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城江瀾賦,用中式合院情節創造美好生活

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東方大國,"以和為貴"的文化理念從古流傳至今。這樣的文化衍生出的建築形態——四合院,形象地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四"東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徵。

綠樹蔭蔭、物華天澤、有天有地…… 院子對中國人而言,不只是物理空間,更是家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江南到北國,從皇家苑囿到百姓民居,院落文化長期影響著國人的居住心態。坐擁寂靜的坊巷與圍合的庭院,俯仰之間參天悟地的居住理念,便凝聚成那化不開的院落情結。

自古以來院子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居住情結。大到皇家的紫禁城,小到老百姓的四合院,中國院子講究四方圍合,中間藏氣,氣息直通宇宙,追求"天人合一"。合院別墅提供了圍合式的院落,使人們有了溝通交流的場所,進而也將使人們的生活方式重新迴歸親切,消除隔閡。同時也是拉近人與人之間日益疏遠的距離,找回往日"近鄰勝遠親"的溫暖親情。

"合院"不單單是一種建築形態,更是一種儒家禮教與家庭倫理的人居文化。它創立了以家庭院落為中心,街坊鄰里為幹線,社區地域為平面的社會網絡系統,並行形成了鄰里鄰外關係融洽的居住氛圍。

"合院"誕生於"家"的象形演變,自古以來,就流傳著"院和寧,家和興"的說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自幼飽受傳統文化薰陶,潛意識裡"合"而為家的概念可謂根深蒂固。

著名學者餘秋雨在《千年庭院》中曾說:"我們擁有一個庭院,別人能侵凌它,毀壞它,卻奪不走它。"對於中國人來說,似乎有了一個自己的院落,才算是有了著落。

為何?

只有住在合院裡的人才會知道,當合院隔開了城市喧譁的圍牆,一家人躺在院中,感受清風明月、瀰漫花香,一米陽光、青蘿藤椅和騰騰水瀑的大自在……"三代同堂,可分可合"的中國院落生活在合院中被完美闡釋,院子承載了中國人無數的浪漫和遐想,也裝載了太多的回憶和溫暖時光。

合院別墅,歷經了從街坊至里巷、至院落,再至居住空間的演變,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以建築圍繞院落的形式佈局,各建築之間相互獨立,通過院牆或者通廊進行連接,滿足了採光、通風的要求,具有很強的歸屬感和聚合力。另外,相較其他別墅形態來說,合院別墅的土地利用率高,私密感也更強。

在庭院裡過日子,尤其容易犯下名為"淡泊"的罪。搬把椅子,懶懶地望頭頂的方寸天藍;或者三兩知己,掐斷WIFI,在某個工作日的下午漫談,諸如此類的賞心悅事,註定不會屬於那些寫字樓或者綜合體。這樣的生活方式,只能發生在某個小院子裡。

有一處院落,就有一處不同的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