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德沃与莱斯特兰奇

格林德沃与莱斯特兰奇

《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终于在前作诞生的两年后,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部影片无论是从内容的信息量上看,还是从塑造人物角色的复杂刻画上看,都有比上一部《神奇动物在哪里》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哈利波特》似的单纯讲述一段时间内,主角视角下的冒险故事,反倒是在前一个小时中,用多线叙事、交叉剪辑的方式来完成故事的整体架构。作为故事的核心,克雷登斯是推动所有叙事线的发动机。前作中,他的背景与身世被揭开,默默然的身份让他成为一个具有潜力的种子,悄然种植在整个《神奇动物》系列之中——不仅拥有强大的魔法,同时他还兼具着神秘的身份。

而《神奇动物2》的所有人都在帮助克雷登斯找到他自己的身份,除了黑暗大魔头格林德沃。此时,克雷登斯成为了希区柯克剧本中的那一个“麦高芬”,纽特寻找他、魔法部寻找他、格林德沃需要他···当克雷登斯最终在法国与各路人马相聚的时候,火药引子也燃到了尽头,最终的大战一触即发。

当然,本片片名是《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很明显就能看到格林德沃在影片中的作用可能会比主角纽特更加重要。事实也是如此,纽特在全片中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邓布利多的“眼线”去参与整个事件,而没有做到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但格林德沃则不一样,从上一部最后结尾诡谲冷噤的那一瞥,到预告片中邓布利多的那句“我没法和格林德沃战斗”,到影片开头的那场空中逃脱,到在法国墓地集聚支持者的演讲与破坏力极强的魔法火焰,再到结尾格林德沃道出的那一条惊天秘密。格林德沃在这部影片中,无论是话题上还是在整个故事中都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主角”。

回过头来我们来看看最后影片后半部分——格林德沃的那场“演讲”,从形式上看与纳粹德国的统帅希特勒十分相近,利用巧舌如簧、具有煽动性质的语言去宣扬自己的观点,形成自有的道德制高点、突出其民族性质的主体地位,实现对他国武力上的压制和本国阶层上的统治。

但格林德沃与伏地魔却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伏地魔是标准的“种族主义”,他有着对“纯血统”的傲慢与偏见,对麻瓜与泥巴种深恶痛绝并付诸于暴力与复仇,他能够聚集食死徒对他马首是瞻,前提是他利用了人心中的对”权力“的贪婪,以及对“种姓纯净而优越”的集体认同(小部分巫师)。所以《哈利·波特》的故事是内在的对于权力结构的颠覆,属于自下而上式的反抗。

而格林德沃,他更多的是将自己的种群(全体巫师)视为弱势群体,影片中他在演讲里提到了”预言”——是对现代战争的预言,热兵器乃至坦克大炮的威力让他感受到了巫师界的危险。从罗琳在Pottermore里写下的《北美魔法史》中,我们不难窥探到从魔法发轫之初到现世代的变化,巫师时时刻刻都在受到麻瓜的迫害,“塞勒姆女巫审判案”这样历史中的真实故事也被罗琳添入到自己的魔法世界观的架构中。所以在格林德沃所在时代中,主要的对抗矛盾成为了巫师与麻瓜之间的嫌隙。他主张挑起巫师与麻瓜之间的战争,试图让巫师这样的“弱势群体”获得世界的话语权,以此来保护自己的种群。

从这个角度看来,格林德沃的宣战目的具有更深层次的政治意义,他所维护的是整个群体,而伏地魔所做的仅仅是维护自己的私有权力。这也是为什么,格林德沃和邓布利多两个看似世界观完全相反的角色在最初能成为“超越兄弟情”的关系。但由于格林德沃所要做的行动是诉诸于“暴力”,并不是良性的抗争,所以这也是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决裂的原因之一。有趣的是,1945年邓布利多战胜了格林德沃,但并没有杀死格林德沃,反观哈利与伏地魔的对决结局,罗琳其实自己还是对反派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的。

所以,如果说格林德沃的人物形象是亦正亦邪也没错,在《神奇动物2》结局奎尼最后跟从了格林德沃,也从另一个角度去呈现了这个时代环境下普通巫师的焦虑,因此也打破了跟从格林德沃的一定都是“邪恶”的黑巫师这样预设。如果我们将现实的时代背景融合进影片中的话,不难看出,格林德沃的这种抗争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当代的“平权运动”。如果非要举个例子,那代表着“女性主义”的“me too”运动恰好就成为了最好的指射了。

追本溯源的去探究格林德沃对麻瓜“宣战”的出发点,他本人的多义性就逐渐显露了出来。而在《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中,还有一位角色形象异常出彩,那就是纽特在霍格沃茨上学时期的初恋女友、他哥哥的妻子莉塔·莱斯特兰奇(非常奇怪的三角关系)。

看到“莱斯特兰奇”,大家一定能想到在《哈利波特》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位伏地魔的爱慕者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没错,莉塔和贝拉特里克斯算得上是亲戚。虽然从肤色上看,莱塔和贝拉极有可能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并且这二人的身份与性格特征也算得上是大相径庭。

莉塔·莱斯特兰奇,英国魔法部的傲罗;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无恶不赦的食死徒。身份上的对立,使得二人完全找不到除姓氏外的一丁点共同特点。莉塔出生在莱斯特林奇的氏族家庭,但是她的母亲是被老莱斯特兰奇抢掳来的黑人女性。莉塔一出生,母亲便难产而亡,身为一出生就没了母亲庇佑的孩子,她的生存处境可以算得上非常糟糕。

而老莱斯特兰奇很快又找到了续弦妻子,并生下来了一个男孩。莉塔随着弟弟的出生,终究还是失去了宠爱。为了报复,她在一次事故中将还在襁褓中的弟弟掉了包。而这个假弟弟就是《神奇动物》系列最关键的一人——克雷登斯。

莉塔在家庭中不如意,来到了霍格沃茨一样不受人待见。无论是面对邓布利多教授还是同级的斯莱特林的同学,她感受到了孤独、寂寞,受到排挤。而也正是因为这些特性,让她与当初一样不太合群的纽特走到了一起。虽然最终,两人并未终成眷属,反倒是纽特的哥哥忒修斯·斯卡曼德与莉塔结了婚。

寥寥几笔写完了莉塔的整个人生经历,似乎我们见证了又一个具有悲情意义的角色,当然结局也是如此。但是,《神奇动物2》中,莉塔的人物角色所蕴含的信息量足以支撑起这个人物在整部影片中所焕发的人物弧光。

从最初在魔法部见到纽特时的光彩熠熠,到重回霍格沃茨城堡时与邓布利多的针锋相对,再到回忆起陈年旧事时的黯然神伤,一直到最后为了保护纽特等人在对抗时牺牲。所有这些片段式的情节囊括了整部影片的所有关键情节点。在挖掘莉塔·莱斯特兰奇人物历史的过程中,完成了对这个角色的塑造。作为只出现在一部电影中,并且要在传递信息量的过程中,树起人物本身的个人形象,甚至要达到在最后结尾牺牲时必须要有的共情效果,这个角色应当称得上是影片中塑造人物的标杆。

《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在人物塑造上并未将主要的叙事焦点放在主角纽特身上,反倒是将格林德沃与莉塔在影片中表现的更加出彩,绝大部分对构建“魔法世界观”的信息也出自于这二人之中。无疑,这部影片从哈迷的角度来看是一部全程爽到爆的加长版DLC,补充了太多的有效信息,而作为普通影迷来说,前一个小时多线叙事在剪辑处理中的沉闷与混乱,以及繁多的人物角色,庞杂的信息量,都让观影过程提升了很大的难度。

虽说影片整体特效、动作设计和舞美依旧维持这高质量的制作水平,但平心而论,摄影和剪辑真的有很大的问题。部分手持镜头和片中对话所运用的人物大特写,以及那毫不均匀的摇镜头,实在是让人的观感非常不舒服。

总的看来,罗琳和大卫·耶茨更主要的还是希望通过这部影片为接下来的故事做铺垫。影片结尾除了纽特以外,其余几人都经历至亲的离开与失去,所以本片“正义的一方”陷入到至暗时刻,丢入到绝境中,下一部该如何扳回这一城,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