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源于雕琢:有趣的灵魂演绎经典——记中国蛋雕界无冕之王刘会群

魅力源于雕琢:有趣的灵魂演绎经典——记中国蛋雕界无冕之王刘会群

轻轻一磕就破的蛋壳,可以用它来做什么?有人将它碾碎,作为清洗污垢的“清洁剂”;有人将它的碎片搜集起来,作为养花的肥料……也有心灵手巧的人,利用蛋壳的形状美感,凭着灵巧的双手和执着的干劲,在只有两根发丝般厚度的蛋壳上雕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将再普通不过的蛋壳变成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这个人就是有着“神雕”之称的蛋雕艺术家刘会群。

魅力源于雕琢:有趣的灵魂演绎经典——记中国蛋雕界无冕之王刘会群

刘会群工作照

以雕蛋为趣

刘会群成长于辽宁海城的农村,在那里居住了19年。农村厚重的乡土文化氛围,造就了他对民间艺术的狂热追求。4岁时,他就开始学习民间美术——线描以及剪纸等;8岁时,又开始学习民间木版画和雕刻。

1991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家人和亲戚饭后聚在一起,正在喝茶闲聊,亲戚家的小孩就缠着刘会群画画。当时他正拿着一把版画雕刻刀,就随手拿起餐桌上的一个红皮鸡蛋尝试刻画。意外的是,当一个简笔画的小猪跃然蛋上时,刀痕下红颜色的渐变十分好看。刘会群喜出望外,从此以雕蛋为趣,潜心研究蛋雕技艺。

蛋雕,即在禽类蛋壳上刻琢成画,用雕刻的手法表现绘画的效果。蛋雕起源于欧洲六世纪初的复活节彩蛋。复活节是西方最古老的基督教节日之一,孩子们在这一天为鸡蛋着色打扮一番,分送给朋友和家人。此后,这种简单的作画渐渐发展成为鸡蛋上的雕刻艺术。

其实,中国自古也有蛋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在婚娶、寿辰、得子之时,为了表示喜庆,习惯用红色颜料将鸡蛋染红,做成“喜蛋”,馈赠给亲朋好友。渐渐地,有人做起了喜蛋生意,除了染红外,也有在上面描绘写花鸟鱼虫、京剧脸谱的。经过多年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如今,人们将鸡蛋钻孔掏空,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终于形成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蛋雕艺术品。

根据蛋壳载体的不同特点,运用的雕刻技法也不尽相同,其基本技法包含超浅浮雕的阴雕和阳雕、平雕及精细镂雕。蛋雕融雕刻及绘画于一体,其作品种类繁多,有人物肖像、花鸟鱼虫、名山大川、京剧脸谱、诗文字画等等,主辅相衬十分得当,惟妙惟肖。

魅力源于雕琢:有趣的灵魂演绎经典——记中国蛋雕界无冕之王刘会群

一般来说,用于制作蛋雕的材料可选用鸡蛋、鸭蛋、鸽子蛋、大雁蛋、鸵鸟蛋等等,其蛋壳厚度仅在0.2—2毫米之间。要在这些薄薄的、一碰即破的蛋壳上进行雕刻以及艺术创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刀尖上的舞蹈

刘会群初学蛋雕时,这项艺术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为了了解蛋壳的结构,钻研蛋雕的雕刻技法,全国多所农业大学、禽蛋研究所,以及国内多所知名美术学院,都留下了刘会群登门学习的足迹。

“创作镂空的蛋雕,首先需要清楚地了解图案的结构和雕刻顺序之间的关系。需要镂空的部分,面积大些的地方要先镂,面积小的要后镂,严格按照从大到小的原则进行雕刻。如果先把小面积的部分雕空了,那么大面积的部分就会一雕便碎,使创作前功尽弃。因此,对于图案结构和雕刻顺序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刘会群说,“除了不断学习,蛋壳质地分层排列的结构掌握也要靠自己慢慢摸索。在显微镜下观察,蛋壳的中间部分,质地光滑细腻,雕刻不易碎裂;而蛋壳两端部分质地排列粗糙且不规则,雕刻时很容易破碎。”另外,除了图案结构和雕刻顺序,蛋雕对于雕刻的工具也非常有讲究,都要靠自己钻研学习。“最初学习雕刻的时候,10个蛋壳中能有一个成功的就已经很不错了。”

此外,刘会群还对自己进行过一项“魔鬼训练”。蛋雕过程中,蛋壳极易破碎,为了使右手保持绝对的稳定,他用徒手捉蜜蜂来训练自己。在捕捉一只蜜蜂时,要求准确地捏住蜜蜂的翅根。此时,尾针会刺在指甲上,扎不透,否则就会蜇到手指上。刘会群就是用这种近乎残酷的方法,强化了自己手的稳定性。谈及此事,刘会群强调说,这是个不可以模仿的训练,因为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是通过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他对蛋雕艺术的痴迷和无悔的付出。

深厚的民间文化基础以及对蛋雕技法锲而不舍的追求,使刘会群在蛋雕艺术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升。

据刘会群介绍,蛋雕的制作步骤比较复杂。

首先是选蛋。蛋壳的选用非常重要,例如,鸡蛋和鹌鹑蛋的蛋壳更薄,鹅蛋和鸵鸟蛋的壳则稍厚,蛋壳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也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根据不同题材的设计和表现选用不同的材料。蛋选好后,就要用注射器仔细清空蛋黄蛋清,进行消毒、阴干,然后才能用于创作。

魅力源于雕琢:有趣的灵魂演绎经典——记中国蛋雕界无冕之王刘会群

创作时首先要用铅笔在蛋壳上“打草稿”、画图案。当然,这个步骤现在对于技术已经非常纯熟的刘会群来说,可以省略,他直接用刀尖就能挑出大致的图案。雕刻工具粗细不同,大概有几十种。待雕刻完成之后,剩下的步骤就是对蛋雕进行清理和装饰。一番雕琢,人物、山水、花鸟、诗文等图案尽在其中,十分传神。

1995年夏季,一个偶然的契机,刘会群凭借多年来在艺术上的深厚积累,最终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蛋雕界首屈一指的地位。

那一年,刘会群偶然获得一枚澳大利亚鸸鹋蛋。鸸鹋是澳大利亚国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类。鸸鹋蛋是世界上仅次于非洲鸵鸟蛋的第二大蛋,却是世界上最美的蛋。其蛋壳共分四层——黑绿色、灰白色、渐变的翠绿色及内层的纯白色,以其为载体创作的鸸鹋蛋雕,堪称世界蛋雕中的极品。拿到这枚鸸鹋蛋,刘会群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经过近一个月的雕刻,刘会群完成了中国第一枚鸸鹋蛋雕作品《毛泽东主席肖像》,填补了之前中国无人从事鸸鹋蛋雕的空白。此后,刘会群一发不可收,逐步把创作重点放在了鸸鹋蛋雕艺术上。

1998年,刘会群的蛋雕作品《鲁迅像》《窗》经过专家的研究认证,被辽宁本溪市博物馆收为永久馆藏。同年末,刘会群完成的鸸鹋蛋雕作品《百虎》,在2005年被日本收藏者重金收藏,创下当时蛋雕艺术品价值的中国之最。2002年后,刘会群潜心提高鸸鹋蛋雕技艺,根据多年经验,在世界范围内首创“鸸鹋蛋工笔刀法精雕技法”“鸸鹋蛋动物题材绒毛精雕技法”“鸸鹋蛋体飞刀技法”“鸸鹋蛋体云雾软雕技法”以及“鸸鹋蛋超精细镂空技法”。

2003年,刘会群为澳大利亚华裔收藏家、瓦轴集团合资方技术经理MR.LOW创作雕刻夫妻写实肖像,得到鸸鹋蛋雕发源地收藏家的高度认可,赞其雕工远远超过澳洲鸸鹋蛋雕技艺。

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刘会群雕刻了鸸鹋蛋雕组套作品《福娃》,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同年,他创作的多件鸸鹋蛋雕作品被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多国运动员、官员及奥运会观众收藏。

2010年,鸸鹋蛋雕作品《中国龙》被南澳大利亚艺术学院染织系主任、澳大利亚著名艺术家凯·劳伦斯女士收藏,标志着中国蛋雕大师的雕刻艺术得到了鸸鹋蛋原产地澳大利亚艺术界的认可。

魅力源于雕琢:有趣的灵魂演绎经典——记中国蛋雕界无冕之王刘会群

从1991年到现在,蛋雕是刘会群倾注了将近半生心血一直在从事的唯一一件事情。他认为,蛋雕的魅力源于一份匠心,他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事实上,不仅艺术品如此,任何魅力产品都离不开工匠精神。刘会群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产品极度同质化的时代,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在保证品质的同时赋予产品以思想和气质,才能打造真正的魅力产品。

文_丽丽

共享思想 共创未来

魅力源于雕琢:有趣的灵魂演绎经典——记中国蛋雕界无冕之王刘会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