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的房地产政策高压下是否存在地方性的阳奉阴违?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存在超过十年,但是08年以前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不温不火,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期达到弯道超车的目标,逐渐放宽了货币政策,同年奥运会在中国举行,那一年中国举世瞩目,人民直观地了解到了国家的强大,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安居乐业。

在此背景下,相对宽裕的经济能力,相对乐观大环境之下,终于拨动了人们对置业的热情,房地产市场从此进入了黄金十年。从此房价节节攀升一发不可收拾,行业的超快速发展,带动了下游产业的奔腾,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成就了很多人。与房地产相关的买卖在这黄金十年里无疑也分享了巨大的红利。从卖地、建房施工、材料供应商、建筑商、销售商等等都赚的盆满钵满。不可忽视的是地方政府在这十年里充当着受益者的身份。从规划建筑用地到商业用地的拍卖,还有房地产方面的税收,在这十年里,很多地方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大头都是在房地产上。直至现在,还有很多地方财政收入中房地产占了大半。

但是行业过快过热的发展弊端已经显现,房地产行业的持续暴涨已经在社会上形成盲目的投资跟风,大量的资金投入房地产已经导致流入其他行业的资金急剧减少。可以说,现在房地产业已经对其他行业形成了一种挤压。

当此之时,国家适当出台了不少政策对房地产进行限制,减缓它的上涨势态,以期达到更加健康的经济状况,可以说,这是顺时代,顺人心的好政策。但是此举不可避免的触及到既得利益者的痛处,就以地方政府来讲,限制房地产势必会影响到经济状况及财政收入,而中央的政策由地方来施行单位,在面临此冲突的情况下,地方是否能处理好呢?

当下就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近日安徽合肥就传出了,某楼盘降价6000元/平米,房产局亲自前往调研,不久,房价便又回涨。无独有偶,砀山某楼盘降价后,当地政府召开约谈,停办相关楼盘预售许可证,同时对四家合作银行予以处罚,听到此处,敢问为何?

事情的发生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在中央的高压政策下,地方是否能认真贯彻?还是为一己之私置大局于不顾?警惕啊!深思啊!

中央的房地产政策高压下是否存在地方性的阳奉阴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