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电影如梦幻般美丽残忍,但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故事

国产青春电影如梦幻般美丽残忍,但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故事

在这一个段子,一首歌,一篇小说,一个八卦都能改编成电影的时代,那个与恩师有过不可说恋情,大声唱过后来,后来嫁为人妇的奶茶终于向观众推出了专属于自己的IP——《后来的我们》。奶茶+《后来》,这本来就是影片外比影片内更加热闹的组合。至于影片讲了什么,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资本终于可以再一次收割观众的情怀了,而且这一次很赚!现在想想周杰伦挺可惜的,如果《不能说的秘密》这部佳作在这个时代上映也许票房会非常火爆,当然,场外的故事一定要精彩,比如挖出和蔡依林的梗。

国产青春电影如梦幻般美丽残忍,但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故事

终于明白,观众买电影票并不是为了看这个电影演了什么,而是这个电影能勾起我什么样的过往。所以,电影的题目太重要了!比如《前任攻略》《后来的我们》《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也许有一天我们还能看到《我们都一样》《我们的过去》《我们不一样》……对,必须要有我们!电影讲的必须是我们的故事,尽管我们未曾经历,但必须要有感同身受的观影体验。

国产青春电影如梦幻般美丽残忍,但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故事

于是我明白文化主流变了。电影,电视,文学书籍,艺术从以前的展现平凡人的生活,给人以启迪和反省或提升人们审美水准转变成了为市场服务的,一味迎合观众需求的产品。你喜欢意淫,我就拍给你看;你喜欢校园故事,我就还原你的记忆;你喜欢前任的渣,我就告诉你为什么你忘不了渣男…于是观众开始在无数次这样的剧情中纵情洒泪,抒发情怀,感慨过往的青春。而另一部分青春故事更加绚烂缤纷,缺乏了陈词滥调的观众反而觉得不能接受这种平庸的影片,最终倒像是潮流之下的异类。不过市场从来都是服务大众的,小众的感受只能交给有情怀有梦想的作者和导演了。

国产青春电影如梦幻般美丽残忍,但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故事

《后来的我们》讲述了一对曾经的恋人在多年以后偶遇,两人独处一室追忆过往的种种点滴。有人说电影的这一设定三观不正,有人却因为电影的情节在电影院哭得像个傻逼。观众个人经历的差异,自然会造成观影体验的众生态,而这种差异的来源不过是作为人的一种特质——理性与感性的较量!

爱过方知情深,醉后方知酒浓!但爱并不是人可以触碰道德底线的借口,酒也不一定只有醉过才能品尝到它的醇厚。客观从电影艺术来讲《后来的我们》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他所传递的陈词滥调与感伤并不能表达普世价值取向,爱情更应该是珍惜眼前人而不该是为过往尽情落泪。

国产青春电影如梦幻般美丽残忍,但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故事

我们试想有一对情侣,两人甜蜜的拉着手去看这部电影,观影过程中两人不约而同想起自己的前任,幻想着年少时和爱人的点滴,后悔如果当时我们能勇敢一点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然后不禁落下眼泪。但现实中,这对情侣仍坐在一起彼此牵着对方的手。想想是不是有点可怕,但这就是人性!不知道这一滴眼泪算不算背叛…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美好的记忆通常都会在脑海中加滤镜美化,令人流连忘返,所以我相信人在某个时刻触景生情,落下的都是善意的眼泪。每一次的不欢而散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每一次的选择想必也都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忍痛割爱之后多是更好的成全彼此,后悔也好,遗憾也罢,都应该自己默默承受。也许这么讲有点残忍,但有些东西只能留在心底不可与人说,一旦掏到现实中来,必然是狗血一滩。

国产青春电影如梦幻般美丽残忍,但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故事

人性很复杂,在理性与感性中左右摇摆,在现实与理想中捉摸不定。荷尔蒙上头时,普天之下最弥足珍贵的是彼此;回归现实的柴米油盐,生存发展才是毕生追求。爱你时此生不换,不爱时屁大点事儿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风未动,旗动,是人心在动!

如果几十块的电影票能触动内心深处,给你带来一丝感动,也算值回票价;如果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令你觉得尴尬,那以后选片要用心甄别,尽量找一些品质好的影片,不再助纣为虐。

国产青春电影如梦幻般美丽残忍,但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是青春的本来面目,我们应该用一个怎样的态度去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我想《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独自等待》《阳光灿烂的日子》才是正确的姿势。过去值得纪念,但绝不是多年以后的重逢才又想起对方的好,所以是重逢不正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