概念機折射的是,為什麼大夥兒在把目光和發展方向定在摺疊屏的時候,vivo 把概念機的方向,定在了一體化?

當一體化機身遇到摺疊屏,就像《三體》裡「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上一次 APEX 的真·全面屏算是指對了方向,上上一次的屏幕指紋也算是帶對了方向,這一次呢?

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未來的某一天,摺疊屏和一體化可能並不矛盾。不過現階段看來,還是二選一的狀態。

前面說人類一直在追求更大的顯示面積,顯示面板面積越大價格越貴幾乎成為通理。同樣的 iPad Pro,大的比小的貴,同系列的索尼 4K 電視,毫無疑問也是大的比小的貴。但是,如果人類追求更大的顯示面積是一條鐵律的話,那麼 VR 技術為何到今天還是不溫不火?

這是因為,人類會權衡和妥協。

如果顯示面積變大,但是分辨率沒跟上,滿屏「大果粒」般的像素點足以讓人抓狂;許多 VR 設備能覆蓋全部視野範圍,但是要麼是線纜重重,要麼頭盔笨重,並不適合作為日常隨身設備。

類似的邏輯在目前的摺疊屏手機上可能重演,如果看一眼柔宇的那款 FlexPai 手機,你可能會疑惑,這是手機還是平板,我該拿放褲兜還是裝包裡?

面對絕大多數的摺疊屏概念機,「笨重」的印象肯定是逃脫不了的。在此類產品的設想中,摺疊屏是為了覆蓋手機和平板兩種形態,然而,摺疊確實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平板面積過大的問題,但解決不了的是,平板設備的體積和重量問題。地表人類依舊無法穿梭多維世界,藐視地心引力。

另外的問題是,目前人類的影視作品創作,跟此前的屏幕比例息息相關,無論是 4:3 還是 16:9 亦或是 21:9 的畫面比例,都是毫無疑問的長方形。然而,摺疊屏展開之後,不可避免地會更偏正方形,與現有的影視內容的畫面比例產生矛盾,造成顯示面積的浪費。

可以這麼說,現階段的摺疊屏發展方向,和《三體》裡面的人類艦隊點的科技樹類似,追求的是龐大恢宏,氣勢逼人。

當一體化機身遇到摺疊屏,就像《三體》裡「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 短片神作《水滴 Waterdrop》劇照

「水滴」是另外的邏輯。《三體》裡面的水滴結構緊密,渾然一體。

雖然 vivo 用到了外星文明產物來命名新產品,但是想必 vivo 工程師裡面還沒有混入三體人,所以我們還是用地球科技來推理這款手機的形態好了。

想要實現渾然一體,無按鍵無開口的效果,我們先來想想需要解決哪些按鍵和接口:耳機接口,聽筒開口,SIM 卡槽,揚聲器開口,充電和傳輸數據用的 USB 接口,音量鍵,開關機鍵。

然後我們再來想如何挨個找解決方案。

耳機接口這個最好理解,現在一大批的手機都把這個接口取消,改用藍牙連接。

聽筒開口的問題在 APEX 上已經通過屏幕發聲搞定,更早的時候小米 MIX 概念機也有另一種名為懸臂樑的解決方案。

SIM 卡槽可以通過和運營商合作,通過無實體的 eSIM 卡技術搞定,技術門檻超低,主要是政策門檻。

當一體化機身遇到摺疊屏,就像《三體》裡「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 索尼銀幕聲場技術

揚聲器開口的問題,理論上可以和聽筒開口的類似的解決方案:銀幕聲場,首發來自索尼,用在了 A8F 等旗艦電視上,主要是通過發聲驅動裝置震動 OLED 面板進行發聲。

當一體化機身遇到摺疊屏,就像《三體》裡「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USB 接口看起來超級不好解決掉,但是也不是沒有投機取巧的辦法,比如這種將 Lightning 接口魔改成 MagSafe 的第三方配件就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當一體化機身遇到摺疊屏,就像《三體》裡「水滴」遇到人類艦隊


▲ ROG Phone 的空氣扳機操控

音量鍵和開關機鍵的話,其實解決起來,比想象中簡單。首先音量鍵未必有真正存在的必要,完全可以通過軟件來操作,留著實體按鍵主要還是為了方便。在模擬側邊實體按鍵的路上,臺灣有兩張廠商提供了參考案例:HTC U11 提供了邊框壓力感應功能,ROG Phone 則有側邊感應超聲波的「空氣扳機」功能。

當然,以上只是個人的猜測和推理,vivo 說不定藏著什麼獨家黑科技也說不定,做這麼多推理,想要說明的是,完全一體化並非不可能,可以用到的技術就像七龍珠分散各地,vivo 需要收集起來然後召喚神龍。

然而,召喚神龍不是誰都能做的,召喚出來了得到的也可能是條原味內褲。做一體化機身裡面的難點其實需要在智能手機這麼小的機身裡面做全新的集成,這是前人完全沒有做過的事情,而非從供應鏈處獲得一套方案。

更難的點在於,2019 年剛好處於 4G 轉 5G 商用的元年,作為一款超前的概念機,不支持 5G 說不過去吧?支持 5G 的話,那麼「水滴」的結構工程師可能就要抓狂了。本來「手機外面看到的東西越少,那麼手機裡面集成的東西就會越多」,現在因為 5G 模塊的體積要遠比 4G 的大,所以如何平衡不留遺憾地支持 5G 網絡還繼續做一體化,是個有挑戰的事情。

說到這裡,「水滴」概念機之於 vivo 和行業的意義也就正好呼應了文章開頭兩個故事提到的兩個點:渾然一體的手機結構是產業上下游一併希望達到的境界;在極致的精巧面前,越龐大反而顯得越粗糙越脆弱。

和去年年初的 APEX 類似,「水滴」的作用絕不是出貨,也不侷限於炫技,更在於向行業提供一種智能手機終極結構的可能性想象和解決方案。然後,探討技術進步的方向,是消除各種不必要,走向大巧不工,還是一味地追求龐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