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鎮記憶(8)在青島一中那些日子(中)

從西樓到東樓要經過一條長長的下坡,坡的左側是個小樹林,那裡是原來的東大灣,其實東大灣在上世紀初有個很美的名字叫松石湖。對這條長下坡的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剛剛學著騎自行車時,曾經從坡上衝下,結果沒有剎住,一下撞上東樓前的花壇,摔了個結結實實。

東樓有三層,呈L型分佈,中間圍合著一個小院子。大概東樓的院子是一種所有內院裡最小的了,只能打打羽毛球啥的,做不了更大的運動。東樓的北側是學校的食堂,除了一部分住校的同學以外,那會已經很少有學生在學校吃飯了,所以去的也少。聽老校友們說起食堂外曾經有一片桃園,到我上學的時候桃園已經沒有了,只是還有兩棵核桃樹,自然這樹上的果實也曾經是我們的腹中美味。

西鎮記憶(8)在青島一中那些日子(中)

桃林在80年代末已經只剩幾棵核桃樹了

作為最近四十年最後一屆小學上五年的學生,似乎壓力小一些,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因為那一年的考試出了新辦法,青島市區的四所重點中學,一中、二中、九中和十七中要獨立聯合招生,提前考試。

究竟是去一中還是去二中,對那個年代西鎮的孩子來說似乎沒有什麼可考慮的,處在城市一隅,二中似乎很遙遠,這種遙遠不是距離上的,很多年之後才明白,是文化上的差異。而且,那時候一中和二中的差距遠不像今天這麼大,所以,當決定報考方向的時候,沒有什麼猶豫就選擇了一中。

西鎮記憶(8)在青島一中那些日子(中)

考試是在南樓,那年報考一中的有1600多人,但是隻收八個班,也就是400人,四比一的比例,應該比今天的高考還要難吧。那年臺五小的成績是很棒的,總共只有一個畢業班,但是有16個人考取了一中,印象中前一百名裡至少有5個。 發榜那天,是我自己去的,第三名的成績讓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回家告訴了姥爺,姥爺也不信,騎上自行車又去看了一遍,這才相信。

開學了,我分在了八班。八個班裡只有我們八班和七班在一樓,教室是之前的倉庫剛剛改成的,總覺得有一股發黴的味道。因為從初一到初三,七班和八班始終緊挨著,而且總是被孤零零的放在單獨的樓層,所以關係也就特別好,彷彿就是一個班一樣。

西鎮記憶(8)在青島一中那些日子(中)

我們的班主任教英語,大概算的上我這一生中遇到的最嚴厲的老師了,所以直到今天想起她還是有些怕的,但是感情直到今天都很好。七班的班主任姓孫,教我們語文,剛剛從大學畢業,我們是她的第一屆學生,高高的個子,無論是那個年代還是今天,都絕對是男生們的女神。很多年以後,當我也成為一名老師的時候,教委曾經組織過一次教師演講比賽,我代表當時的高職校參賽,孫老師是評委,那是畢業後第一次見到她,以至於突然有些緊張。後來再看到孫老師的消息,就是在學校的新聞裡了,因為後來她教出了一個學生叫黃曉明,所以他倆的合影常常出現在報導裡。日後能夠成為一個寫字的人,要感謝的首先是孫老師。

西鎮記憶(8)在青島一中那些日子(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