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是青島的商都,一個青島人的臺東記憶(2)

說到臺東,當然離不開商業。

臺東的商業興旺了一百多年,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有起有伏,青島的各大商圈也不斷地興衰更替,唯有臺東一直不曾沒落,或許這和這裡的地氣有關係,也或許是和臺東的地理位置有關係,但是最重要的是因為這裡始終流淌著青春的激情。

臺東是青島的商都,一個青島人的臺東記憶(2)

舊青島的商業興旺始於一百多年前基本上是從大鮑島開始的,但是臺東並不晚於大鮑島,而且一開始就表現出她更接地氣的一面。如果要把臺東的商業講清楚,把臺東的老字號都講清楚,恐怕十篇文章也不夠,所以今天就先帶大家瞭解下臺東的商業概貌吧。

臺東是青島的商都,一個青島人的臺東記憶(2)

臺東三路,中國十大步行街之一

臺東三路能夠位列中國十大步行街之一,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說這是因為臺東的風水好,因為臺東的地形像一個大元寶,臺東八路到臺東三路之間恰好是元寶的鼓肚,自然財運最旺;也有人說臺東的興旺是因為這裡一直是居民密度最高的區域,人丁旺自然財運旺;還有人把臺東興旺的原因歸結到便利的交通上。上面這些原因其實都有,但是說到底,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臺東接地氣。

臺東是青島的商都,一個青島人的臺東記憶(2)

如今復原的臺東商業舊貌

如果從現代商業營銷的角度去看臺東,臺東商業興旺的原因實際上是多方面的,有些來自於巧合,有些來自於人為,大體上應當有這樣一些因素在起作用。

首先是人,任何一個商業街區的興旺都離不開人,而臺東就是這樣一個人丁興旺之地。

從最近兩三百年的歷史看,臺東一直是一個移民進入青島後最好的落腳地。例如仲家窪的早期居民大多來自浮山所和平度、萊西、即墨等地,而現在臺東核心區的楊家村的村民則是由雲南遷徙至嶗山後又分遷過來。或許是因為海泊河、仲家窪河、和南山上的幾條溪流,以及現在豐盛路、通化路一帶的水系,讓這些原本以農耕為主的內陸移民更加適應,所以依山傍水的自然條件使得這裡為更多內陸居民所接受。

而在近百年曆史上,從最初的臺東鎮再到後來的嶗山大院、東山路、桑梓路周邊區域都曾是青島周邊農民初入這座城市比較好的落腳點,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為這裡距離四方的工廠區不遠,而另一方面房租卻相對便宜,即便租不起房,在山坡上搭個窩棚安身,附近的水源也提供者生活最基本的需要。

臺東是青島的商都,一個青島人的臺東記憶(2)

老照片中的威海路

及至最近的幾十年,越來越多的新市民更是把臺東作為清漂的第一目的地。原因有很多,房租便宜、生活成本低、交通便利等等。一直到後來李村慢慢發展起來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而這種幾百年持續不斷的移民為臺東的興旺也就打下了一個重要的基礎,人流密集。密集到什麼程度?有人做過計算,在浮山後沒有大規模開發前,市北區的人口密度超過了澳門(澳門曾一度是全球大城市中人口密度第一的城市),而臺東又是市北區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

其次是交通和位置。

臺東的交通便利在20年前無疑是青島第一的。在青島總共只有十幾條公交線路的年代,接近一半的公交車是穿過臺東的,粗略數數:1、2、3、4、8、11、15、25、30、32、36。所以說要在青島找出比臺東交通更便利的地方,恐怕是很難的。

位置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東部沒有大規模開發之前,青島實際上是一個三角形,西側和南側的海岸線與308國道大致可以看做是這個三角形的三條邊,青島的老城區就被包裹在這個三角形裡面,而臺東恰恰就在這個三角形的重心位置上,正是這樣的位置,決定了臺東在整個青島的商業中心地位。

臺東是青島的商都,一個青島人的臺東記憶(2)

道路佈局與建築尺度渾然為商業設計。

從現代商圈構成的理論上看,街區的道路尺度對商圈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德國人最初進行青島城市規劃時,並未想過要將臺東鎮作為商業區來進行規劃,只是作為一個華人聚居區來進行考慮。所以和大鮑島一樣,德國人採取了相對歧視的考慮,除了區域邊緣與外界連通的道路外,臺東鎮的街道的寬度基本為6-8米。而這樣的規劃卻恰恰為臺東的商業興旺奠定了硬件基礎,因為直到今天,對於商業步行街而言,內部的街道寬度依舊以不超過10米為最佳,這樣寬度的街區是最適合逛的。

再加上臺東鎮在街道規劃上刻意的讓道路方向與自然方向形成了45°的夾角,也為臺東最初的所有建築形成四面開門經商,沒有背街,沒有陰陽街打下了基礎,而這些,都被證明是一個商業街興旺的重要條件。

當然,除了這些因素以外,臺東的商業興旺與臺東人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就像最近紅遍網絡的最美彎腰女孩就是臺東眾多小生意人的代表,臺東人善良淳樸,雖處市井卻不市儈,做生意童叟無欺的傳統更讓這裡的商氣一直綿延不斷,所以三十年穩坐青島商都的地位也就不奇怪了。

臺東的商業興旺,離不開市場的繁榮,臺東歷史上先後出現過六七處不同的街市,下一篇我們就聊聊,臺東的街市。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