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难的真相是什么?

婆媳关系难的真相是什么?

在我们中国家庭里面,一旦成了父母,就意味着成为孩子终身的包办和负责制。伴随着这种观念,亲子关系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就是错位,父母普遍爱孩子超过了爱伴侣。孩子无形之中成为母亲的精神伴侣。

婆媳矛盾——变相的亲情错位

正因如此,婆媳矛盾的存在有其历史性和必然性。很多婆婆,或上一代女性长辈会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一切,为孩子付出了青春,我才是最爱孩子的人。所以很多婆婆会用这样的视角和立场,去跟媳妇沟通,这就是一种亲情的错位。

婆媳关系难的真相是什么?

婆媳关系差的真正原因是这个

其实婆媳关系,表面上是婆媳两个人的关系,实际上是婆婆、老公、媳妇,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加上孩子,那就是婆婆、小夫妻和孩子这四个人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说一下中国式家庭关系的特色之一“情敌心态”,并不是说婆婆真的把媳妇当做是情敌,而是说目前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的格局,导致了婆婆和媳妇之间情感上的对峙关系。

情敌心态的根源——爸爸的缺席

很多80后、90后都经历过爸爸长期缺席的时候。爸爸一般忙于工作,只有妈妈在家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儿子会变成妈妈(就是婆婆)的精神伴侣,在心理上成为妈妈的唯一情感支撑。这种情况在单亲家庭里面,更容易被强化。

妈妈长期将儿子当作诉苦对象

爸爸长期缺席,妈妈就会把喜怒哀乐都与孩子分享,而不是和伴侣交流。再加上爸爸大都不善于表达情感,妈妈往往会在儿子面前诉说对丈夫的不满和抱怨。

但是对于长期接受爸爸负面消息的儿子来说,心里的天平会向妈妈倾斜。并本能的成长起来,努力替补爸爸本应承担的心理功能。这种本能会一直延续到长大,即使自己组建了新家庭。

婆媳关系难的真相是什么?

不适应儿子的身份转换

对孩子的过度投入,导致他在脱离原生家庭去新生小家庭的过程中,婆婆会觉得非常痛苦。她会觉得我的孩子有了他自己的家庭,所以他不爱我了,抛弃我了,并把自己这种失去爱的感受、失落和剥离感投射到媳妇身上。

这也是某一些婆媳矛盾特别尖锐的家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和立场。或许双方都不自知,但是确实存在。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才会有相对健康的家庭秩序。夫妻要学会彼此维护,不能任由上一代去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妈妈也要多跟伴侣倾诉而不是向孩子倒苦水。如果亲情错位,有可能给未来埋下更大的定时炸弹,引发更多矛盾。

婆媳关系难的真相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