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就像一个“照妖镜”,是真心还是假意,进来“照一下”便知

经常给大家讲科普,讲病例,不免有些枯燥。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我研究生实习时遇到的故事。那会儿我还是一个妥妥的小鲜肉、懵懂、单纯,经常被人的表象所欺骗。也是那会儿才切身的体会到医院就像一个“照妖镜”,进来的人“照一照”便知,是真心还是假意,也就是所谓的“两面人”。

医院就像一个“照妖镜”,是真心还是假意,进来“照一下”便知

我在医院实习时,所在的科室收了一个重度脑积水的男性老年患者。老人年轻的时候因为意外,做过截肢手术,一直都是使用假肢辅助行走。入院时患者大小便失禁、痴呆、瘫痪,陪同来的家属有很多,嘘寒问暖,喂水喂饭很照顾老人。我当时看着心理暖暖的,觉得这一家人好孝顺,老人家虽然生病但孩子们孝顺那也很幸福。

入院后,每天我们去查房、换药时,都可以看到有不同的人提着水果和营养品来看望老人。患者的家属也都很积极的询问带我的老师(主任),什么时候可以做手术,风险大不大,会不会复发等问题。老师和蔼的说:先进行腰穿抽出脑脊液检查,再脑脊液净化,待脑脊液完全正常后,就可以进行分流手术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不要着急,待脑脊液正常后就第一时间给你安排做。患者家属一口一个谢谢医生,谢谢医生!

医院就像一个“照妖镜”,是真心还是假意,进来“照一下”便知

5天后,脑脊液正常了,差不多可以手术了,老师叫患者家属过去谈手术事项。其儿子突然变脸,跟之前热情、礼貌的表现完全相反,声音提高八百度,嚷嚷着:你们什么医院,病人来了快一周,什么也没治疗,有没有医德呀。

老师:啊?

其儿子:你们还是大医院呢,也不为患者着想一下,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你包红包

主治:那你想怎么样?脑脊液净化需要时间。

。。。。。。

(当时,因为处理医嘱,没完全听完整个对话。办公室里吵闹一阵,主治也是一脸生气,无缘无故被甩了个黑锅。)

医院就像一个“照妖镜”,是真心还是假意,进来“照一下”便知

老师:我就问你一句“你到底要不要做手术”

其儿子:一段骂词(学不来)

老师:你们这种人我见多了,不想花钱,又不想背个不孝的坏名声,逮着我们医生来骂,不想做手术就出院。

其儿子:我已经联系了我们当地的医院(县级),我要转回去手术,你现在就给我办出院,什么破医院呀(各种骂词)。

场面一度僵持,很尴尬。患者女儿一边劝离他哥,一边对老师说对不起。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的唱着!

家属强烈要求出院,无奈,最后给病人办了出院!

医院就像一个“照妖镜”,是真心还是假意,进来“照一下”便知

后来,我问了老师这是怎么了?

老师说:"以后你们也会见到很多这种家属,表面装作孝子孝孙,患者一入院,就通知所有亲戚朋友来看望老人家(难怪之前那么多),过个估摸的时间,来看的人也来的差不多了,就闹着要出院了。出院之后就跟亲戚朋友说没得治了(而不是舍不得钱不给治),在外人眼里依旧是个孝子孝孙。"

我问:“但是怎么出院呢?”

老师说:“嗯,就像刚才那样子,骂骂医生没医德不给他治,而不是他本身不想给患者治。既然医院不给他治,家属也就理所当然的要求出院,既给了自己台阶下,又能顺利省了笔钱。”

我继续问到:“那他女儿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统一口径?”

医院就像一个“照妖镜”,是真心还是假意,进来“照一下”便知

老师说:“其实,这就是怕继续吵下去下不了台,毕竟是自己不孝嘛,心理也发慌心虚呀,所以得有个人拉一拉,给自己个台阶下。你看她不也明事理嘛,还知道跟我道歉。事实本来我们就没错。回到家,患者依旧是患者(当地医院是没有实力去做这个手术的,只是找个出院的托词),儿女依旧是孝子孝女,只有医院、医生背了个锅罢了!”

这事儿令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从医十来年,见证了太多。其中大多数患者家属表现出来的不离不弃的精神,都是很暖心的。个别家属的做法,真的让人痛心疾首。不得不说医院是最快速、直观的暴露出人性的地方。听了之后,有没有觉得原来,生活里、现实里,大家都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你身边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吗?评论区见大家的分享噢!

我是一名神经外科脑脊液病大夫,如有相关问题,欢迎留言咨询。我会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逐一解答。更多医学科普,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本账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