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中原行走進方城 除了燴麵還有這麼多叫得響的品牌

提起南陽方城,不少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方城燴麵,連日來,食品安全中原行活動走進方城,記者在方城採訪期間瞭解到,其實方城除了燴麵還有不少在全國叫得響的品牌。

食品安全中原行走進方城 除了燴麵還有這麼多叫得響的品牌

關注食品安全 20餘家媒體走進南陽方城

1月5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辦,河南省食品藥品新聞協會、中共方城縣委、方城縣人民政府承辦,方城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協辦的食品安全中原行活動走進方城,河南省食品藥品新聞協會會長劉先琴,方城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侯磊,方城縣政府黨組成員侯春湘和方城縣食藥監局負責同志及中央、省、市20餘家主流新聞媒體參加了活動。

兩天時間裡,20多家媒體記者分別走進該縣博望鎮黃金梨種植加工基地、河南亞盛牧業股份有限公司、方城縣鴻旺牧業有限公司、小史店鎮丹參種植加工基地等處進行實地採訪,深入瞭解黃金梨、裕丹參生產加工和畜牧規範養殖,全面瞭解了方城的食品安全工作。

3000多畝黃金梨結出致富“金疙瘩”

雖然是寒冬,但在方城縣博望鎮前荒村來此拉送水果的貨車仍是絡繹不絕,一車車黃金梨從這裡運往全國各地。

近年來,博望鎮黃金梨種植專業村------前荒村90%的耕地種植黃金梨,90%的農戶參與黃金梨產業,農戶90%的收入也來源於黃金梨,現有黃金梨3000多畝。黃金梨這一產業,帶動群眾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左右。

咋能把黃金梨種好?該鎮時運林果專業合作社社長何永建說:“首先要把好各個技術關口,俺在推廣運用全套生產技術的前提下,連梨樹在什麼時間、多高溫度下澆水,用水量多少為最佳都作過試驗。在病蟲害防治中,生物防治的要領,熬製土農藥的比例及用藥數量等都是關鍵中的關健”。

“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只是傳播技術的方式,能不能按技術要求去管理,是決定梨的產量、質量、銷路和效益的關鍵。只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去管理,才能達到既增產又增收的目標。同樣種梨,個別農戶有了產量卻賣不上好價錢,甚至出現滯銷,原因就是沒能按技術要求管理。”胡家荒專業合作社經理曾憲偉說。

食品安全中原行走進方城 除了燴麵還有這麼多叫得響的品牌

面對需求日益凸顯的國際、國內果品市場,該鎮最早發展黃金梨種植的東風村村民高山峰首先想到的是梨的品質。在中國農科院和省、市有關專家的指導下,他根據有機黃金梨對各類營養元素的需求量,自己設計配方,自行研製設備,建成了黃金梨專用複合肥廠。在果樹病蟲害防治上,他堅持生物防治為主,只用土農藥,不用化學農藥,確保各種營養達到或超過國際組織規定的“有機”標準。

近年來,市、縣、鎮三級政府切實加大對黃金梨、良種葡萄和無公害蔬菜等特色產業的扶持政策和技術傳播力度,拓展規模,提升質量,培育品牌,開拓國內、國際大市場,努力拉長產業鏈條,在生產中把好技術關口,真正實現了產量、質量同步增,口碑、效益雙突破。

以生態循環為引領 傾力打造畜牧強縣

在積極發展農業的同時,近年來,方城縣緊緊圍繞打造高效生態經濟示範縣和建設“大生態”的總體目標,積極走農牧結合的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探索建立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畜牧業發展模式,實現了畜牧業在平穩中調整、在調整中優化,形成了比較充足的生產能力、充滿活力的發展機制和穩定可控的質量安全體系,有力助推了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如今,牧業已成為發展方城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河南亞盛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設立於方城縣亞龍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公司以“世界養羊行業第一”為願景,以“讓天下人吃上安全羊肉”為使命,以“綠色、安全、誠信”為價值觀。目前,公司圍繞羊產業,已發展成為集良種繁育、商品羊育肥、羊肉加工與銷售、國際貿易為一體的國際化現代農牧業龍頭企業。

食品安全中原行走進方城 除了燴麵還有這麼多叫得響的品牌

1月6日上午,在楊集鎮方城縣鴻旺牧業,該企業集生豬養殖、休閒農業於一體。據瞭解,該企業養殖場飼養圈舍為連體全封閉模式,採用全自動化環控、溫控、溼控、供水、供料、給藥管理系統。同時公司發揮企業社會責任,立足農牧一體化、循環發展理念,建設了2000立方米沼氣工程。其好氧工程日處理300噸,安裝固液分離機5臺,建設400平方米糞汙乾溼分離發酵棚及31000立方米沼液貯存池,鋪設沼液灌溉管網5公里,沼氣入戶6個村莊237戶。

記者瞭解到,方城立足畜牧業綠色發展,積極開展畜禽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實現農牧結合、良性循環。

推廣丹參種植帶動群眾致富 地道丹參俏走四方

方城裕丹參貨出地道、種質上乘,目前,裕丹參在中藥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增,當地政府也在通過積極推廣丹參種植帶動群眾致富。方城縣的龍頭企業進行裕丹參深加工產品研發,開發出了丹參飲片、中成藥、保健品、化妝品等多種產品,投放市場後深受青睞。

方城縣小史店鎮地處北亞熱帶與南暖溫帶交界處,群山環抱,獨特的小盆地氣候十分適宜中藥材生長,有“天然藥谷”之稱,常見的中藥材近200種。

食品安全中原行走進方城 除了燴麵還有這麼多叫得響的品牌
食品安全中原行走進方城 除了燴麵還有這麼多叫得響的品牌

為再現中藥材名鎮的歷史輝煌,助推脫貧攻堅,小史店鎮經過多次論證和多方考察,因勢利導,發展以裕丹參為主的中藥材產業,積極探索產業扶貧“五加”模式,即“黨支部+產業+光榮合作社+金融+貧困戶”,互助光榮合作社是方城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一項扶貧舉措。

據悉,按照“科學、綠色、安全無公害”的標準,形成了選種——育苗——種植——初加工——銷售於一體的裕丹參產業鏈條。在選種環節,當地建立了野生裕丹參撫育園,移栽本地野生裕丹參進行馴化撫育,選育出優良種子;在育苗環節,通過土壤化驗,選用桂河河畔優質水土,精心管理,繁育優質丹參種苗。在種植環節,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實行規模種植,統一種苗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栽培,統一實施裕丹參專用肥,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採收、倉儲。在初加工環節,引進龍頭企業河南省文醫堂藥業,建設中藥飲片直服車間等現代化高科技生產線。生產全流程記錄,保證產品質量的可追溯性,確保安全和療效。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位於小史店鎮的總投資3.69億、佔地100畝的河南省文醫堂藥業有限公司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今年上半年就將建成投用,屆時,當地農民所種植的丹參將直接從地頭拉到藥廠進行加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