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话用来概括2018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最合适不过。被称为“中国芯片元年”的2018,我们的行业目睹了全民意识觉醒,赢得了空前的舆论关注和政策支持,遭遇了争取“芯片主权”的至暗时刻,独行在产业黎明前的漫漫长夜。

上一篇芯片巨头们的2018年度账单长什么样?芯片大师以调侃的方式回顾了六家芯片巨头的2018,承蒙各位看官错爱取得了近期最大阅读量。从我们每周做一次小盘点的【芯周刊】来看,本土半导体行业取得的进步超出想象,此番我们将对中国半导体产业2018十大最新进展做一次相对严谨的盘点。

01中芯国际14nm制程

概览

中芯国际2018Q3营收25.7亿美元,全年业绩超过去年(29.2亿美元)几乎悬念,三季净利润1.1亿美元也超出市场预期。产品端,中芯国际14nm Fin-FET制程试产良率已达95%,将于2019年Q2正式量产。8寸产线产能全年基本满载,

2019年将增加6-7条12寸产线,由ASML提供的国内首台EUV也将加入中芯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芯片大师评论

从14nm量产时间上来看,中芯国际落后于一线大厂4年(台积电、三星均2015年量产14nm/16nm制程),落后二线2年(格芯、联电于2017年量产),在纯代工领域继续排在全球第四。而在28nm、40nm时代,这个差距是5-7年以上。

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并成为联席CEO后已经显著缩短了14nm的推进时间进程,同时日趋稳定的高管团队将极大有利10nm、7nm时代的战略延续和执行。随着台积电7nm工艺一家独大,格芯、联电相继放弃先进制程投入,三星将晶圆代工独立出来,中芯国际或将面临巨大的研发投入和成熟市场竞争压力。是在技术和市场压力下裹足不前,还是在未来5G、AIoT、EV带来的增量市场中爆发?

02紫光集团存储芯突破

概览

2018年8月7日,长江存储发布Xtacking 3D NAND存储芯片架构。长江存储在闪存技术峰会上推出其3D NAND架构——Xtacking。接口速度上比V-NAND(三星)快两倍,存储密度只比竞品96层NAND芯片低10~20%。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2019年1月7日,紫光集团宣布旗下紫光宏茂已成功实现大容量企业级3D NAND芯片封测的规模量产,这意味着真正国产的紫光品牌(UNIC)固态硬盘将在今年跟普通消费者见面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图:紫光NAND颗粒和 SSD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图:紫光1TB容量消费级 SSD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图:紫光单条8GB台式机内存

笔者年底通过线下了解到,在RAM 和 NAND Flash上,紫光2018年已经做出了使用自家颗粒的样品内存和SSD(含NVMe接口产品),量产版本性能和价格将进一步逼近一线产品。

芯片大师评论

过去5年,全球存储产业以37%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发展,而三星(韩)、SK海力士(韩)、美光(美)以合计95%的市占率垄断全球市场。作为技术非常成熟的行业,我国的存储芯片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2018年福建晋华被禁运停摆至今,后续的专利官司恐怕旷日持久,投产遥遥无期。

长江存储背靠紫光集团和政策基金,目前来看是国内最有潜力的存储器厂商,部分产品2018年已经完成市场化前的最后准备,情景可期!

03华为7nm三箭齐发

概览

2018年7月率先发布全球首款量产7nm手机COU麒麟(Kirin)980,10月发布多款 AI解决方案和7nm AI芯片昇腾(Ascend)310,1月份发布面向数据中心的7nm CPU鲲鹏(Kunpeng)920系列,如此高密度的先进工艺芯片发布显示了华为超群的设计能力。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图:华为的处理器布局(源:超能网)

芯片大师评论

7nm芯片代表了当前最强性能和能效比,2018年的这三款芯片标志着华为已经成为全球顶尖芯片设计企业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来源:Semi Engineering

根据 Semi Engineering此前发布的报告,进入10nm时代,芯片研发成本呈倍数增长,研发一颗7nm芯片平均花费约3亿美元,成为少数玩家的游戏。作为一家系统厂商,华为拥有行业最强的芯片研发能力,而芯片研发能力是推动产品智能化、提升成本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这三颗芯片,一颗代表着华为在全球手机市场同苹果、三星分庭抗礼,一颗代表着华为进军基于开源指令集的AI芯片,一颗代表着华为进军数据中心领域,扛起 ARM 阵营服务器芯片大旗挑战英特尔。

04封测三强稳居全球TOP10

概览

2018年第三季前十大专业封测厂产值较第二季度增长5.2%,达62亿美元。其中,前三名依旧是日月光(ASE,35.1%)、安靠(Amkor,18.5%)和江苏长电(JCET,16.1%)。此外,中国大陆厂商通富微电(FFME,4.8%)和华天科技(TSHT,4.2%)分列第五名和第六名。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图:2018年Q3全球半导体封测业 TOP10

2018年国内封测三巨头全球总份额由2017年的19%上升到25%,各自份额都有上升。其中,AMD EPYC 霄龙处理器(全球首颗7nm服务器CPU)封测部分由通富微电完成,通富微电成为少数具备7nm处理器封测能力的厂商

芯片大师评论

虽然封测在半导体产业链相对低端,但中国企业仍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与全球市场5%的年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相比,中国半导体封测以20%的年复合增长率遥遥领先。两岸在封测市场平分秋色,高端封测市场还是大部分掌握在台湾企业手中。更多请详见本号文章:国产三巨头亮剑封测业:两岸企业平分天下?

05比亚迪IGBT 4.0

概览

2018年12月10日,比亚迪在宁波举行“比亚迪核心技术解析会之IGBT电动中国芯”,正式发布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车规级IGBT 4.0技术。与当前市场主流的IGBT相比,该IGBT的

电流输出能力高15%,同等工况下综合损耗降低了约20%,温度循环寿命高出10倍以上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芯片大师评论

IGBT被业界誉为功率变流装置的“CPU”,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高铁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车规IGBT属于高端产品,预计2017-2023年有望实现28%的年复合增长率。但是目前我国

自给率很低,2018年还经历了“缺货潮”,交货周期从正常8-12周延长至最长52周。有着13年IGBT自研史的比亚迪,已相继掌握IGBT芯片设计和制造、模组设计和制造、大功率器件测试应用平台、电源及电控等环节的完整技术,前沿SiC功率器件2019年有望商用,为我国IGBT产业发展打上一剂强心针。

06中微5nm刻蚀机

概览

2018年12月,中微半导体自主研制的5nm等离子体刻蚀机通过台积电验证,将用于全球首条5nm制程生产线。中微半导体是唯一进入台积电7nm制程蚀刻设备的大陆设备商,双方在28nm制程时便已开始合作,并一直延续到10nm和7nm制程。2018年年初,中微的7nm刻蚀机曾被央视【大国重器】栏目报道。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芯片大师评论

在VLSI(美国领先的半导体行业市场研究公司)12月发布的2018年终盘点中,中微(AMEC)在全球薄膜沉积设备供应商排名中荣登榜首。同时,在刻蚀和清洗设备供应商排名中,以及在台湾晶圆制造设备供应商排名中,均位列第二,非常有含金量!2004年回国创业14年的尹志尧终得硕果!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2018年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取得进展,国产核心设备中部分已经打入半导体制造高端产线。根据SEMI统计,中国新建产线设备国产化率为13%-15%,长江存储公布的设备供应商名单中,大陆设备厂商有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盛美半导体、睿励科仪、沈阳拓荆等。未来三年内在中国大陆新建产线约20余条,这将会极大增加对于半导体设备的需求。面对家门口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仍需砥砺前行。

07新昇300mm大硅片

概览

2018年7月,上海新昇300mm大硅片正片通过了上海华力微电子的验证。三季度,上海新昇实现1.42亿元营收,同比增长7.9%,首次实现了单季度盈利。11月,上海新昇月产能实现10万片,提前完成目标产能。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芯片大师评论

硅片占半导体材料市场30%左右的份额,是价值最高的半导体材料。和在芯片领域选择市场空间最大的存储器为突破对象,材料领域我国选择了硅片重点突破。当前全球300mm大硅片市场供不应求,上海新昇300mm大硅片实现量产,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公司已经被台积电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正在进行产品验证。

08国产EDA华大九天

概览

2018年10月,华大九天发布GPU-Turbo异构仿真系统Empyrean ALPS-GT等三大新品。ALPS-GT是全球首款异构仿真系统,采用了GPU-Turbo Smart Matrix Solver技术。第一个商用版可对大规模后仿真性能提升5-10倍,预计于2019年6月发布的第二个商用版本可对大规模后仿真性能提升10倍以上。9月,华大九天获得大基金领投的新一轮融资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芯片大师评论

在国内基本空白的仿真设计软件领域,成立刚满10年的华大九天几乎是我国唯一有市场竞争力的EDA企业,全球拥有客户200多家,业务包括EDA电子设计自动化、Foundry工程服务、IP及设计服务。但是,全球EDA软件市场被三巨头Synopsys(美)、Cadence(美)和Mentor(德)垄断,国内IC设计公司几乎100%采用国外产品。

同样奋斗在自主化一线的立创EDA:立创EDA的2018总结与2019年展望

09大基金一期投资完毕

概览

大基金一期共募资1387.2亿元,截至2018年9月30日,大基金投资集成电路制造、封测、设计、设备和材料共56家企业,累计出资额超过1000亿。据介绍,大基金二期已经在募资中,将提高对设计企业的投资比例,并围绕国家战略和新兴行业进行投资规划。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图:IC China 2018 武岳峰资本武平

芯片大师评论

国家大基金的设立源于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此举一改我国过去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研发奖励等传统补贴方式,以市场化投资的方式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在大基金带动下,各地纷纷设立子基金,进一步放大了基金的助推效应。大基金的后续投资将进一步关注存储芯片制造、核心芯片设计和下游产业链,必将带动集成电路产业再上一个台阶。

10闻泰并购安世半导体

概览

2018年3月,闻泰科技在安世半导体竞标中胜出,分两次收购安世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号称中资最后一次收购国际优良芯片资产。安世半导体前身是恩智浦标准器件事业部,是半导体细分领域龙头,公司标准分立器件全球市占率第一,逻辑器件仅次于德州仪器,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二,低压功率MOS仅次于英飞凌,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二。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芯片大师评论

闻泰是全球最大ODM龙头,安世是标准器件IDM巨头,收购形成优势互补,上下游协同效应,打开下游消费电子+汽车市场。但收购期间变数不断,闻泰自身屡次遭遇财务危机,直到董明珠的格力电器入场才稍有缓解,这笔交易有望于2019年顺利达成。详见本号文章:安世半导体再被拦路抢亲,董小姐或成最大赢家?

结束语

据我们供应商大会收集的国内芯片原厂情况,现场针对【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芯片企业是机遇还是挑战】这个问题,多数嘉宾对中国芯片业的未来持短期保守、长期乐观的态度。除了极少数大厂,本土芯片发展程度低、市场覆盖难度大、人才和资金短缺是困扰半导体企业的最大问题。

独家盘点:2018中国半导体十大重磅进展

图:立创商城供应商大会现场调研

本质上我们还处于芯片事业的初级阶段,盘点2018我们可见发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头部企业都在发力,关系全局(甚至政治)甚至国运的这一仗是不能证伪的,2019年可能是阶段性成果呈现的第一年,我们翘首以盼!

【数据源】企业财报和官网,IC Insights,CINNO Research,Semi Engineering,SEMI,超能网,快科技,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