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今天,一场低调却意义重大的首飞

30年前的今天,一场低调却意义重大的首飞

1988年12月14日,这一天的阎良天气晴朗。在试飞中心机场塔台周围,专程从北京赶来的海军副司令员兼海航司令员李景中将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千余名群众被紧张和兴奋包围着,他们期待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歼轰7 001架机首飞。

30年前的今天

这天早晨承担试飞任务的试飞员黄炳新将家里、办公室的钥匙都交给了政委,这是黄炳新飞行以来唯一一次交钥匙。

15时许,黄炳新驾驶着飞机腾空而起,直上苍穹。

30年前的今天,一场低调却意义重大的首飞

18分钟后,飞机沿轨迹下滑,安全着陆。

度秒如年

—— 陈一坚

这漫长而又短暂的18分钟,宣告了中国第一架超声速歼击轰炸机的诞生,也将一个能够自行设计、独立完成复杂机种的填补国家空白的设计研究所永远地载入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史册。

30年前的今天,一场低调却意义重大的首飞

后来,这架战机又被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飞豹”

2018年,改革开放40年,也是“飞豹”首飞30年。

一次历史性跨越

“飞豹”的研制始于1977年,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它的研制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从测绘仿制到自主研制的历史性跨越。

它是在没有原准机条件下按照“一机两型”标准全新设计研制的机种,当时,基础薄弱、手段落后、条件异常简陋的中国航空工业,受到了来自技术、质量、进度、经费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30年前的今天,一场低调却意义重大的首飞

型号战幕拉开后不久,国家财政紧缩,由重点型号转为“量力而行”的缓办型号,此后又经过一波三折,几上几下。

30年前的今天,一场低调却意义重大的首飞

每次都面临山穷水尽,航空人坚信祖国需要这样的飞机,比任何时候都珍视承担型号任务的机会,最担心的是这个项目“下马”,更担心自己不争气,把项目搞砸。

他们,为了“飞豹”

他们定下了“20年不落后”的设计目标,拿出“一定要把歼轰7拼上去”的劲头,对项目投入了全部力量。

30年前的今天,一场低调却意义重大的首飞

他们精心设计,不轻信任何一个没有充足证据的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

他们创造条件,在简陋的芦席棚、在露天的运动场,夜以继日,开展国内最庞大、最复杂的地面模拟试验。

30年前的今天,一场低调却意义重大的首飞

他们攻克难关,突破了新技术20%的设计禁区,创造了我国飞机研制史上多个第一,并最终将这个“在任何国家都无异于天方夜谭”的事,做到了!创造了奇迹!

祖国天空,未来可期

“不可理解,无法想象”,一位美国评论员在刊物上这样慨叹这架战机的研制。

可以理解:先进的飞机是可以买来,但属于中国自己的航空力量是决买不来的!

30年前的今天,一场低调却意义重大的首飞

三十而立!

今天航空设计不再是“一把计算尺,一套绘图工具”,但今天祖国对于航空装备的需求和呼唤一如既往。

30年前的今天,一场低调却意义重大的首飞

30年走过,一个又一个新机型从航空工业飞出,定型装备部队,守卫祖国海空。

30年走过,一代又一代航空人已经成长起来,他们初心不改薪火相传,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无需想象,祖国天空的未来,已经可期。这不是空谈,这不是口号。这是航空人的自信与底气,这就是“航空报国”的实际行动。

本期部分素材来自航空工业一飞院、航空工业西飞、

中国航空报社

文字/白俊丽 编辑/于舟 监制/刘煊

铁粉必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